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论曰∶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痹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脏,躁则消亡。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 饮者,无形之气也。(饮亦不可谓无形也,伤饮者当利小便也。)因而大饮则气逆, 形寒饮冷则伤脾,病则为喘咳,为肿满,为水泻。轻则当发汗利小水,使上下分消其湿, 解酲汤、五苓散、生姜、半夏、枳实、白术之类是也。如重而蓄积肿满者,芫花、大戟、甘 遂、牵牛之属利下之。此其治也。 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食亦不必谓血也,消导之使不停也。)生气通天论云∶因 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又云∶食伤太阴厥阴,寸口大于人迎两倍三倍者,或呕吐, 或痞满,或下利肠,当审寒热轻重而治之。轻则内消,(枳术丸、保和丸之类是也。)重则 阴下,(感应丸、集香丸之类是也。)如伤寒物者,半夏、神曲、干姜、三棱、广术、巴豆 之类主之;如伤热物者,枳实、白术、青皮、陈皮、麦芽、黄连、大黄之类上之。亦有宜 吐者,阴阳应象论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之属主之。然而不可过剂,过剂则反伤 脾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太过,故脾胃复伤而气不能化食,愈难消矣,渐至羸困。 故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八。凡毒治病,不可过之。此圣人 之深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