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阳明论》曰∶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通评虚实论》曰∶跛,寒风湿之病也。 《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 《调经论》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 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五常政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气下临。 《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阳司天之政,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太阴司天之政 ,民病寒湿,腹满,身愤,肿。太阴所致为重,肿。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经脉篇》曰∶胃病则大腹水肿,膝膑肿痛。足阳明实则狂,颠虚则足不收,胫枯。 《平人气象论》曰∶足胫肿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