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伤寒病。若表实里虚。热气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赤黄汁。若湿毒瓦斯盛。则腹痛 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若寒毒入胃。则腹满身热。下痢者。不可攻其表。汗出 必胀满。表里俱虚故也。伤寒六七日下利。更发热而痢者。其人汗不止者死。但有阴无阳故 也。下痢有微热。其人渴。脉弱者。今自愈。脉沉弦者。为下重。其脉大者。为未已。脉微 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少阴病。八九日而身体手足尽热。在膀胱。必便血下痢。阳 明病下痢。其脉浮大。此皆为虚。强下之故也。伤寒下痢。日十余行。其人脉反实大者死。 又云。伤寒下痢其种固多。然皆由表实里虚。寒热湿气。乘虚客搏于肠胃之间。肠胃随 其所伤而下。若寒则青白。热则黄赤。若寒热相杂。则赤白俱下。兼以湿毒。则又下脓血如 鱼脑。如烂肉也。其候不同。有下痢而脉虚者。有下痢而脉实者。有湿毒胜而腹痛者。有热 气盛而烦渴者。有津液搏滞而肠垢者。有燥屎结聚而谵语者。其要固在审别虚实治之也。 下利须别阴阳。三阳下利。身热。太阴下利。手足温。少阴、厥阴下利。身凉无热。此 大概也。自利不渴。小便色白。脉微。清谷。厥冷恶寒。凡此皆寒。渴欲饮水。屎色不如常。 泄下赤黄。发热后重。凡此皆热毒之风邪入胃。木来胜土。故大肠暴下。其里虚协热者。下 利尤多。或解散。或攻泄。或温中。或固下焦。或利小便。随证有条。但不容发汗。盖邪气 内攻。若外复泄其津液。则胃气转虚。必胀满矣。然则下利之脉何如。曰。身凉脉小者顺。 身热脉大者逆。大则为虚。微弱则自止。滑而数者。是又有宿食也。若夫下利谵语而目直视。 下利厥燥而不得眠。下利发热汗不止。或厥不止。下利厥冷无脉。灸之身不温。而脉不回矣 张仲景伤寒论。阳明无下痢证。不可下。或有云。下利其脉浮大者。此皆为虚。以强下 之故也。设脉浮革。因而肠鸣。当温之。与水即哕。协热利者。曰肠垢。脐下必热。便中垢 秽赤黄。或饮水。乃热也。黄芩汤。白头翁汤。柏皮汤。此证惟黄芩最妙。凡协热下利通用 之。胃寒利者。曰鸭溏。脐下必寒。腹胀满。便中黄白青黑。或清谷。四逆汤。理中汤。白 通加附子汤。寒毒下利。面带阳者。下虚也。温毒利者。腹必痛。下脓血如鱼脑。如烂肉汁。 桃花汤。地榆散。黄连阿胶汤。或用除温汤。胃风汤加木香。下利谵语。有燥屎也。脉不微 细。可下之。用小承气。三部脉平。心下硬而下利者。肠胃积结也。急下之。阴毒阳毒亦有 下利。下痢身痛。腹满。清谷。急救里。用四逆。服药后。清谷止。但身痛者。急解表。用 桂枝汤。 风邪入胃下利。热败毒散。冷则金不换正气散。或加干姜、木香。假如他病肠风失血。 崩中漏血之人。继而下利。 大肠里急。痛不可忍。虽与巴粉取积。已行疏导。其痛独存者。 胜阴故尔。后药当以川芎为 佐。营气一调。其痛立止。设或小便 麦门冬与之。自然快利。或蕴热 血利。腹 诗曰。脏结无阳舌结胎。阴筋结痛引脐来。虽然饮食全如故。下利频烦不可回。 脏结者。脏气闭结而不复流布也。一息不运机缄穷。一毫不续穹壤判。脏其可结乎。 外 时时下利为异耳。其脉寸浮。关沉细而紧。无阳舌胎阴筋者。亦 岂不难矣哉。脏结无阳证。 不往来寒热。或寒而不热。其人反静。 可刺关元穴。仍与小柴胡 汤加生姜。
    方
    
    黄连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吐下后。毒瓦斯不解。致成下痢。是阴阳二气未和。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人参(二两去芦头)黄芩(三分)干姜(半两炮)上为 散。每服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阿胶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壮热头痛。四肢烦疼。未经发汗。下之太早。遂令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微燥)黄连(三分去须微炒)葛根(一两锉)黄芩(三分)上 为 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夹热。腹痛下痢方。
    (出圣惠方) 川升麻黄连(去须微炒)当归(锉微炒)赤芍药桂心黄柏(微炙锉)甘草 (炙微 各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 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煎 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名升麻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攻肠胃下痢。困绝。
     犀角屑(一两)黄连(一两去须微炒)龙骨(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人参 (三分去 黄燥)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不计时候。 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名龙骨汤。
    赤芍药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痢。腹痛不可忍。
     赤芍药当归(锉微炒)黄芩(去黑心)黄连(去须微炒以上各三分圣济方以上各 三两) 五钱)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 温服。圣济方。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名芍药汤。
    黄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痢。烦热不止。每有所注。涩滞疼痛。
     黄(一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一两锉)黄连(三分去须微 炒)赤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为散。每 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服。
    大青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烦热不解。下痢困笃。
     大青(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圣济作半两)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赤石 脂(一 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豉五十粒。薤白三茎。 温服。圣济方。作水一盏半。 入豉一百粒。薤白五寸。同煎至
    治伤寒泄痢。或渴。不得下食。虚而烦呕方。
    (出圣惠方)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三分)上 为 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 葱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秦皮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腹中微痛。下痢不止。
     秦皮(三分)黄连(三分去须微炒)白头翁(半两)阿胶(三分捣碎炒令黄燥)当 归 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一方无
    豉薤汤
    (出千金方)
    治伤寒暴痢腹痛。及温毒内虚外攻胃。下黄赤汁。烂肉
    
    汁。赤滞。诸毒 豉(一合)薤白(一握长三寸)栀子仁(五枚擘)上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 滓。不
    惠草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在胃。下痢。
     惠草(一两外台秘要作二两)黄连(二两去须微炒外台秘要作四两)当归(一两锉 微炒 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外 适寒温。饮五合。日三。 忌猪肉、冷水等物。名惠草汤。治
    黄连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痢。谎语。心中虚热。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牡蛎(三分烧为粉)龙骨(一两)当归(三分锉微炒)人 参(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三钱。粥饮调下。不计时
    牡蛎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壮热下痢。烦渴。
     牡蛎(一两烧为粉)龙骨(一两半)黄连(一两去须微炒)乌梅肉(三分微炒)上 为 拘时候。圣济方。空心食前调服。
    又方
    (出圣惠方)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当归(三分锉微炒)赤石脂(二两)子芩(三分)上为 末。炼蜜 粥饮送下。不计时候。
    治伤寒下痢。不能食。
    (方见黄连丸)
    治伤寒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
    (出本草) 上用冬瓜一枚。黄土泥浓裹五寸。煨令烂熟。去土。绞汁服之。 赤石脂禹余粮汤治伤寒下痢不止。心中痞硬。利在下焦者主之。
    诃黎勒丸治伤寒后。脓血痢。下部疼痛。
     诃黎勒(炮去核)人参(各一两)白茯苓(去黑皮)当归(切焙)木香白芷 (各三 分) 末。炼蜜和捣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日再。
    香豉汤治伤寒后下痢赤白如烂肉。壮热。大肠痛。
     豉(半合)山栀仁乌梅肉甘草(炙各一分)薤(五茎)上锉如麻豆。分二服。 每服 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 食前温服。
    黄连当归丸
    (出肘后方一名赤石脂丸)
    治伤寒后热痢。
     黄连(去须锉炒)当归(切焙各一两)干姜(炮各半两)赤石脂(半两)上捣 罗 为末。
    地榆饮治伤寒后下痢赤白。
     地榆(二两)赤石脂(四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 。食前温
    当归汤治伤寒时气后下痢不止。
     当归(切焙)黄连(去须锉炒)黄柏(去粗皮)地骨皮(各一两)上锉如麻豆。 每服三
    龙骨丸治伤寒后脏腑虚冷。下痢白脓。腹痛。
     龙骨干姜(炮)附子(炮裂去皮脐等分)上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大。
    黄连丸治伤寒后一切痢疾。无问冷热腹痛。
     黄连(去须炒二两)木香吴茱萸(汤洗三次炒干各一两)上捣罗为末。面糊和丸 如 梧
    千针散治伤寒后下血。及疮子后下血。
     千针草地榆防风(去芦)生干地黄(焙)定粉(炒各半两)硼砂(二钱)上 捣 研为 散。每服一钱。空心食前。米饮调下。
    贯众散治大人小儿伤寒后余毒有热。下血不止。
     贯众(逐叶摘下令净)黄柏(去粗皮蜜炙等分)上捣为散。每服一钱至二钱匕。煎 黑豆
    胜金散
    (出肘后方)
    治伤寒后阳毒入胃。下血频并。疼痛不可忍。
     郁金(大者五枚捣)牛黄(研皂子大)上捣研为散。每服一钱。以醋浆水一盏。同 煎二
    黄连散治伤寒后挟热。下血不止。
     用黄连去须。为末一两。鸡子白和饼烧黑。再捣罗为末。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
    责毒汤治太阴病。下痢赤白痛。下重。此凉折热。或水谷寒热所致。
     罂粟谷地榆白术诃子青皮甘草当归紫橘叶(各一两乃旱莲叶是照堂红 者) 上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若但下血。有寒湿者。加干姜一两。
    调中汤
    (出医方集成)
    治秋夏之间暴寒折于盛热。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痛。
    
    自汗。寒伤于 大黄(去皮酒洗三两)葛根芍药桔梗黄芩茯苓本白术甘草(炙各一 两) 减三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得快利。 壮热便歇。小儿减与服。安常云。久年肠风。下之亦瘥。
    化毒散治厥阴病。大便脓血赤黄者。宜消其毒。
     槐花贯众(各等分)上捣筛。取艾一分。糯米七合。水一升。煮取五合。 和方寸匕服。
    坚止汤治伤寒下痢赤白脓血。腹中痛者。
     黄连吴茱萸浓朴(各一两)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温服五合。欲 作丸。
    瞿麦汤治伤寒下痢赤白脓血。下重。或不能便。或小便少。当逐其邪则愈。以肠
    
    痹故也。 瞿麦(二两)扁竹甘草车前子(各一两)大黄(二两)栀子木通滑石(各 五钱)
    增损四物汤
    (出永类钤方)
    治少阴下痢。手足冷。无热候者。
     甘草(炙二两)人参龙骨(各二两)黄连干姜(各一两)附子(一枚炮裂去 皮脐)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日三服。不瘥复作。下痢腹痛。加当归二两。呕者。 加橘皮一两。
    豉薤汤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
     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以水三升。煮令薤熟。漉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 作。
    通草汤治伤寒下痢。脉微。足厥冷。
     通草干姜(各一两)枳实(四两炙)附子(一枚炮令裂破)人参(一两)上 切。以水 六升。煮取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不瘥。稍加至七合。忌猪肉。
    阮氏桃花汤
    (出金匮方)
    治伤寒后。赤白滞下无数。
     赤石脂(八两冷多白滞者减四两)粳米(一升)干姜(四两冷多白滞者加四两)上 以水 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服一升。不瘥复服。热多则带赤。冷多则带白。张仲景伤寒论。 煮汤和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
    犀角汤治伤寒下痢恶血不止。
     干姜(一两)犀角(一两末)地榆(一两)蜜(二合)上切。以水五升。煮取 一升半。 去滓。下蜜。更煮至一升。分三服。自愈。此治热毒蛊利。
    治伤寒下痢后更烦。按之心下软者。虚损也。
     栀子(十四枚擘)豉(四合)上以水四升。煎栀子取二升半。纳豉。更煎取一升。 去滓。 分再服。得吐。余勿服。自呕痈脓者。不可服。呕脓尽乃愈。若无栀子。用乌梅十四枚亦可 。
    治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
     以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半分。粉五合。熬香。和匀相得。温 分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