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判。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 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之所以运转者,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 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气也者,独非人身之根本乎?人有七情,病生七气。七 气者,寒、热、怒、恚、喜、忧、愁,或以为喜、怒、忧、思、悲、惊、恐,皆通也。然则 均调是气将何先焉?曰∶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故调气必先豁痰,如七气汤以半夏主 治,而官桂佐之,盖良法也。况夫冷则生气,调气虽用豁痰,亦不可无温中之剂,其间用桂, 又所以温其中也,不然七气相干,痰涎凝结,如絮如膜,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不出 咽不下,或中满艰食,或上气喘急,曰气隔、曰气滞、曰气秘、曰气中,以至五积六聚,疝 癖瘕症,心腹块痛,发即欲绝,殆无往而不至矣。 冷气者,生冷伤脾,风冷入胃,或血海虚冷,冷则生气,用和剂七气汤、治中汤、沉香 降气汤、大沉香丸。 痰结者,三因七气汤、指迷七气汤、易简二陈汤。 中满者,痞满不食,水气肿胀,面目俱浮,枳壳散加南木香、大流气饮、指迷七气汤、 顺气木香散、三和散、五皮散加半夏、茯苓。 上气者,气逆而上,呼吸喘促,分气紫苏汤、苏子降气汤,或嚼苏合香丸以秘传降气汤 送下。 气隔者,阴阳不和,中脘窒塞,五膈吐噫,食不能下,五膈宽中散、和剂七气东加木香、 缩 气滞者,滞于胸膈则胀满,滞于手足则浮肿,滞于腰间则坠痛。胀满用异香散、调气散、 沉香降气汤,仍与神保丸,或少蓬煎丸利之;浮肿用三和散夹生料五苓散,或五皮散加桂吞 青木香丸,局方流气饮加赤茯苓、枳壳;腰痛,俞山人降气汤、局方七气东加橘核或辣桂煎 汤,点调气散,吞青娥丸。 气秘者,停宿不消,肠胃留滞,大便不通,苏合香丸夹和感应丸,或杨氏麝香丸,局方 麻仁丸,并用枳壳散送下。 气疾之人,多因气不归元,遂成气中。状如中风,仆倒昏迷,牙关紧急,只是无痰。此 为气中,不得误用风药及通关利腠等辈。先以姜汁泡汤,调苏合香丸,次用七气汤、大流气 饮加石菖蒲,继之气顺而苏,即以治中东加木香,以和其中,使气归常道。若更不能调,则 气逆而厥,又有变证。 五积者,五脏之所积,其病难医;六聚者,六腑之所聚,其病易治。挟水为癖,挟血为 症,气血水饮皆能结块。轻者神保丸以麝香汤送下,或少与蓬煎丸、撞气阿魏丸、三棱煎丸; 重者如意丸、顶珠丸酌量用。 又一证漉漉作声,腹中缠滞,他无所苦。此为水饮,消饮丸、倍术丸、(方并见水饮类。) 二姜丸夹和用之。 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一种妇人,平时任气,易为七情所伤,适月事 经季不行,一身百病,胸臆气填,呕恶全不入食,入食则吐痰涎。或一块如核,窒塞胸喉而 痛;或一块如卵,筑触心下而疼;或腹中块物,动而作痛,攻刺腰背,时发哄热,四肢乏力, 脚不能行,小便白浊浮油,带下淋沥,日就瘦弱,全似虚劳。然而谷虽不入,果子杂物常喜 食 枣、乌梅同煎。半夏理气消痰,缩砂安胎顺气,北梗以开胸喉之隔,服之自然安平。若妄以 刚剂温胃,胎气必烦,病无由愈。白浊一节,谨勿燥涩,二陈东加白茯苓以下白丸子(方并 见痰涎类)可也。若夫七情所发,逆气填胸,不惟核膜上塞咽喉,甚者攻击满闷欲绝,产后 尤多有之。故曰产前安胎,产后调气。(男女或有胸喉间梅核作恙者,触事勿怒,饮食勿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