(内经只有积饮之说,并无痰证之名。至仲景始立四饮之名,而痰饮居其一。今后世相 传, 必 者 必 以 者 或以劳倦,或以忧思酒色,致成劳损非风卒厥者。或脉见细数,脏无阳邪,时为呕恶泄泻气 短声喑等证。但察其形气病气,本非有余者,皆虚痰也。此则但宜调补,若或攻之,无不危 矣。总之治痰之法,但能使元气日强,则痰必日少。即有微痰,亦自不能为害,而且充助胃 气。若元气日衰,则水谷津液,无非痰尔。随去随生,有能攻之使尽,而且保元气无恙者乎 。故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苟不辨其虚实,而欲一概攻之。如王隐君所 论,内外百病皆生于痰,悉用滚痰丸之类。其亦但知目前,而不知日后之患哉。诸家治痰之 法,多有治其标者,虽不可执,亦不可窃也。详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