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谓先发惊而后发痘者。是热在痘而不在心。为顺。先发痘而后发惊。是热在心而不在痘。 为逆。然有因风邪所激而发者。有因脾气虚弱而发者。不可不辨。若正当灌浆之时。忽手足摇动惊 搐者。肝热生风。风火相搏生痰也。治当平肝木利小便为要。泻肝则风去。利小便则热除。先与导 赤散、泻青丸。次以四圣散加人参、钩藤。若手足螈。口眼斜。涎盛语涩。腰项强急。口张 舌强者。此火盛耗金。木无所制而风生。消风散加蝎尾、钩藤。痰盛。加元明粉。若浑身冰冷。不 知人事者。不治。若发搐至口噤流涎。此脾胃受虚风。或误服凉惊之药所致。谓之痘风。急当清 火养血。卒多莫救。若痘初出时无惊搐。收靥时忽然发搐。如角弓反张。直视流涎者。此毒火传 心。移热于肝。木来乘土。气血但虚。最凶之兆。惟痘疹将出。先发惊搐者多吉。然发一二次即 止而见点者。其痘必稀。发十数次而报点者必密。报痘一二日而惊搐不止多重。虽曰痘前搐者吉。 若发之不止。为毒伏于里。未可以言吉也。安世曰。大抵痘前发搐。责在热盛。痘后发搐。责 在正虚。昔余治一五岁儿。放标时忽发惊搐。痰涎壅盛。壮热不省。忝在同道。不忍坐视。先与 西黄厘许。点舌上。遂用硝、黄、芩、连。佐以荆、翘、大力之类下之。一服神清热缓。痘亦随 起。反掌收功。近于都门疗正黄旗四川道监察御史讳粹然李公之孙。年四岁。痂后忽发惊搐。诸 方皆谓莫救。亟邀予往。诊其六脉虚数无力。手足时发拘挛。口眼僻。唇燥囊缩。溲便涩难。 证虽危殆。以举家恳救甚切。因思痘后发搐。多缘气血两亏。土衰木贼。虚风 内动所致。法当温养肝脾。峻补气血。使正气有权。虚风得以自息。若治其惊。是速其毙也。为 疏一方。以十全大补桂用枝。日进二服。搐遂稍定。又二服。二便自通。囊亦少纵。目睛转动。 诸证向安。但头发毒数处。其色亦不甚赤。于前方中去芍、地加白芷、忍冬、贝母。三日后毒亦 消散。声音清朗。饮食如常。惟左臂与左足不能举动。更于原方加牛膝倍当归。四剂便能步履。 独手腕无力。仍以牛膝易桂枝。先后不逾一方。调理而痊。孰谓证见危逆而悉委之不救哉。痘疹 盛行时。如见惊搐。切不可作惊治。一切朱砂、牛黄、脑、麝、轻粉等。皆痘所忌。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