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曰∶春脉如弦。(如弦则非过弦可知。通指六脉言,非单指左关。下仿此。) 春脉者肝也, 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同软)。弱(和柔之意)轻虚(向浮之意)而滑, 端(正也)直 以长,曰弦。其气来实而强,(坚劲也。)此谓太过,病在外。(外感也,邪盛故脉强。) 不实而微, 此谓不及,病在中。(内伤也,正虚故脉弱。按长弦紧三脉,相似而不同。盖弦而软者为 长,强者为紧也。 此所言如弦者,实即长。所言太过,乃弦而且紧。观虚软实强字可见,勿以此弦字与他处 弦紧弦字同论。) 夏脉如钩。(钩,曲也。脉来洪盛,如涌起而曲也,言其大而有力。)夏脉者心也, 南方火也,万 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来盛,浮大也。凡脉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曰来)去衰,曰 钩。(凡脉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分,曰去,衰减也。浮取有余,沉取不足,时当发泄,大 而有虚象也。)其气来 盛去盛,(大且实也。)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浮取不足,沉取有余,是沉意 反多于浮。)此谓不及,病在中。(不言来不盛去不盛,而言来不盛去反盛者,以来不盛去反盛, 似为有余于内,不知此乃反浮为沉,火失其职,即为不足也。) 秋脉如浮。(如浮,则非过浮可知。)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 气轻虚以浮,来急(收引之意)去散,(散漫之意,浮取则收敛,重按则散漫。盖秋令收而未藏, 故脉体如此。) 故曰浮。其气来毛,(义取毛之轻浮,浮之太过者也。)而中央坚,两旁虚,(虚犹散也。惟 两旁散,而 中央不散,与上所谓去散者异矣。而中央曰坚,则亦非但收敛而已,亦与来急异也。)此 谓太过,病在外。 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冬脉如营。(如营垒之固也,内守意。)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 其气来沉以搏,(坚实击指。)故曰营。其气来如弹石者,(弹击也,如击手以石,坚实之甚也。)此谓 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沉取似数也。数本属实热。而真阴亏损之脉亦多数,愈虚 则愈数,原非实 热之数,故云如数。)此谓不及,病在中。 脾脉者土也,善者不可得见,(蔡西山所谓不长不短,不疏不数,不大不小,应手中和, 意思欣欣, 难以名状者也。)恶者可见。其来如水之流,(滑而动也。)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 锐而短也。)此谓不及,病在中。 按四时之升降动静,发敛伸缩,相为对待者也。极于二至,平于二分,故脉子 月极沉,午月极浮,至卯酉而平。观经又谓秋脉中衡,(如衡之平。)又谓夏脉在肤,(皮也。 )秋脉下肤,冬脉在骨。则秋之不当以浮言可知也。特以肺位至高,其脉浮,秋金配 肺,故亦言浮耳。夫秋初之脉,仍带夏象,言浮犹可。若于酉戌之月,仍求浮脉, 不亦惑乎?夫于春言长滑,则于秋言短涩可知,于冬言沉实,则于夏言浮虚 可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在读者之领会耳。 《难经》曰∶初持脉,如三菽(大豆也)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 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 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 又曰∶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心主血脉,位在肺下,按至血脉而 得者为浮,稍加力脉道粗大为大,又稍加力脉道散开为散。)浮而短涩者,肺也。(肺主皮 毛,位居最上,按 至皮毛得者为浮,稍加力脉道不利为涩,不见长出指外为短。)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即沉 弦)而长 者,肝也。(肝主筋,位在脾下,按至筋上为沉,脉道如弦为长。)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肾主 骨,在肝下,按至骨上得之为沉,又重按之脉道无力为软,举指来疾,滑利而充实曰实。)脾 者中州,故其脉 在中。(脾主肌肉,位在心下,按至肌肉脉道和柔而缓,又稍加力脉道敦实而大。王宗正谓∶ 诊法当从心肺俱浮, 肝肾俱沉,脾胃在中之说,王叔和但守寸关尺分脏腑位部者非。其说甚是,然二说亦不相悖。 盖寸关骨高肉薄,尺 骨低肉浓,故寸关恒浮,尺恒沉。假如诊得三部俱浮之脉,亦必两寸较尺更浮,故可从其大概 通言,亦可从其甚者 独举,不相悖也。若弦缓迟数各脉,则三部佥同,有不可分指者矣。) 问∶脉气当随时令更改,则夏月脉浮,不特心肺浮,即肝肾亦浮矣。(最浮为肺, 次心次脾次肝次肾。)冬月脉沉,不特肾沉,即心肺亦沉矣。(最沉为肾,次肝次脾次心次 肺。)何必 泥定肺脉常在皮毛,肾脉常在骨上乎?曰∶夏浮冬沉,特微浮微沉耳,其更改固 不远也。 按肺较心更浮,肝较脾略沉,是右寸关比左寸关差浮也。以例两尺,亦应右浮 于左,盖右肾为水中之火,左肾为水中之水,自应少异耳。合而言之,右三部皆浮 于左。古人谓右属气,左属血,气浮血沉,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