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伤寒身验方〕七录一卷佚 晋书本传曰。王。字季琰。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僧 弥。小字也。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娑。妙解法理。为兄弟。讲毗昙经。时尚幼。讲未半。便云已解。即于 别室。与沙门法纲等数人自讲。法纲叹曰。大义皆是。但小未精耳。辟州主簿。举秀才不行。后历著作散骑郎。 国子博士。黄门侍郎。侍中。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为小令。大元十三年 卒。年三十八。追赠太常。 按隋志。旧缺撰人名氏。证类本草桦木注。引陈藏器本草拾遗曰。晋中书令王伤寒身验方。作HT字。浓煮 汁冷冻饮料。主伤寒热毒疮。特良。今据以订补。 〔徐氏(方伯)辨伤寒〕(按方伯。当作文伯。)七录一卷佚 〔亡名氏伤寒总要〕七录二卷佚 〔正理伤寒论〕佚 按是书诸家簿录失载。唯王冰素问次注。成无己伤寒论注解引之。 〔张果先生伤寒论〕崇文总目一卷佚 〔田氏(谊卿)伤寒手鉴〕崇文总目二卷佚 〔亡名氏伤寒辨证集〕崇文总目一卷佚 〔陈氏(昌允)百中伤寒论〕(艺文略。作太常主簿陈昌胤。)崇文总目三卷佚 郑樵曰。崇文总目。间有见名知义者。亦强为之释。如陈昌胤百中伤寒论。其名亦可见。何必曰百中。取其 必愈乎。(校雠略) 〔高氏(若讷)伤寒类要〕(活人书序。作伤寒类纂。)宋志四卷佚 〔丁氏(德用)医伤寒慈济集〕宋志三卷佚 〔李氏(大参)家伤寒指南论〕宋志一卷佚 〔杨氏(介)四时伤寒总病论〕宋志六卷佚 〔杨氏(介)伤寒论脉诀〕未见 按上见于世善堂书日。 〔宋氏(迪)阴毒形证诀〕艺文略一卷佚 汤尹才曰。熙宁中。守宋迪。由其犹子病伤寒。不能辨其证。医见其烦渴而汗多。以凉药解治之。至于再 三。遂成阴毒。六日而死。迪痛悼之。遂着阴毒形证诀三篇。(伤寒解惑论) 〔亡名氏伤寒要法〕宋志一卷佚 〔通真子伤寒诀〕读书后志一卷佚 赵希弁曰。上题曰通真子。而不著名氏。用张长沙伤寒论为歌诗。以便览者。脉诀之类也。 〔伤寒括要〕二卷存 艺文略曰。伤寒括要诗一卷。通真子撰。 陈振孙曰。通真子自言。尝为伤寒括要六十篇。其书未之见。 按刘元宾自号通真子。是书以仲景旧论。裁为诗括。又以剩义为注。注中有所发明。朱氏活人书。多袭其语。 诗凡一百一十二篇。每 篇七言四句。末附药方三十九道。收在于朝鲜国人所编医方类聚中。较之其所自言。数实倍之。先子曰。意子仪 始作六十篇。后又补之者。郑渔仲唯见其初集。故称一卷。弟坚从类聚中录出。厘为二卷。今仍着录于此。读书 后志所着。似是一书。 〔钱氏(乙)伤寒指微论〕五卷佚 宋史本传曰。钱乙字仲阳。本吴越王支属。祖从北迁。遂为郓州人。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一旦东之海 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昌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告乃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 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乡人感慨。赋诗咏之。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乙始以颅囟方著名。 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皇子病螈。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 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赐金紫。由是公卿宗戚家。延致无虚日。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 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甚急。召乙 治之。三日愈。问其故。曰。火色直视。心与肝俱受邪。过午者。所用时当更也。王子病呕泄。他医与刚剂。加 喘焉。乙曰。是本中热。脾且伤。奈何复燥之。将不得前后溲。与之石膏汤。王不信。谢去。信宿浸剧。竟如言 而效。士病咳。而青而光。气硬硬。乙曰。肝乘肺。此逆候也。若秋得之可治。今春不可治。其人祈哀。强予药。 明日曰。吾药再泻肝。而不少却。三补肺而益虚。又加唇白。法当三日死。今尚能粥。当过期。居五日而绝。孕 妇病,医言胎且堕。乙曰。娠者五脏传养。率六旬而更。诚能候其月。偏补之何必堕。已而母子能得全。又乳妇 因悸 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衡不下。郁 李能去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则目能瞑矣。饮之果验。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 周痹也。入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 矣。所亲登东山得茯苓。大逾斗。以法啖之尽。由是虽偏废。而风骨悍坚如全人。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不名 一师。于书无不阚。书不靳斯守古法。时度越纵舍。卒与法会。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或得异药。问之必为 言生出本末。物色名貌。差别之详。退而考之。皆合。末年变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成诀别。易衣待尽。遂卒。 八十二。 徐春甫曰。钱乙所着。有伤寒指微论。婴孩论若干卷。(古今医统) 〔胡氏(勉)伤寒类例〕佚 〔沈氏(括)别次伤寒〕佚 按上二书。见于张蒇活人书序。 〔孙氏(兆)伤寒方〕艺文略二卷佚 〔伤寒脉诀〕佚 熊均曰。孙兆。宋仁宗朝。将仕郎守。殿中丞。习通医经。内经素问。重改正刊误。又有伤寒脉诀。 〔韩氏(和)伤寒微旨论〕未见 陈振孙曰。不著作者。序言元丙寅。必当时名医也。其书颇有发明。 王履曰。韩和着微旨一书。又纯以温暑作伤寒立论。而即病之伤寒。反不言及。此已是舍本徇末。全不能 窥仲景 藩篱。又以夏至前胸膈满闷。呕逆气塞。肠鸣腹痛。身体拘急。手足逆冷等证。视为温暑。谓与仲景三阳寒证。 脉理同而证不同。遂别立温中法以治。夫仲景所叙三阳寒证。乃是冬时即病之伤寒。故有此证。今欲以仲景所叙 三阴寒证。求对于春夏温暑之病。不亦愍乎。虽然。和未悟仲景立法本旨。而又适当温暑病作之际。其为惑也 固宜。以余观之。其胸膈满闷。呕逆气塞等证。若非内伤冷物。则不正暴寒所中,或过服寒药所变。或内外俱伤 于寒之病也。且和但曰。寒而当温。然未尝求其所以为寒之故。能求其故。则知温暑。本无寒证矣。(溯洄集) 四库全书提要曰。伤寒微旨二卷。宋韩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 著作者名氏。但据序题元丙寅。知其为哲宗时人而已。今检永乐大典。各卷内此书散见颇多。每条悉标韩和 之名。而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亦称自后汉张机着伤寒论。晋王叔和。宋成无己庞安常朱肱许叔微韩和王实之流。 皆互相阐发。其间和名。与永乐大典相合。是和实北宋名医。以伤寒为专门者。特宋史方技传不载。其履贯 遂不可考耳。书凡十五篇。间附方论。大抵皆推阐张机之旨。而能变通其间。其可下编。不立汤液。惟以早下为 大戒。盖为气质羸弱者言。然当以脉证相参。知其邪入阳明与否。以分汗下。不宜矫枉过直。竟废古方。至如辨 脉篇。据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乃毙。承气入胃。阴盛乃亡之义。以攻杨氏之谬误。可汗篇。分阴盛阳虚。阳 盛阴虚。阴阳俱盛之三门。则俱能师张氏。而神明其意矣。又如汗下温三法。分案时候辰刻。而参之脉理病情。 乃因张机。正伤寒之法。而通之于春夏伤寒。更通 之于冬月伤寒。亦颇能察微知着。又如以阳黄。归之汗温太过。阴黄归之过下亡津。则于金匮发阳发阴之论。研 析精微。不特伤寒之黄。切中窍要。即杂病之黄。亦可以例推矣。其书向惟王好古阴证略例。间引其文。而原本 久佚。今采掇会粹。复成完帙。谨根据原目。厘为上下二卷。陈振孙所称之原序。则永乐大典不载。无从采补。殆 编纂之时。旧本已阙欤。 〔亡名氏玉川伤寒论〕艺文略一卷佚 〔伤寒论后集〕艺文略六卷佚 〔石氏(昌琏)证辨伤寒论〕艺文略一卷佚 〔亡名氏伤寒集论方〕艺文略十卷佚 〔孙王二公伤寒论方〕艺文略二卷佚 〔上官氏(均)集伤寒要论方〕艺文略一卷佚 〔庞氏(安时)伤寒总病论〕艺文略七卷(医藏目录作六卷)存 苏轼答庞妄常书曰。久不为问。思企日深。过辱存记。枉书具闻。起居佳胜。感慰兼集。惠示伤寒论。真得 古圣贤救人之意。岂独为传世不朽之资。盖已义贯幽明矣。谨当为作题首一篇寄去。方苦多事。故未能便付去人。 然亦不久作也。老倦甚矣。秋初决当求去。未知何日会见。临书惘惘。惟万万以时自爱。(文集) 又曰。人生浮脆。何者为可恃。如君能着书传后有几。念此盒饭为数百字。仍欲送杭州开板也。知之。(文 集) 黄庭坚后序曰。庞安常自少时。善医方。为人治病。处其生死多验。名倾江淮诸医。然为气任侠。斗鸡走狗。 蹴击球。少年豪纵。事无所不为。博弈音伎。一二所难。而兼能之。家富多后房。不出户而所欲得。人之以医 聘之也。皆多 陈其所好。以顺适其意。其来也病家如市。其疾已也。君脱然不受谢而去之。中年乃屏绝戏弄。闭门读书。自神 农黄帝经方。扁鹊八十一难。灵枢甲乙。葛洪所综缉。百家之言。无不贯穿。其简策纷错。黄素朽蠹。先师或失 其读。学术浅陋私智穿凿。曲士或窜其文。安常悉能辨论发挥。每用以视病。如是而生。如是而不治。几乎十全 矣。然人以病造之。不择贵贱贫富。便斋曲房。调护以寒暑之宜。珍膳美膳。时节其饥饱之度。爱其老而慈其幼。 如痛在己也。未尝轻用人之疾。常试其所不知之方。盖其轻财如粪土。而乐义。耐事如慈母。而有常。似秦汉间 游侠而不害人。似战国四公子。而不争利。所以能动而得意。起人之疾。不可缕数。他日过之。未尝有德色。着 伤寒论。多得古人不言之意。其所师用。而得意于病家之阴阳虚实。今世所谓良医。十不得其五也。余始欲掇其 要。论其精微。使士大夫稍知之。适有心腹之疾。未能卒业。然未尝游其庭者。虽得吾说而不解。诚加意读书书 则过半矣。(文献通考。诚加以下十字。作若有意于斯者。读其书自足揽其精微。)故特着其行事。以为后序云。 其前序海上道人诺之。故虚上以待。元符三年三月朔日。 张耒跋曰。张仲景伤寒论。论病处方。纤悉必具。又为之增损进退之法。以预告人。嗟夫。仁人之用心哉。 且非通神造妙。不能为也。安常又窃忧其有病证。而无方者。续着为论数卷。用心为述。追俪古人。淮南谓安常 能为伤寒说话。岂不信哉。(文献通考) 四库全书提要曰。伤寒总病论六卷。附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宋庞安时撰。安时字安常。蕲水人。(袁文 瓮牖闲评载苏轼称蜀人庞安常。未详孰是。)安时本士人。习与苏轼黄庭坚游。 第六卷末。附与苏轼书一篇。论是编之义甚悉。卷首载轼答安时一帖。犹从手迹钩摹。形模略具。又以黄庭坚后 序一篇。冠之于前。序末称前序。海上人诺为之。故虚其上以待。署元符三年三月作。时轼方谪儋州。至五月始 移廉州。七月始渡海至廉。故是年三月。犹称海上人也,然轼以是年八月北归。至次年七月。即卒于常州。前序 竟未及作。故即移后序为弁也。序中铲去庭坚名。帖中亦铲去轼名。考卷末附载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题政 和癸巳门人董炳编字。知正当禁绝苏黄文本之日。讳而阙之。此本犹从宋本钞出。故仍其旧耳。宋艺文志。但载 安时难经解。前后两见。而不载此书。文献通考载庞氏家藏秘宝方五卷。引陈振孙之言云云。似乎别为一书。而 列庭坚之序。与此本同。疑当时已无刻本。故传写互异欤。又载张耒一跋云云。此本未载此跋。殆传写偶佚欤。 又耒作明道杂志。记安时治验。极其推挹。而叶梦得避暑录话。乃颇不满于安时。盖耒苏轼客。梦得蔡京客。其 门户异也。然曾敏行。独醒杂志。亦记其治泗州守王公弼。中丹石毒甚奇。又记其治公弼之女尤神异。敏行于元 绍圣两局。均无恩怨。则所记当为公论矣。汪琥曰。伤寒总病论。宋蕲水庞安时撰。书凡六卷。其第一卷乃叙 论。及六经等篇。第二卷。则论汗吐下可不可及用水用火和表温里方法。第三卷。则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 痉湿。及杂病劳复等证。第四卷。则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证。第五卷,则论天行温病。及变哕变黄败坏等证。 复附以小儿伤寒证。第六卷。则载冬夏伤寒发汗杂方。及妊娠伤寒方。伤寒暑病通用刺法。伤寒温热病死生证。 及附以瘥后禁忌。仲景脉说。华佗内外实辨。琥按庞氏论中。虽间有发明仲景之处。 然其用药,亦寒热错杂。经络不分。即如苏子瞻所传圣散子方。一例加载。殊为骇观。 按周必大跋山谷书东坡圣散子传曰。山谷作庞安常伤寒论后序云。前序海上道人诺为之。故虚上以待。道人。 指东坡也。 〔巢氏(阙名)伤寒论〕艺文略一卷佚 〔朱氏(且)伤寒论〕(宋志作东且。)艺文略一卷佚 〔陈氏(昌祚)明时政要伤寒论〕(旧缺撰人名氏。今据宋志订补。)艺文略三卷佚 〔郑氏(阙名)伤寒方〕艺文略一卷佚 〔曾氏(谊)伤寒论〕艺文略一卷佚 〔亡名氏伤寒类要方〕艺文略十卷佚 〔刘氏(君翰)伤寒式例〕艺文略一卷佚 〔伤寒治要〕佚 叶梦得书后曰。王仲弓人物高胜。虽贵公子。超然不犯世故。居官数自免。博学多闻。又长于医,及与前世 娄昌言常颖士来道方诸子游。尝云。疾之伤寒。所在无岁不罹其患。然治法有证。传于经络。效于日数者。不可 差以毫厘。张仲景书在世。如法家有刑统,苟用之皆当可使天下无冤人。而庸医多不解。其见于形候者。亦不尽 审。是既不能用法。又不能察情。以故杀人。不知其几何。因推仲景书。作伤寒证治。发明隐奥。杂载前数人议 论。相与折衷。又恐流俗不可遍晓。复取其简直明白。人读而可知者。刊为治要。曰。苟能穷疾之所从来。而验 之以候。按吾书而用之。虽不问医。十可得八九。此仁人之用心也。余尝病东南医九不通仲景术。乃为镂版。与 众共之。使家藏此书。人悟其术。岂特无冤人而已。调护之不失其宜。服饵之不失其节。虽使至 于无刑可也。贤者尚无忽。(石林居士建康集) 〔王氏(实)伤寒证治〕宋志二卷(读书志作三卷)佚 赵希弁曰。伤寒证治三卷。上皇朝王实编。实谓百病之急。无逾伤寒。故略举病名法。及世名医之言。为十 三篇。总方百四十六首。或云。颖川人。官至外郎。庞安常之高弟也。 刘曰。伤寒证治。信阳太守王实编。(幼幼新书) 〔局方续添伤寒证治〕宋志一卷佚 〔卢氏(昶)伤寒片玉集〕三卷佚 元好问卢太医墓志曰。卢尚药讳昶。世家霸州文安。今为大名人。以方伎名河朔。政和二年。补太医奉御。 被旨校正和剂局方。则补治法。累迁尚药局使自幼传家学。课诵勤读。老不知倦。岐黄雷扁而下。其书数百家。 其说累数百万言。闳术浩博。纤悉碎杂。无不通究。而于孙氏千金。尤致力焉。故其延医之验。颇能似之。春秋 虽高。神观精明。望之知为有道之士。年寿八十有七。自克死期。留颂坐睡。着医镜五十篇。伤寒片玉集三卷。 今其书故在。方伎之外。复达治心养性之妙。如云人生天地中。一动一息。皆合阴阳自然之数。即非漠然无关涉 者。所为善恶。宜有神明照察之。又曰。人为阳善。人自报之。人为阴善。鬼神知之。人为阳恶。人自治之。人 为阴恶。鬼神治之。又曰。养气莫若息心。养身莫若戒慎。又曰。冥心一观。胜负俱捐。此虽前贤所已道。至于 表而出之。既已治己。又以及人。非仁者之用心乎。其康宁寿考。五福具备。非偶然。昶与予有姻戚之旧。因其 子孙归葬。书以贻之。欲其乡人。知此家出予门。久之。而予亦知其人之深也。(遗山集) 陈自明曰。政和间。朱奉议肱为活人书。后有钱李氏。剽窃作歌。目之曰类证活人书。卢氏集数篇。名伤 寒论片玉。皆语词鄙俚。言不尽意。要之不可为法。是以识者。皆不观览。(管见良方) 〔李氏(涉)伤寒方论〕宋志二十卷佚 〔亡名氏伤寒证法〕佚 〔伤寒遗法〕佚 〔伤寒论翼〕佚 按上三书。见于遂初堂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