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乃二阳阳明燥金肺与大肠之气之为病也。夫金为阴之主,为水之源,因受火热,则 为燥气之化。寒水生 化之源竭绝于上,而不能下滋肾水,灌溉周身,充荣血脉,则内外燥气之化而为病,皆由此 也。有因火病克伐太过,有因吐利而亡津液,或预防养生误食金石,或房劳致虚,补塞燥剂; 有食味过浓,辛热太多,醇酒炙肉,皆助火而损真阴。日渐煎熬,血液衰耗,使燥热转深而 燥病偏作。在外则皮肤皴揭,在上则咽鼻焦干,在中则水液衰少而烦躁,在下则肠胃枯涩, 津不润而便难,在手足则为痿弱无力,在脉则涩而微,此皆阴血为火热所伤,而肾水失生化 之源也。 刘河间分大便秘结或消渴之类为燥病之里证;身热、皮肤燥涩干疥、爪枯之类为燥病 之表证。而于阳结、阴结、气盛、血少、痰郁、风热可得而悉。 大法∶身表热为燥在表,渴饮水为热在里。 肝气自甚则风胜,加之燥热则病。筋脉劲强紧急而口噤也。 燥热太甚而脾胃干涸,则成消渴。(详见本方。) 风、热、燥并,郁甚于里,故烦满而或秘结。(详见秘结门。) 风、热、燥甚,而筋缓不收,为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