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汤例) 夫〔木〕火土金水,此制方相生相克之法也,老于医者能之。 风制法∶肝、木、酸,春生之道也,失常则病矣。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 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暑制法∶心、火、苦,〔夏〕长之道也,失常则病矣。热淫于内,治以 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湿制法∶脾、土、甘,中〔央〕化〔成〕之道也,失常则病矣。湿淫于内,治以 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燥制法∶肺、金、〔辛〕,秋收之道也,失常则病矣。燥淫于内,治以苦温, 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寒制法∶肾、水、咸,冬藏之道也,失常则病矣。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 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注云∶酸苦甘辛咸,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之本也。四时之变,五行化 生,各顺其道,违则病生。圣人设法以制其变,谓如风淫于内,即是肝木失常也,火随 而炽,治以辛凉,是为辛金克其木,凉水沃其火,其治法例皆如此。下之二方,非 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
    当归拈痛汤∶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 肿痛不可忍。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 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 〔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 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 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 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 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 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 〔以〕宣通〔矣〕。 羌活(半两)防风(三钱,二味为〔君〕)升麻(一钱)葛根(二钱)白术(一钱) 苍术(三钱)当归〔身〕(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五钱) 苦参(酒浸二钱)黄芩(一钱炒)知母(三钱酒洗)茵陈(五钱酒炒) 猪苓(三钱)泽泻(三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 服,待少时,美膳压之。
    天麻半夏汤∶
     治风痰内作,胸膈不利,头眩目黑,兀兀欲吐,上热下寒,不得安卧,遂〔处此〕 方云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故以为君〕。〔偏头痛乃少阳也, 非柴胡不能治〕;黄芩苦寒酒制炒,佐柴胡治上热,又为引用,故以为臣。橘皮苦 辛温,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为佐。生姜、半夏辛温,以治风痰;白茯 苓甘〔平〕,利小便,导湿〔热〕,引而下行,故以为使。不数服而〔见〕愈。 天麻(一钱君)柴胡(七分)黄芩(五分酒制)橘皮(七分去白) 半夏(一钱)白茯苓(五分)甘草(五分) 上锉碎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