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衄舌衄齿衄耳衄眼衄肌衄) 衄者。血从经络中渗出而行于清道也。伤寒衄血。责热在表。有麻黄、越婢等法。杂病衄血。 责热在里。经络热甚。阳气壅重。迫血妄行而出于鼻。从无发散之理。若因七情喜怒。劳役过伤 而致者。无论是何经络。并宜茅花煎汤。调止衄散。或四物加犀角、丹皮、沉香。六脉弦细而涩。 按之空虚。色白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理中汤加黄。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 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火旺。而上熏于肺脉也。三黄补血汤。实热衄血。脉实大便秘者。犀角地 黄汤加木香、大黄。衄血过多。屡服犀角地黄汤不止。此内虚寒而外假热也。千金当归汤。兼标 本而治之。若至夜发。此因多汗。卫气大虚。不能固其营血也。当归补血汤。不效。加木香。更 不效。必是血虚火旺。大剂保元汤。若误用凉血药。致瘀热内结。胸中作痛者。一味木香酒磨。 顿服钱许立效。内伤劳役之人。喘嗽面赤。发热头痛而衄。此肺经气虚。失护卫之职。致心包火 炎。经脉热甚。故行清道。当归补血汤加薄荷、荆芥。不应。补中益气倍黄。慎不可用辛热之 药。兼有风寒。小建中加葱、豉。清道闭塞。流入胃脘。吐出清血。或衄血不尽。瘀积停留。致 面目痿黄。大便黑 色者。犀角地黄汤。扑而衄不止。小乌沉汤调黑神散。伏暑而衄。五苓散加茅花。久衄不止。 热在下焦血分。六味丸加五味子作汤。不效。加童便。有先因衄血。衄止而变生诸证。或寒热间 作。或喘急无寐。病状不一。渐成劳惫。当于虚损诸证详之。曾病衄。后血因旧路。或一月三四 衄。又有洗面即衄。日以为常。并宜止衄散。茅花煎汤调下。大衄不止。面浮肿者。苏子降气汤。 使血随气下。得力全在肉桂一味。久衄不已。须加气药。如木香、香附之类。盖血无气引。则血 不归经也。有头风才发。则衄不止。用童便浸川芎一两。童便制香附二两。炙甘草半两。共为末。 每服三钱。清茶调下。间用搐鼻法。 〔诊〕衄血脉浮大数者。为邪伏于经。宜发汗。大而虚者。为脾虚不能统摄。宜补气。小而数 者。为阴虚火乘。宜摄火。弦涩为有瘀积。宜行滞。凡衄血之脉。数实或坚劲。或急疾不调。皆 难治。久衄脉虚大。头额痛甚。鼻流淡黄水者死。 大衄大衄血者。口鼻俱出也。此积劳伤脾所致。补中益气倍黄、当归。不应。归脾汤加 童便、藕节。 舌衄舌上忽出血如线。先用蒲黄煎汤漱之。次用槐花炒研掺之。黄六一汤合生脉散服之。 热壅舌上出血如泉。用文蛤一味为散掺之。虚热舌胀大。出血不止。生干姜末、蒲黄末掺之。 齿衄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者。曰齿衄。又谓牙宣。有风壅。有肾虚。有胃火。风壅者。 或齿龈微肿。或牵引作痛。消风散加犀角、连翘。外擦青盐、本末。肾虚者。口不臭。齿浮动。 齿缝中点滴而出。若隐隐作痛者。虚风袭入肾经。肾主骨。齿乃骨之余也。宜盐汤下小安肾丸。 不痛。肾虚而有火也。六味丸加骨碎补。外用青盐炒香附末擦之。胃热者。牙疼而龈间出血如涌。 齿不动摇。其人必好饮。或多啖炙爆所致。口臭不可近。宜清胃散。甚者服调胃承气汤。 耳衄耳中出血为耳衄。两关弦数。饮酒多怒人属肝火。柴胡清肝散。尺脉弱或躁。属阴虚。 生料六味丸加五味子。更以龙骨烧灰。吹入即止。 眼衄血从目出。乃积热伤肝。或误药扰动阴血所致。暴病发热见此。栀子豉汤加犀角、秦 皮、丹皮、赤芍。误药成坏病见之。虽用独参、保元、生料六味。皆不可救。 肌衄血从毛孔出者为肌衄。脉数。当归补血汤。脉浮。黄建中汤。脉弱。保元汤。脉盛。 当归六黄汤。滑伯仁治一妇。体肥气盛。因无子。常服暖子宫药。积久火盛迫血。上行为衄。衄 必升余。医者犹以为上实下虚。用丹剂镇坠之。经云。上者下之。今血气俱盛。溢而上行。法当 下导。奈何实实耶。即与桃核承气三四下。瘀积既去。继服既济汤二十余剂而愈。 一膏粱过饮致衄。医曰。诸见血为热。以清凉饮子投之即止。越数日其疾复作。又曰。药不 胜病故也。遂投黄连解毒汤。或止或作。易数医。皆用苦寒之剂。向后饮食起居。渐不及初。肌 寒而躁。言语无声。口气秽臭。其衄之余波未绝。或曰。诸见血为热。热而寒。正理也。今不愈 而反害之。何耶。盖医惟知见血为热。而以苦寒攻之。不知苦寒专泻脾土。脾土为人之本。火病 而泻其土。火未除而土已病。病则胃虚。虚则营气不能滋荣百脉。元气不循天度。气随阴化。故 声不扬而肌寒也。惟当甘温大补脾土。斯可向安矣。 石顽治朱圣卿。鼻衄如崩。三日不止。较之向来所发之势最剧。服犀角、地黄、芩、连、知、 柏、石膏、山栀之属转盛。第四日邀余诊之。脉弦急如循刀刃。此阴火上乘。载血于上。得寒凉 之药。转伤胃中清阳之气。所以脉变弦紧。与生料 六味加五味子作汤。另用肉桂末三钱。飞罗面糊。分三丸。用煎药调下。甫入喉。其血顿止。少 顷。口鼻去血块数枚而愈。自此数年之患。绝不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