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大枣\pd480.bmp\r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 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久 服轻身长年,不饥神仙。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 三岁陈核中仁燔(音烦)之,味苦。主腹痛,邪气。
    生枣
    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
    叶
    覆麻黄,能令出汗。生河东平泽。(杀乌头毒。) 陶隐居云∶旧云河东猗氏县枣特异,今青州出者,形大,核细,多膏,甚甜。郁州互市 亦得 之,而郁州者亦好,小不及尔。江东临沂金城枣,形大而虚,少脂,好者亦可用。南枣大恶 ,殆不堪啖。道家方∶药以枣为佳饵。其皮利,肉补虚,所以合汤皆擘之也。唐本注云∶《 别录》云,枣叶散服使人瘦,久即呕吐。揩热痱疮良。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干枣,温。主 补津液,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仁,主恶气,卒疰忤。又,疗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 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萆麻子三百颗,去皮,二味和捣,绵裹塞耳鼻。日一度易,三十余 日闻声及香臭。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之。又方∶∶巴豆十粒,去壳生用。松脂同捣 ,绵裹塞耳。又云∶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生者食之过多,令人腹胀。 蒸 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青州,次蒲州者好。诸处不堪入药。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 ,良。日华子云∶干枣,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 痢。牙齿有病患切忌啖之。凡枣亦不宜合生葱食。又云∶枣叶,温,无毒。治小儿壮热,煎 汤浴,和葛粉痱子佳,及治热瘤也。 图经曰∶大枣,干枣也。生枣并生河东,今近北州郡皆有,而青、晋、绛州者特佳。江 南出 者,坚燥少脂。谨按枣之类最多。郭璞注《尔雅》∶枣,壶枣。云∶今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 为壶,壶犹瓠也。边,腰枣。云∶子细腰,今谓之鹿卢枣。(子兮切),白枣。云∶即今 枣 子,白乃熟。,酸枣。云∶木小实酢者。遵,羊枣。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 羊矢枣。洗,大枣。云∶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卵。蹶泄,苦枣。云∶子味苦者。皙 ,无实枣。云∶不着子者。还味,稔(而审切)枣。云∶还味,短味也。而酸枣自见别条, 其 余种类非一,今园圃皆种莳之,亦不能尽别其名。又其极美者,则有水菱枣、御枣之类,皆 不堪入药。盖肌实轻虚,暴服之则枯败。惟青州之种特佳,虽晋、绛大实,亦不及青州者之 肉浓也。并八月采,曝干。南郡人煮而后曝,及干,皮薄而皱,味更甘于它枣,谓之天蒸枣 ,然不堪入药。又有仲思枣,大而长,有一、二寸者,正紫色,细纹小核,味甘重。北齐时 有仙人仲思得之,因以为名。隋大业中,信都郡尝献数颗,近世稀复有之。又广州有一种波 斯枣,木无旁枝,直耸三、四丈,至巅四向,共生十余枝,叶如棕榈。彼土亦呼为海棕木。 三、五年一着子,都类北枣,但瘥小耳。舶商亦有携本国生者至南海,与此地人食之,云味 极甘,似此中天蒸枣之类,然其核全别,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种之不生,疑 亦蒸熟者。近亦少有将来者。 食疗云∶枣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香身,并衣亦香 。软枣,温。多食动风,发冷风并咳嗽。圣惠方∶令发易长。东行枣根三尺,横安甑上蒸 之,两头汗出,收之敷发即长。又方∶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 两 微火 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敷枣瓤上,纳下部瘥。肘后方∶主下部虫痒。蒸大枣取膏,以 水 银和捻,长三寸,以绵裹,宿纳下部中,明日虫皆出。梅师∶治妊娠四、五月,忽腹绞痛。 以枣 十 寒热 好枣 , 美志气。神异经曰∶北方∶荒中,有枣林焉,其高五丈,敷张枝条一里余,子长六、七寸, 围过其长,熟赤如朱,干之不缩,气味甘润,殊于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衍义曰∶大枣,今先青州,次晋州,此二等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为佳,余只可充食用。 又 御枣甘美轻脆,后众枣熟。以其甘,故多生虫。今人所谓扑落酥者是。又有牙枣,先众枣熟, 亦甘美,但微酸,尖长。只二等,止堪啖,不堪收曝。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 ,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又将煮枣肉,和治脾胃丸药尤佳。又 青州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达都下,为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