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针之士,要辨浮沉。脉明虚实,针别浅深。经脉络脉之别,巨刺缪刺之分。经络闭 塞,须用砭针;疏导脏腑,寒温必明。浅深补泻,经气之正。自有漏水常数,百刻五十度 周。经络流注,各应其时。先脉诀病,次穴蠲。左手掐穴,右手置针,刺荣无伤卫,刺 卫无伤荣。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气滑则疾,气涩则迟。深则欲留,浅则 入疾。候其气至,必辨于针。徐而疾者实,实而迟者虚。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 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谨守 其法,勿更变也。贼邪新客,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其来不可逢,其往不 可追。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先去血脉,而后 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若有若无,若得若失。五脏已定,九候已备,诊脉病 明,行针病愈。众脉不见,众凶不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 其谁。静意是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如临深渊,手如握虎。 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已至,适而自护。五虚勿近,五实不远。扪而循之,切而 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阴募在腹,阳俞在背。脏病取 原,腑病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