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肠中自鸣,终日不已,嗳气吞酸,无有休歇,人以为脾气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旺 乎。夫肝木不郁,则脾气得舒,肠亦安然输挽,顺流而下,何至动不平之鸣耶。惟肝木克脾土, 则土气不能伸,而肠乃鸣矣。盖坤道主安宁者也,惟地中有风震动之,声出如霆如雷,非 明验乎。故治肠鸣之病,不必治肠,治脾土而已。亦不必专治脾土,治肝木而已。肝木之风静, 脾土之气自静也。方用安土汤∶ 白芍(一两)白术(一两)柴胡(一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苍术( 二钱)神曲(二钱)炮姜(一钱) 水煎服。一剂少土,二剂全止,不必三剂。 此方脾肝同治之法。肝平而脾气得养矣,脾安而肠气得通矣。不必止鸣而鸣自止者,妙在 行肝气之郁居多,所以奏功特神耳。 此症用香栀平肝饮亦佳。 炒栀子(三钱)茯苓白芍白术(各五钱)陈皮甘草(各一钱)香附( 二钱)水煎服。 人有饥饿之后,腹中肠鸣,手按之鸣少止者,人以为大肠之虚也,谁知胃气之 虚乎。盖胃气者,阳气也。胃与大肠同合阳明之经,胃属足阳明,大肠属手阳明也。故阳明 胃燥,大肠亦燥,阳明胃虚,大肠亦虚。大肠之糟粕,必由胃而入,大肠气虚,必得胃气来 援。今胃气既虚,仅可自顾,安能分布于大肠,此大肠匮乏,所以呼号,求济于同经之胃而 频鸣也。治法必须助胃气之弱。方用实肠汤∶ 黄(一两)茯苓(五钱)山药(五钱)白术(一两)甘草(一钱)神曲( 二钱)五味子(一钱)肉果(一枚)水煎服。一剂而肠鸣止,连服四剂不再发。 此方大补胃中之气,绝不去实大肠,治胃而肠鸣自止,故即谓之实肠汤。 此症用加味四君汤亦妙。 白术(三钱)茯苓(二钱)人参谷芽(各一钱)甘草神曲(各五分)砂 仁(一粒)水煎服。 人有肠中作水声者,如囊裹浆状,亦肠鸣之病也,谁知是水蓄于大肠乎。夫大肠之能 开能阖者,肾火操其权也,肾热而大肠亦热,肾寒而大肠亦寒。大肠寒而水乃注于中而不 化,故作水声也。虽然大肠能容糟粕,而不能容水,水入大肠,必随 糟粕而出,何以但作水声,不随糟粕而即出耶?盖大肠之下为直肠,直肠之下为魄门,乃肺 操其政,非肾操其政也。肺怜肾之弱,欲救之而无从,未常不恶邪水之入肠也。肺居上游, 不能禁邪水之不入于肠,实能断邪水之不出于肠。况大肠与肺为表里,肺气不下行,大肠之 气亦因之而不泄。魄门正肺之门也,肺门谨锁,大肠之水又何从而出乎?所以愈积于其中, 作裹浆之声也。治法补命门之火,兼利其水,则水从膀胱而化矣。方用五苓散治之。 白术(五钱)茯苓(五钱)猪苓泽泻(各一钱)肉桂(三钱)一剂而膀胱之 水若决江河而大出矣,二剂而腹中之水声顿息。 盖五苓散本是利水之圣药,我多加肉桂,则肾气温和,直走膀胱,水有出路,岂尚流入 大肠哉?故不必治大肠而自愈也。 此症用消浆饮亦效。 茯苓山药(各一两)芡实(五钱)肉桂(一钱)车前子(二钱)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