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浙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注】诸浮数脉,谓寸、关、尺六脉俱浮数也。浮脉主表,数脉主热,若是表邪,则 当发热而洒淅恶寒也。今非表邪,应当发热,不当恶寒,若有痛处,乃当发痈之诊,非表 邪之诊也。 【集注】周扬俊曰∶病之将发,脉必兆之。夫浮数阳也,热也,浮数兼见,为阳中之阳, 是其热必尽显于外矣。而反洒淅恶寒,证不相应,何哉?必其气血凝滞,营卫不和,如 经所谓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也,况其身 已有痛处乎。夫脉之见者阳也。其将发而痛者亦属阳,故曰∶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注】诸痈肿者,谓诸阴阳痈肿也。不论阴阳,凡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当以手掩 之肿上,热则能腐化成脓,故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也。 【集注】周扬俊曰∶师之所以教人,知痈已成欲其溃,未成托之起也。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 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痈生于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腹皮急似肿胀, 但按之软,询之腹无积聚,审之身无表热,诊之脉数,非有外证也。此为肠内有痈脓也,主 之薏苡附子败酱散,流通肠胃消痈肿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一名苦菜,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集解】徐彬曰∶薏苡寒能除热,兼下气胜湿,利肠胃,破毒肿;败酱善排脓破血利, 结热毒瓦斯,故以为臣;附子导热行结,故为反佐。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 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注】此承上条,详发其证,以明其治也。肠痈者,其证则少腹肿硬,按之即痛,可知 痈在内也;尿时如淋,尿色自调,可知肿碍之也。时时发热,汗出恶寒,似有表病,而 实非表病也。其脉迟紧,则阴盛血未化,其脓未成,可下之,大盒饭有血也。若其脉洪 数,则阳盛血已腐,其脓已成,不可下也。下之以大黄牡丹汤,消瘀泻热也。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芒硝(三合)瓜子(半升)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 下血。 【集解】李曰∶大黄、芒硝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 溃脓血。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 斧所伤,亡血故也。 【注】脉微气夺也,脉涩血夺也,故曰∶法当亡血汗出也。设无亡血汗出等病,则必 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集注】李曰∶汗出亡阳,则脉微;亡血伤阴,则脉涩。微与涩皆阴脉也,设不汗 而疮疡金疮,虽不亡阳而亡血,故亦见微涩之脉也,总是营卫虚衰之故。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注】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金疮,谓刀斧所伤之疮也。亡血过多,经络血虚,风寒 易得干之,故用王不留行散,一以止血出,一以防外邪也。小疮粉之,即外敷也。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八月八日采,十分)蒴细叶(七月七日采,十分)桑东南根(白皮,三月 三日采,十分)甘草(十八分)川椒(除目及闭口、去汗,三分)黄芩(二分)干姜( 二分)芍药(二分)浓朴(二分)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 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阴干百日。 【集解】徐彬曰∶此乃概治金疮方也。盖王不留行,性苦平,能通利血脉,故反能止 金疮血、逐痛;蒴亦通利气血,尤善开痹;周身肌肉肺主之,桑根白皮最利肺气,东南 根向阳,生气尤全,以复肌肉之主气,故以此三物,甚多为君。甘草解毒和荣,尤多为 臣,椒、姜以养其胸中之阳,浓朴以疏其内结之气,芩、芍以清其阴分之热为佐。若有 风寒,此属经络客邪,桑皮止利肺气,不能逐外邪,故勿取。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注】浸淫疮者,浸谓浸浸,淫谓不已,谓此疮浸淫留连不已也。从口流向四肢者轻, 以从内走外也,故曰可治;从四肢流走入口者重,以从外走内也,故曰不可治,浸淫者, 犹今之癞疠之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按】此承上条以明其治,黄连粉方脱简。 【集解】尤怡曰∶黄连粉方未见大意,以此为湿热浸淫之病,故取黄连一味为粉,粉 之,苦以燥湿,寒以除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