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生成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肝受血而能视。 《五阅五使篇》曰∶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青。 《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窃,其精阳气 上走于目而为睛。 《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 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 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 精散,精散则视岐,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神气之所常 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 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 ,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脉度篇》曰∶跷脉气不荣则目不合。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寒热病篇》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 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阳气盛则 82目,阴气盛则瞑目。 《卫气行篇》曰∶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夜则气行于阴,而复合 于目。 《口问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 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 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 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 《解精微论》曰∶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 ,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 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 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 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 。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决气篇》曰∶气脱者,目不明。 《癫狂篇》曰∶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 《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虚则目KTKT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 ,厥阴与少阳。 《热病篇》曰∶目中赤痛,从内始,取之阴跷。目不明,热不已者死。 《缪刺篇》曰∶邪客于足阳跷之络,令人目痛从内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 ,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论疾诊尺篇》曰∶目赤色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 ,病在胸中。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经筋篇》曰∶足太阳之筋,支者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上合于太阳,为目下纲。足 少阳之筋,支者结于目为外维。足阳明之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 纵,目不开。 《癫狂篇》曰∶目外决于面者,为锐;在内近鼻者,为内;上为外;下为内 。 《评热病论》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 也。 《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 ,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 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以 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常政大论》曰∶赫曦之纪,其病疮疡血流狂妄目赤。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 从,胁痛目赤。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候乃大温,其病血溢目赤。三之气,炎 暑至,民病热中,喉痹目赤。少阴司天之政,民病目赤疡。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其 病淋,目冥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三之气,大火行,民病目赤。火郁之发,民病目赤心热, 甚则瞀闷懊,善暴死。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 《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胜,目赤欲呕。太阳司天,面赤目黄,善噫。 《气交变大论》曰∶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疡 。 《师传篇》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目下果大,其胆乃横。 《五脏生成篇》曰∶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 入肝。凡相五色之奇脉。(详前面病门) 《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风论》曰∶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 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 目风,眼寒。 《经脉篇》曰∶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 半死矣。 《诊要经终论》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详三十七卷死生门) 《三部九候论》曰∶目内陷者死。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 要,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