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为伤寒,春为温病,夏为暑病,秋为疟。 一岁长幼病相似,为温疫。多眠、多汗、脉浮,为风温。一身尽痛,为湿。身反张,为。 阴阳大论曰∶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若 能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惟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 气也。中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寒毒,藏于肌肤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 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 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 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 温病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者,要在辨其病原寒、热、温三者之异,则用药冷热之品味判然矣。 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治亦不同。 (冬温应常纪者有三∶岁少阴司天之政,五之气;阳明司天之政,终之气;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皆病冬温。 其不应常纪而反常者,则不可候之,而随时变易也。)气候亦有应至而不至者,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 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凡四时伤寒,通宜补散。故丹溪治伤寒,多用补中益气汤。气虚者,四君子汤加发散剂。血虚者,四物汤 加发散剂。东垣治风湿,用补中益气加羌活、防风、升麻、本、苍术。海藏治风湿无汗者,用神术汤,有汗 者,用白术汤;治刚,用神术汤加羌活、麻黄,治柔用白术汤加桂心、、术;治风湿用白术汤随 证加药;治中脉弦细芤迟者,用黄汤。此皆与仲景所谓辛苦之人,触冒之病伤寒同意也。 〔丹〕仲景论伤寒而未及乎中寒,先哲治冒大寒昏中者,用附子理中汤,其议药则得之矣。曰伤、曰中, 未有议其异同者。夫伤寒有即病,有不即病,因其旧有郁热,风寒外束,肌腠自密,郁发为热,病邪循经而入, 以渐而深,初用麻黄、桂枝辈微表而安,以病体不甚虚也。若中寒则仓卒感受,其病即发而暴,因其腠理疏豁, 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无热可发,温补自解,此气大虚,不急治则死矣。 伤寒、伤暑、伤湿,亦如伤寒之渐入也。中风、中暑、中湿,亦如中寒之暴受也。中寒治法见卒中暴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