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按失血诸症。经书论之详矣。然而有五脏六腑之殊。阴阳虚实之分。升于上属阳为逆 。脱 于下属阴为顺。出于肺者为咳血为嗽血为衄血。出于心者为劳血为舌血。出于脾胃者为吐血 呕血。出于肝者为郁怒吐血出于肾者为咯血为唾血出于皮肤毛孔者为溢血此皆阳火挟血以上 越也溺血则主膀胱也。淋血则主小肠也。痔血则主胃经也。便血固主大肠。有属风邪下陷者 。有属郁火侵脾者。有属湿热伤脾者。有属积热滞下者此皆阴火烁血而下行也又有热入血室 。寒袭冲任。则为蓄血。又有寒伤经络而脱陷则为无火之症也在妇人暴脱则为崩徐渗则为漏 胃虚而湿热乘之则为赤带从生户而出者方为崩为漏为带从大小便而出者。虽治法与男子同而 得 于胎前产后半产小产之中则又不同也若暴吐暴衄暴崩不止则为孤阳绝阴气血两败也亦当察其 老壮虚实以决生死论其方法有易治者。有难治者。有不治者。有不治而自愈者。有错治而变 他症者。有久治不愈而丧生者。有独见血症者。有兼他症而并见者。悉当察病原之浅深。 年 力之衰旺。六脉之宜忌与元气之虚实寒热。法有必中。剂无妄投。跻夭札于寿域。庶几得之 矣。若以为属火属热。一概混用凉剂涩剂。在治实火实热则可。而属虚火虚热与无火无热之 症。未有不败胃伤脾。绝生化之源。而速人于死者可胜道哉。大都失血之脉。宜沉细濡弱。 或浮沉和缓。或洪大不数。或浮沉滑缓。或虚微或暴吐暴脱。而六脉俱伏此脉与病合则为易 治或见浮芤浮革。或浮沉皆涩。或结或短此脉属虚而病属重则为难治治得其宜。亦多有痊者 。如见浮数洪数。或细数不鼓。或浮大而散。或促代无力。或如滑而无胃气。或弦牢。或实 大或细小劲疾此病与脉反则为不治纵有卢扁。亦为之束手矣故经云阳道实阴道虚越人曰耍为 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夫血濡脉络。体主阴静。血未失 则脉络濡软而和缓。及火热迫血外溢。真阴耗竭则成阴绝阳亢火充空舍而见实脉致孤阳用事 岂能独生哉又须以色为诊凡失血之后。或面色带黄。青白有神。或目瞑合喜睡。或肢体温和 。饮食如常。或不喜高声。声微不厉。此为顺无别刑克症候。称易治。若其面色青黯无光。 或两颧暴赤。唇口如朱。或乍起乍眠。烦躁不寐。或身体大热。或四肢厥逆。或气喘息粗。 或扬声厉语。或谵狂神昏。或循衣摸床。肉筋惕。或自汗如雨。头汗独见。或周身厥冷颅 囟独热。或眼眶暴陷。或口渴思水或肢体肿或脐腹绞痛不休。或胃气已败。呕吐拒食。此 皆凶候不治也。又当以血之色而论。将水试之。浮于上为心肺血。沉于下为肝肾血。不浮不沉 主脾胃中州之血。此特大概然耳。肺血色淡有沫。心血赤如涂朱。脾胃乃多气多血之经其色 不淡不紫。其质不清不浓。肝血浓浊结块。肾血则夹痰红一缕。或色粉红此为金水枯竭肺肾 俱损而待毙又有肝肾两败始由肾炎水涸继因肝火独炽而结块凝重。暴吐不休者。为不治大肠 便血。则当察其属便先为旧瘀。属便后为新脱。与小肠膀胱溺血淋血。亦当详其多少清浊。 至吐衄而口鼻俱出者。则为下厥上竭之症。及痢血而青黯如苔者。此肝脏已败皆不治也。妇 人诸血。亦当视其多寡清浊诊脉虚随症施治故经云至微者理至显者众根于中而微于色不容 不辨也其治之之法。有经治者余列其医案于后。未经治者余详其臆说于中随症参解庶无遗法 亦无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