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用宣)袖珍小儿方〕十卷存 自序曰。事莫难乎医。医莫难乎小儿。何也。盖小儿之证。惟在揣摩推测以得之。古人喻之。若草头之露。 水上之泡耳。苟非烛理之明。曷能疗之哉。古今方书。非不多也。然往往得彼失此。不足以备检阅。予因暇日。 窃搜辑小儿诸家方书。纂成一帙。分为十卷。以脉诀为首。方论针灸图形次之。名曰袖珍小儿方。总七十二门。 共六百二十四方。以便出入之观览。非敢要誉于世。特为吾家子孙之业夫医者。有所循守而不忘也。噫。后之子 孙。尚当宝藏而弗坠。庸书此以识云。 潘琪序曰。袖珍小儿方一帙。首纹脉图。次形色图。又次命门部位图。又次则自初诞至痘疹。其间若吐泻惊 疳。风痫疟痢。靡不以次具载。终则系以针灸形图。凡七十二门。六百二十四方。每门或断以歌诀。或详以论议。 而赘经验方药于下。其于小儿证候。阴阳逆顺。源委明尽。传变补泻。条理秩然。一览间可得其旨趣。苟根据书疗 理。奚啻庖丁于牛。肯綮迎刃而解矣。真活幼之良方也。然世无此书,永乐间三衢徐用宣氏始为之。用宣以世医。 自少通儒书。究心医道。晚年贯通。得其要领。每叹世传小方脉。诸书浩瀚。多得此失彼。殊无旨归。于是究竟 源流。参互己意。着为论 议。择取良方。汇成此帙。珍藏出入。以备检阅。以善其术。以传其后。天顺间。今抚蜀都宪。贵溪丘公时为秋 官。幼稚失调。适遇用宣之孙□□于京师。延以诊视。见其观色察脉。听声用药。殊异俗辈。且取效刻期。因询 其故再三。□□感公勤恳。袖出此帙以观。乃用宣手录。细字大逾掌。浓仅盈寸耳。公读之。观其图形详究。论 辨精确。方药简要。诚非世有之书也。遂礼求得之。根据方果诚。获效如神。信谓此书之足以活幼也审矣。乃今弘 治庚戌春。公抚蜀之暇。始得授蜀藩大方伯文安邢公录梓以传。而命予序其端。予惟用宣竭心思。弊精神。而成 此书。将珍藏以善其业。而传之子孙。俾其一邑一郡。及后世幼幼者。咸得蒙其惠。以活其幼。其术业可谓精。 其用心可谓仁矣。惜未广也。若今都宪公与方伯公。梓以传世。则书之所及。泽之所及也。天下后世。其有不蒙 其泽乎。其用心之仁。是岂直一邑一郡。及后世而已者乎。 四库全书提要曰。袖珍小儿方十卷。明徐用宣撰。用宣。衢州人。艺文志稿。作徽州人。盖字形相近而讹。 其书以脉诀为首。方论针灸图形次之总七十二门。六百二十四方。搜采颇备。惟论断多袭旧文。无所发明耳。是 书作于永乐中。嘉靖十一年,赣抚钱宏重刊。以是书原本宋钱乙也。 〔庄氏(应祺)补要袖珍小儿方〕十卷存 〔葛氏(哲)保婴集〕四卷未见 郑文康序曰。保婴集者。昆山葛哲明仲所辑也。明仲业传累世。于儒医二家之书无不读。于内外诸科之书无 不究。窃谓婴孩之疾。语言不通。脉理未定。猝有所遇。无所措手。凭仗者惟声与色耳。汶阳钱仲阳汉东王镡之 言。固无容议。若陈文中喜热而恶寒。喜补而恶解利。已不免丹溪朱氏之辨非。若张长沙伤寒方法。后世莫之违 而可据也。爰是采取诸家已试获效之方。分门系论。以药随之。剂皆平和。而孟浪者弗录。集成奏进。宣宗皇帝 亲览之。赐宴奖劳,明仲存其副于家。请言引首。噫。医仁术也。天下之术。莫有仁于医者。夫父母之于子。无 所不至。不幸而有疾。计无所托。乃托之医。医无良方善药。将奚受其托哉。得其人则变危为安。苏死为生。非 其人则患有不可言者。世系或至于莫续。宗祀或至于遂殄。矧万全之产乎。此明仲保婴集之所由辑也。明仲博学 明脉。而有恒心。今为迪功佐郎楚府良医副云。(平桥稿) 又致仕良医副葛明仲同配蔡氏合葬墓志略曰。吾昆多世医。若周若许若董若沈若吾郑。咸着工巧于前代。近 时独葛氏。以术显而得官。葛氏数传。而至讳吉甫者。益弘其业。名出数家之上。吉甫生叔成。叔成娶张氏生浓可 征矣。明仲自荆改梁。又改楚。持恒守道。历三府鲜有败事。府僚自长史而下。无不重其人。而神其术也。在医 垣日。尝集保婴方论若干卷上进。在荆府日。尝授赐敕有式。克勤慎之。褒阶修职佐郎。公之配蔡氏讳净。同县 思斋之女。公卒天顺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蔡卒腊月七日。公寿七十有三。蔡逾其一云。(平桥稿) 〔寇氏(平)全幼心鉴〕十六卷(医藏目录作四卷)存 自序曰。上古圣贤。尝百草作素问。肇为医药。蠲除 瘥。跻斯民于寿域。历代医师。继志述事。立言立方。广乎功用。大抵以活人为心。而又分为十三科。俾专于一 科。用志不分。必获十全之效。小儿科乃其一。然小儿号曰难治。何也。夫赤子之生。乳下弱质。神未全。气未 充。言语未能。饮食不知节。寒暑不知谨。不可问切故也。专是科者。必明乎性命枢纽。荣卫根据附。脉络相因。 以五脏之色见于面部。探疾病之根源。以药性温寒。为攻补缓急。然古方有效有不效。盖天地气运。古今不同。 犹一岁有春夏秋冬之异。不知今日是何时。选古方效于今日者。汇成一书。前列察病法。后具用药方。名全幼心 鉴。绣梓印行。快其心目。开卷易晓,兹又以是流布四方。其用心广。用心良。并书于端。为医学劝。 〔钱氏(大用)活幼全书〕国史经籍志八卷存 吴志尹序曰。疾有大小不同。不相为用。疾之最难治者。莫过于小儿。小儿气体不全。不能语言。医之用药。 多损其人。故汉之治幼者。有上虞陈氏之科。宋之治幼者。有新安钱氏之科元之治幼者。有衡阳曾世荣之科。 书虽多而专门极少。用之者罔见其效。近世后学钱大用早游江浙。遇京师太院名公。讲明医道。师事老学明经之 儒。采诸家治过小儿有验奇方。集为一部。名曰活幼全书。请予为序。予观大用所集新书。与诸书不同。试之累 有神验。但文理驳杂。乱而不序。乃取方中最验可录者三百余条。编成次序。分为门类。作为歌赋论断。以列于 前。复以巨细详略。以条于后。俾士之治小儿者。易于检阅。举其纲以见其目。某疾用某方。某方治某疾。理之 谬者正之。传之讹者去之。繁者删之。略者详之。不疏不略。有条有伦。后之学医者。则而象也。用药者取而证 之。不患药之不应。而疾之不愈矣。若夫集方以沽名。用药以利己。大用不为也。大用医得师传。存心仁浓。切 于活幼。积方有年。今发之虽不责报。而天之报之者。自有默相之理。方岂云乎哉。是为序。 〔薛氏(铠)保婴撮要〕明志二十卷存 薛己序曰。保婴提要一书。余先人所编集也。余所尝治验者。因类附焉。大参石山沈公见而嘉之。谓有益于 民也。遂付诸枣。呜呼。先人之用心。于是乎不泯矣。昔先人之为是书也。其意甚勤。尝诲己曰。稚科惟洁古老 人最精。若陈文中钱仲阳。则二大家也。文中未尝专用热剂。而后世宗陈者或失之。仲阳未尝专用凉剂。而后世 宗钱者或失之。故有互相诋排。遂为二先生累者矣。而二先生之法。则岂端使然哉。又曰。小儿无补法。此俗说 之误也。钱陈二先生之法无是也。然世之持是说以杀人者多矣。可不戒欤。又曰。大人小儿。其剂异制。所以然 者。大人之肠胃大。其剂宜丰。小儿之肠胃小。其剂宜约。法固然也。且儿亦有大小。襁褓之儿。剂不可同于髫 。髫之儿。剂不可同于成童。□□胃之不堪。必有所伤。是以治者慎之也。□□攻伐之剂者。必审察其真。 毋眩不足为有余。中病即止。徐而调之。病必善愈。不止者。命之曰过剂之伤。儿之忧也。治者慎之。又曰。子 母一体也。况未食之儿。全资母乳。其感通尤速。故母病子病。母安子安。由此言之。凡诊儿病者。不可不察其 母矣。但疗其母。子病自愈。一则药之气味。酿乳汁中。入儿之腹。一则母病既去。儿饮善乳。二者儿皆有得愈 之道。诚疗儿之善术也。若母无他疾。其儿自病。然儿甚苦于服药者。亦当与母服之。药从乳传。其效与儿自服 药等。吾盖屡 拭之。非漫云也。又曰。大人小见。其治同也。夫何故五行生克。其理一焉耳。治病而不本诸五行之生克。其盲 其聋。其愦愦者欤。兹吾所惧而弗敢也。且吾所论集保婴方治。多可通于大方脉治者。在识者善用之而已。又曰。 诸所集或多旧方。盖欲其备。非谓按方即可施治也。旧方多因当时病者而制。与今人所患病情。未必悉合。大率 未可遽用。宜审酌之。噫。凡先人所以剖玄示要。谆谆以诲小子者。可谓详且至矣。余小子安敢忘诸。安敢忘诸。 夫玄微之语。切要之论。乃稚科之指南也。业者不可不知也。读保婴书,而不通是论。其待转户而亡其枢。挈裘 而亡其领者欤。恶乎可哉。恶乎可哉。遂谨述先人之语。而次序记之。用置诸卷首。先人讳铠。字良武。素业儒。 为郡学生,以明医征。弘治年间。为太医院医士。今赠院使。所着述甚多。此特其一耳。平生履历。纪于学士大 夫。载于家乘及墓志为详。兹不赘及。嘉靖三十四年。岁次乙卯。九月朔旦。奉政大夫太医院院使致仕男薛己谨 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保婴提要八卷。明薛铠撰。铠字良武。昊县人。宏治中。官太医院医士。是编分门纂辑。 于幼科证治。最为详悉。其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且云小儿苦于服药。亦当令母 服之。药从乳传。其效自捷。皆前人所未发。其子太医院院使己又以其所治验。附于各门之后。皆低一格书之。 后人集己遗书。为薛氏医案。此书亦在其中。考卷首苏州府知府林懋举序。有请己纂而约之之语。疑铠但草创此 书。其编纂成帙,则实出己乎。后人收入己书。盖由于此。此本为嘉靖丙辰所刊。犹未编医案以前。单行之帙也。 按〔王氏(纶)节斋小儿医书〕未见 按上见于浙江通志。引黄氏书目。 〔刘氏(锡)活幼便览〕二卷存 自序曰。古人谓良医治未病。犹良相治未乱。盖防微杜渐。远虑深谋。则祸乱无自而作。深根固本。思患预 防。则疾病无自而生。斯理也。虽调摄者不可不知。而养子者尤不可不谨也。古人育子。深明此理。不惟节爱养 于形生之后。且谨胎教于未生之先。不惟审医疗于有疾之日。且预防慎于未病之时。故其生子。气质自异。形体 自充。既无庸恶陋劣之质。亦无夭折卒暴之患。今之养育者不然。在孕则胎教无素。致使受邪于胚胎之时。养育 则专事姑息。又使过伤于萌芽之际。日积月累。酿成疾。受病二三分。父母尚不省悟。至五六分。方知就医。若 遇明哲之士。不致谬妄。亦能挽危挽安。倘遇无知鄙夫。不究病源。不治根本。乘急射利。妄投药饵。卒致告变。 此皆父母不谨于始。有以致之也。可胜叹哉。予以童医。世居新安。自幼迄今。继述斯业。凡见小儿疾患。得于 时令天行者。虽尝随病救治。亦能取效万一。然穷乡远邑。耳目之所不及者。岂能一一救济。而人人晓告之哉。 古人云。施药不如施方。盖药之所及有限。而方之所及无穷。予窃以为施方使治已病。又不若示法使治未病也。 古方古法。虽详着于演山省翁活幼口议。全幼心鉴。钱氏陈氏诸家之书。大行于世。然皆繁多散漫。人不能遍观 而尽识。至于吾但心法独得之妙。又皆得之于家传口授。不能家喻而户晓。于是选择诸书。参互祖训。取其养育 切要者。三十余条。编为一书。名曰活幼便览。前三十余条。首明保胎 原本之理。次着随时爱养之法。使人视此以为抚育之节。而不为姑息所害。后百余条。各究受病之原。附带经验 急救之方。使人因此以识治疗之理。而不为医家所误。间有禀受亏欠。赋命短促。而夭折疲癃之患。素定于成形 之初。亦非医疗所能全活。又皆备录于其间。使人知此。而不妄归罪于医也。噫。小儿之科。古称为难。微言奥 理。千变万化固非一帙所能尽述。然而大略大法。亦不外此。故敢僭越编集成帙。刊行于世。庶几远迩举知养育 治疗。而不致于迷惑失措也。若夫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不泥古人之陈迹。□又神圣工巧之能事。岂吾庸愚所能 预言者哉。正德五年岁舍庚午孟春下浣。新安刘锡书。 〔彭氏(用光)原幼心法〕国史经籍志三卷存 〔亡名氏保婴得效方〕未见 〔幼幼全书〕未见 按上见于古今医统。 〔鲁氏(伯嗣)婴童百问〕国史经籍志十卷存 〔四明陈氏(阙名)小儿按摩经〕未见 按上见于针灸大成。 〔薛氏(己)过秦新录〕一卷存 自序曰。小儿医名哑科。盖以幼稚不能自言病。虽或能言。而亦多不知调摄。噫。可谓难也已矣。故治者苟 不察兼脉色。疗兼子母。量大小虚实而施之。鲜无误者。余切悯焉。思所以保之。敢摘是科之最要者。说数条方 数枚。聊成小帙。合溪史君梓曰过秦新录。非能由博致约。特欲其简省易阅。以便初学。及乡僻人士耳。诚采用 者。更能临证制宜。则于病情。庶可以毕照之矣。嘉靖庚戌春三月之言。 按薛氏十六种所辑。题曰保婴金镜录。 〔保婴粹要〕一卷存 〔王氏(銮)幼科类萃〕明志二十八卷存 朱云凤序曰。甚哉医之难言也。甚哉幼科尤难言也。是故缓急者宜也。轻重者势也。表里者别也。知缓急 之宜存乎因。得轻重之势存乎通。察表里之别存乎明。是故泥者因之反也。通者局之反也。明者暗之反也。因其 宜。通其变。明其故。匪衷曷运。甚哉医之难言也。稽幼虽同而异。宜似乎缓而实急。势若乎重而实轻。别恍乎 表而实里。幼言之艰也。是故应其缓则疾。应其轻则危。应其表则敝。匪神曷变。甚哉幼科尤难言也。幼科而难 则已乎。曰。否。稽类则引伸其变。稽萃则推类其余。医之胜书者也。有子赞孔子无以加。曰出乎类。拔乎萃。 以之名书。若有妄焉。曰。否。难言而悉。法古而神。自活幼以来。数十百家。广大宣朗。首以述。次以衍。终 以方。曰述则否者去。曰衍则意者详。曰方则变制。若源之有本。由是而得其宜焉。由是而得其势焉。由是而得 其别焉。明其期而曷难乎。容湖讳銮字文融。懋之之从祖也。世居乌程。自宋及今。以医名家。数传而容湖神知 幼术。恂恂若儒。求活者若市。年愈耆而业愈精。予暇日懋之以是书求冠为请。予尝以胤祈命知客湖。故不佞僭 言。 湖州府志曰。王中立。乌程人。精于婴儿方脉。孙以勤。曾孙元吉。世传其业。至銮继业尤精。名动四方。 所着幼科类萃行世。 按乌程县志。以是书为中立曾孙元吉所着。浙江通志。引黄氏书目曰。銮字符吉。二书似误。 〔鲁氏(守仁)保婴心法〕未见 李维祯太医院吏目鲁君墓志曰。君先世衢郡常山县人也。国初祖望石为医学提领。始徙西安。望石生廷臣。 廷臣生世华。世华生一。一生明。明生宗知宗信宗朝。宗知生守世守仁守身。嘉靖间章圣献皇后不豫。诸医 无功。有荐宗朝者。服汤三日而间。拜太医院御医。朝无子。以守仁为后。受其要享。尽其方书。所着保婴心法 行于世。则君父也。(大泌山房集) 〔徐氏(春甫)幼幼汇集〕三卷存 〔刘氏(伦)济世幼科经验全方〕一卷存 〔亡名氏活幼济世全书〕医藏目录卷阙未见 〔活幼名方〕医藏目录卷阙未见 〔秘传幼科纂要〕医藏目录卷阙未见 〔释氏(如惺)普慈秘要〕医藏目录二卷未见 〔许氏(养冲)葆元一鉴〕医藏目录卷阙未见 〔何氏(继宗)医机心论〕医藏目录二卷未见 〔闵氏(道扬)保婴要览〕医藏目录二卷未见 〔贾氏(一元)保婴全书〕医藏目录四卷存 〔李氏(捷)小儿脉辨方论〕医藏目录一卷未见 〔支氏(秉中)保婴直指〕国史经籍志五卷(古今医统作四卷)未见 〔姚氏(能)小儿正蒙〕未见 按上见于浙江通志。 〔秦氏(昌迈)幼科折衷〕未见 按上见于松江府志。 〔万氏(全)育婴家秘〕四卷存 〔幼科发挥〕二卷存 自序曰。粤自先祖杏坡翁。豫章人。以幼科鸣第一世早卒。先考菊轩翁孤。继其志而述之。成化庚子客于罗。 娶先妣陈氏生不肖。乃家焉。其术大行。远近闻而诵之。万氏小儿科。云为二世。罗有巨儒张王泉胡柳溪。讲明 律历史纲之学。翁知全可教命。从游于夫子之门而学焉。颇得其传。翁卒矣。顾其幼科之不明不行也。前无作者。 虽美弗彰。后无述者。虽盛弗传。不肖之责也。故予暇日。自求家世相传之绪。散失者集之,缺略者补之,繁芜 者删之。错误者订之。书成。名育婴家秘,以遗子孙为三世。惜乎有子十人。未有能而行之者。其书已流传于荆 襄闽洛吴越之间。莫不曰此万氏家传小儿科也。余切念之。治病者法也。主治者意也。择法而不精徒法也。语意 而不详徒意也。法愈烦而意无补于世。不如无书。又着幼科发挥以明之者。发明育婴家秘之遗意也。吾不明。后 世君子必有明之者。不与诸子。恐其不能明。不能行。万氏之泽。未及四世而斩矣。极闸人者。苟能如尹公他得 庾公之斯而教之。则授受得人。夫子之道弗坠。若陈相虽周孔之道。亦失其传也。诸贤勖之哉。万历己卯夏至日 自书。 〔孟氏(继孔)幼幼集〕四卷存 江宁府志曰。孟继孔。字春沂。亚圣公裔。宋南渡以医名世。居吴门。洪武初隶太医院。继孔幼颖慧。习举 子业。游焦澹园先生之门。父垂殁。命医世业。道术日进。声满都邑。生平存活婴稚。未可数计。每痘疹流行。 间从群儿游嬉中。预决生死。无不奇中。性通脱不羁。所得金钱。悉推予贫乏。随手辄尽。殁之日囊无余物。所 着有幼幼集。 〔冯氏(其盛)幼科辑粹大成〕十卷存 〔□氏□□小儿杂证便蒙捷法〕十卷存 〔亡名氏秘传小见二十二方〕未见 〔牛黄镇惊锭子方〕一卷未见 〔田氏(阙名)保婴集〕一卷未见 按上见于也是园书目。 〔亡名氏小儿推拿秘诀〕(旧题周于蕃撰)明志一卷存 自序曰。小儿推拿之说。其来已旧。而书不概见焉。自余年二十七。乃始举长子。且多疾。有黄冠善此术。请 试之觉验。然得自口授。习而不察。语亦不详也。顾不佞每留心此书。忽一旦偶得之。若有所授之焉者。然又不 无错谬。因细心历访诸方士。暨凡业此术者。陆续参订。有得即录之。渐次明尽。几欲梓之以传世。适上庸长令 申吾张侯天植仁慈。雅志怀少。且此中俗尚巫教。病者往往误伤无算。侯深悼之。故一见其书。辄付之梓。而属 不佞引其端。余惟小儿无七情六欲之感。弟有风寒小湿伤食之证。且初生脏腑脆薄。不经药饵。稍长又畏药难投。 惟此推拿。一着取效于面步掌股皮骨之间。盖面步掌股。与脏腑相连。医者以一色而觇人气候。以一脉而诊人休 咎。故可思矣。得是书者。傥能察其病证。循其穴道。施以手法。而汗吐下三者。尤能得诀。大者又稍兼以药饵 。未有不随试而随效者也。真足补造化之不及哉。而张侯命梓之意。利亦溥矣。敬书之以告诸同志者。万历乙巳 秋楚人周于蕃书。 按是书。据周序。非其所自着。万历中刘氏乔山梓行急救小儿推拿法二卷。署曰太医院姚国祯述辑。又万历 甲辰胡连璧校刊活婴秘旨推拿方脉一卷。题曰全溪龚云林述撰。太医姚国祯补辑。其说并与是书同。而查胡序似 出于其手者。龚居中幼科百效全书序。余家庭授受疗男妇之法奇正不一。独小儿推拿。尤得其传。转关呼吸。瞬 息回春。一指可贤于十万师矣。而其法与亡名氏慈幼秘传李盛春医书十种。及是书所载不异。则推拿之术。未审 出乎何人。明志题周于蕃撰。今不从也。 〔龚氏(居中)幼科百效全书〕三卷存 〔亡名氏慈幼秘传〕一卷存 〔保幼全书〕一卷阙 〔冯氏(国镇)幼幼大全〕五卷未见 河南府志曰。冯国镇。洛阳人。通幼科。年九十余。尚健步。强壮者追之弗及。人称为地仙云。其子三锡庠 生。孙松相世其业。所着有痘疹规要。幼幼大全五卷。 〔许氏(学文)保赤正脉〕未见 合肥县志曰。许学文。少习儒。长精于医。尤善痘科。多所全活。所着有痘科约言。保赤正脉二书。刻孙真 人宝训。以劝医者。 〔程氏(公礼)保赤方略〕未见 按上见于图书集成艺术典。引幼幼全书。 〔王氏(肯堂)幼科证治准绳〕九卷存 自序曰。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 一家调理耳。吾独谓不然。夫幼小者。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之渍。投之以药。易为见功。 犹膏粱之变难穷。而藜藿之腹易效也。何谓难乎。然古今辑是科书。未有能善者。如心鉴之芜秽。类萃之粗略。 新书则有古无今。百问则挂一漏万。皆行于世。未足为幼科准绳也。故吾辑为是编。而麻痘一门。尤加详焉。平 生聚麻痘书百数十家。率人 所宝秘。千金不传者。然多猥陋。不足采择。益可以见世之无具眼矣。或曰。夫人之病。无论男女长幼。未有能 越五脏者也。予于它科。不分五脏。而独幼科分之。何居。曰。正以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 之渍。独有脏气虚实胜乘之病耳。粗工不能精究。而臆揩之曰。此为内伤。此为外感。此为痰。此为惊。此为热。 妄投汤丸。以去病为功。使轻者重。重者死。亦有不重不死。幸而得愈者。然已伤其真元。天其天年矣。吾之独 分五脏。以此也。大中丞沈太素公从大梁寄余俸金百。以助刻费。而是书稿适成。遂鸠工刻之。又逾年始竣。因 序而识之。使后之人有教焉。时万历三十五年。岁在丁未。夏五十有三日。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甫书。 〔傅氏(绍章)幼科快捷方式〕四卷存 〔王氏(大纶)婴童类萃〕一卷存 〔李氏(盛春)小儿形证研悦〕二卷存 〔沈氏(惠)扁鹊游秦〕未见 松江府志曰。沈惠。字民济。华亭人。幼得异传。为小儿医。能起死者。尝从浦南归。闻岸上哭声甚悲。问 知某氏仅一子。自塾中归暴绝。惠走视其胸次尚温。作汤剂灌之遂苏。有富家子。患痘危剧。已治木矣。药之而 愈。取其棺以施贫儿。惠以小儿医多秘其书不传。乃覃思博考。着书九种行世。详见艺文志。学人以为津梁。 〔全婴撮要〕未见 〔决证诗赋〕未见 〔金口独步〕未见 〔药能〕未见 〔活幼心书〕未见 〔方家法诊〕未见 〔得效名方〕未见 〔杂病秘术〕未见 按上九书。见于松江府志艺文部。 〔欧氏(士海)保婴录〕一卷存 〔岳氏(甫嘉)保婴全编〕未见 按上见于医学正印。 〔吴氏(元溟)儿科方要〕一卷存 自序曰。夫儿科者。古人谓之哑科。止可望闻。不能问切者也。儿以芽称。正如春草初生之芽。极其脆嫩。 最难调护者也。其间虚实难知。寒热莫测。一有不安。即望闻犹不足恃。假此时稍有失手。便涉危疑。岂可不细 加详审。而概以峻削猛烈之剂。轻试漫尝之哉。夫婴儿之在襁褓时。虽无七情六欲之扰。而有阴阳虚实之乘。其 证若痘疹变蒸。脐风撮口。天吊内吊。重舌木舌。解颅□疮等。此原因胎毒之所致。若吐泻惊疳。肺风痫搐。疟 痢伤风。伤寒伤食。发热等。此因外失调护之所致。其为病亦多端矣。夫病多端。则治法宜详且慎。要以按候审 气。据理察源。消息往来。一一不谬。然后可以对证之方药投之。余每见庸人不辨是非。惟以口传道听之方。一 概混用。往往至于相误。即如一腹痛也。有寒有热。有实有虚。有食积虫积。种种不同。倘见一方曾验。辄便试 人。果热者效矣。则寒者误之。实者效矣。虚者受害。余常见此。有感于怀。故述余父道川公先年与邵愚斋公俞 小亭公。相与辨论较正。经验之方。而又参以表里虚实寒热之用。凡小儿性情体气之微。感受经络之次。化裁通 变。有可用于此。不可用于彼者。有可用于前。不可用于后者。务令表里安位。虚实得宜。才为有用之方。所施 必验之剂也。彼育婴之家。得是说而求之。按书知理。自不见误于庸医。而生生之机。无忧逆折。又何待问切而 后知也哉。余向有痘科切要一书。广之于世。兹集为小儿诸证切要之用。故仍名之曰儿科方要云。崇祯戊寅孟春 月。光禄寺署丞古歙吴元溟澄甫氏识。 杭州府志曰。吴元溟。字澄甫。自歙徙钱塘。先世精于医。万历间浙大疫。从父道川治疗。日活数十百人。 晚年述父意。着书曰痘科切要。儿科方要。事继母以孝闻。女弟寡无所根据。迎养于家。终身无间言。故人程生负 课千金久系。元溟代偿之。崇祯庚辰岁大饥。元溟出橐金。于江右籴米五百斛。悉散与亲故。年八十二而卒。子 孙至八十余人。 〔燕氏(士俊)保婴集〕未见 仁知县志曰。燕士俊家贫力学。乙酉江南兵败入浙。俊奉母避梁渚。母惊忧成疾。祷天剪股肉。母病得痊。 后山寇肆掠。母病不起。衰毁几于灭性。终身布衣蔬食。其至孝性成如此。祖志学向医名世。俊发其秘笈。潜心 默识。治病每多奇效。所得即周贫乏。着有保婴集。未成而卒。 〔汪氏(琪)慈幼纲目〕九卷未见 汪琪曰。济阴纲目之后。有慈幼纲目。即证治准绳之幼科也。复增圈点。详加评释。亦如是编之精详。梓以 问世。盖济阴所以扶阳。地天于焉常泰。而慈幼即以康老。运会用是咸亨。 〔保生碎事〕一卷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保生碎事一卷。国朝汪琪撰。是书又名慈幼外编。录小儿堕地时。至七日内。医疗之事。 如拭口断脐浴儿稀痘各法。寥寥数则。大约取其便于检用。非保婴之全书也。卷末一条云。有济阴纲目。及慈幼 纲目。即镌行。则是书之成。犹在济阴纲目之前。其慈幼纲目。自谓即证治准绳之幼科。加以评释。今未见其本。 〔谈氏(金章)幼科诚书〕十六卷存 〔王氏(宏翰)幼科机要〕未见 按上见于吴县志。 〔程氏(云鹏)慈幼筏〕十二卷存 自序曰。余少攻举子业。未知灵素之理。迨先慈以疟亡。荆妇以血死。三男二女。天于惊与痘。乃不能无疑 于世之所谓医者。遂尽发家藏轩帝以下书。凡一千七百九十余卷。昼诵夜思。有得则痛哭失声。手擗颤头触。而 不可止。盖先慈之疟。为崩证将成。往来寒热。治宜滋水。荆妇之血。为经期逆行。血随火泛。宜因其势而导之 使下。医乃以青皮草果治先慈。以三七血余治荆妇。克损真元。遏抑营气。至使水涸血凝。而不可救。伤哉。余 儿赋质素虚。出痘值严冬之候。识时务者。自应调气助血。俾痘无壅遏。收功何难。乃日事石膏明粉。犀角羚羊。 苓连栀柏。冰伏其生生之气。竟致不起。次子感寒吐泻。医与抱龙及发散之品。风门大开。头摇目视。复进牛黄 紫雪而死。岂知脏气消长。易虚易实。此等当温中补脾耶。岁丙子。余客广陵。极闸人成生聘。讨论古今医籍。 着书七种。聘慨欲先以幼科行世。问于余师。师曰。近世医学。非庸即妄。庸者卑陋自窒。守一师说。而不能变 通。妄者私心穿凿。而不能察于微渺。嗟 乎。今之医亦可以自反矣。余欲何言。无已。则以七书之旨略陈之。一曰灵素微言。素问五脏七腑。世仅列六。 有包络而无三焦。有三焦而无包络。胃者肾之关。易作肾者胃之关。一字之讹。阴阳颠倒。易由消纳。又如真人 圣人等论。尤非儒者所可混同。均加辨晰。一曰脉覆。叔和之书。伪乱难凭。李士材根据素问。考据甚悉。分列二 十八字。窥深迎浮。后生小子。殊苦寻究。初气二气之说。又未能吻合岁运。是用正之。一曰伤寒答问。仲景法 象高深。茫无入手。束而不观。临证昏昧。因就一二门士之问。而浅示之。使易通晓。一曰医贯别裁。赵氏撮李 薛之要。最为真截。而措引不纯。主张太过。懒慢者挟为秘本。将欲废弃一切。遗害非小。余为汰去支辞。补入 诸家杂证方论。颇觉改观。一曰医人传。轩岐而下。代不乏人。采辑成编。表其功能。辟其谬误。学人获所适从。 生民安得无济。一曰慈幼筏。钱陈皆有分途。斯世盛传金镜。稚阳纯气。不任温补。理固宜然。胶柱一端。抹杀 名理。舁夫爨妇。皆可言医。竞谓家负异传。读书翻觉多事。嗟乎。无知幼孩。恶能堪此。一曰种嗣玄机。天地 虽极凝寒。生理未尝谢绝。元精不蓄。恣情于方士金丹。或闭塞于穷愁哀怨。或□□膏腴。或疲于奔命。自弃 而已。天地何心。又有坚持经朔之谈。妄冀葭吹六管。捕影捉风,徒令若敖氏笑而引为同病。七书义类如此。聘 欲以慈幼失之。悯赤子之呼号而无告耳。余忍叙之哉。吾母吾妇。吾子若女。九原之下。方且怨恨。余不学于二十 年之前。而抱哀痛于无穷。然犹幸得学于二十年之中。为足以承吾父之欢心,而目前之子若女。似我长也。抑 幸得施诸二十年之后。天下之父母之子若女。不至短折而死于庸妄之手也。甲申花朝前一日。香梦书生书。 〔叶氏(其蓁)抱乙子幼科指掌遗稿〕五卷未见 〔陈氏(复正)幼幼集成〕六卷存 小引曰。稽自三坟启秘。神圣迭兴。本草内经。昭垂星日。盖圣人继天立极。位育为功。念天壤之间。阴阳 代谢。运气推迁。至之先后。已无成规。应之迟早。靡有定律。其间六淫胜复。酿为灾眚。哀此苍黎。能无因是 而夭札者。此岐演十世之传。帝启九章之问。而有医氏之学也。伏读黄帝之谓岐伯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 非夫子孰能通。请藏之灵兰之室。非斋戒不敢示。夫圣如轩皇。而于医事崇尚若此。岂非一体。胞与为怀。 欲登万世斯人于仁寿者欤。素问而下。如伊芳尹汤液。皇甫谧甲乙。秦越人问难。张仲景金匮。王叔和脉经。陶弘 景肘后。此数公者。虽曰祖述灵素。其实以作为述。自兹而往。医事寥寥。虽著作者。代不乏人。求其无偏无陂。 实难多觏。唯明末李时珍张景岳喻嘉言递出。阐明金匮。发泄内经。扫芜秽而返清纯。有功于医事者不小。然数 人虽产明代。而其书始盛行于康熙初年。大为世用。盖由圣天子临御。德孚中外。仁协万方。近纂医宗金鉴。遍 周海宇。将见民无疵疠。物遂生成。故预产明良。以位育之功。非偶然矣。唯幼科一门。不无遗憾。虽嘉言微 启其端。其言未竟。予每读惊风之书。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予幼禀亏多病。于医家色脉之要。颇尝究心。长际 仙师。授金鼎火符。性命之秘。嗣是遨游海岳。冀遇同俦。竹杖芒鞋。行方几半宇内。凡绅衿士庶。名公巨卿。 以及至贱至微者。盖尝随缘而方便之。其临证救治之多。有非笔楮所能罄。第念惊风之说。在在讹传。莫获辞而 正之。坐使无辜婴稚。枉 受贻殃。前后相仍。迄无底止。兹将惊风之说。概为删订。而附以一得之愚。自禀予胎元。火功烁艾。以及杂说 麻痘。汤火疮疡。无不周备。汇为六卷。计数十万言。书成付梓。颜曰幼幼集成。其中延医权衡。一遵经旨。罔 或偏枯。务期有当于理。无害于人而后己。非敢妄议前人。遂其一隅之见。第念保赤诚求。不中不远。此书不无 万一之助。勿忍终默而息。不辞狂瞽。呈政大方。岂曰井海瓮天。立言启后。亦聊体古圣仁民爱物之心。欲自效 其负暄之悃云尔。维大清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孟春月。罗浮陈复正飞霞氏书于阳之种杏草堂。 凡例曰。幼科之书。几于汗牛。其惊风之传。诚多谬误。喻嘉言陈远公程凤雏业已辟之。指出病痉。惜未申 明病痉之由。与治痉之法。仍无着落。不足服人。予兹彻底揭破。以伤寒病痉。杂病致搐。并竭绝脱证。分为三 则。以搐字概之。曰误搐。曰类搐。曰非搐。条分缕析。证治判然。名目既正。治疗不惑。周虚中曰。开此三大 法门。可济无穷夭札。一幼科论证。悉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说。乖误相承。流祸千古。后人误以婴儿为一团阳火。 肆用寒凉。伤败脾胃。古初禀受敦庞。贻害犹浅。今非昔比。怯弱者众,古方今病。每多龃龉。是故聊为删订。 非敢轻前人而执己见。盖亦因时制宜之用也。一痘科之书。如冯氏陈氏聂氏万氏。虽皆不为无见。而实繁简不侔。 又惟万氏明显。可以济急。惜原板毁于明末。康熙二年复梓者。则亥豕盈篇。鲁鱼过半。诗歌□韵。全亡证论。 先后重复。识者鄙之。予甚惜焉。因为详悉。删润纂入。以成全璧。一火功为幼科第一要务。济急无捷于此。奈 从前所传。悉犯关门逐盗之戒。不惟无济。而反有害。今以异授神火绘图作歌。公诸同志。急迫之济。可以回春 顷刻。 〔沈氏(金鳌)幼科释谜〕六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