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六气之中,惟燥治之尤难,盖燥万物莫甚于火。火者,十二经皆有之,当其阴阳 和、脏腑强,荣卫固,寒热调,喜怒平,则诸经各适,火焰不冲,燥从何来?一有所 伤,火乃踵起,如风郁不散,则因风火动而燥者,或热壅不除,因热愈热而燥者,或久 病之后,阴虚火动而燥者,在外则皮毛枯槁,在上则咽干口燥,在中则烦渴不已。 《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干燥。涸者,无水液也。干者,不滋润也。劲者, 不柔和也。皴揭者,皮肤起裂也。涩者,如诸物润则滑泽,干则涩滞。然干为天而为燥 金,坤为地而为湿土,故涩滞者,皆燥金之化,所以秋脉乃涩。涩者,涩也。皆因燥之 使然。然燥之标由于风与火,而燥之本实根于脾与肾,盖脾精不能转输,而肾阴不能上 奉,所以肺失化源,自见其象耳!治宜生津养血,滋阴润燥,倘寸强尺弱,由乎釜下无 火,而锅盖干燥者,用水中补火之法。
    凉膈散
     见伤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