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气类参看∶寒郁,如心脾腹痛;火郁,如胁痛、跌扑、痈疽、疮疖;湿郁,如 腰脚疝痛,分见各类。 六郁仍分痰火积, 郁者,病结不散也。六郁∶气、血、痰、食、湿、热。然气郁则生湿,湿郁则成 热,热郁则成痰,痰郁则血不行,血郁则食不消而成症痞,六者皆 相因为病。以致当 升降不得升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故法以顺气为先,降火化痰消积分多少治,与诸气大 同。凡病,当先寻六郁与痰火,有则急治于此,无则根据杂证治。 久则升散三焦通; 郁本病久不解,因服药杂乱而成,又有郁久而生病者,俱宜升提。如郁在中焦, 以苍术、川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亦自消;痰郁火邪在下,二便不利 者,二陈汤,加升麻、柴胡、川芎、防风以升发之;热郁,升阳散火汤;火郁,火郁汤主之 , 当看发在何经,加各经火药。又五郁治法,见第七卷。 气痰满胸血能食, 丹溪治病,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时以六郁汤料参之,此杂 病治法总要也。气郁胸满胁痛,脉沉涩,加木香、槟榔、乌药、苍术、川芎,倍香附、砂仁 。痰郁胸满,动则喘急,起卧怠惰,寸脉沉滑,加南星、香附、栝蒌仁、海石。血郁四肢无 力,能食,小便淋,大便红,脉沉芤涩,加桃仁、韭汁、牡丹皮。 食胀湿痛热目蒙; 二陈汤为主。食郁嗳酸恶食,黄胆鼓胀痞块,气口紧盛,加山楂、神曲、麦芽; 伤冷食胃脘痛,加草豆蔻、干姜。湿郁周身关节走痛,首如物蒙,足重亦然,遇阴寒便发 ,脉沉濡,加白术,倍苍术。热郁目蒙,口干舌燥,小便淋浊,脉沉数,加黄连,倍山栀 、连翘。六郁不言风寒者,风寒郁则为热故也。但诸郁挟风,加防风、苦参;挟寒加吴茱、 香附、紫苏。 脱营愚者眠食废, 先顺后逆,虽不中邪,病从内生,令人饮食无味,神倦肌瘦,名曰脱营。内服交 感丹,外用香盐散,临卧擦牙。有郁结在脾,半年不食,或午后发热,酉戌时退,或烦闷 作渴加呕,或困卧如痴向里,坐亦喜向暗处,妇人经水极少,男子小便点滴,皆忧思气结。 治宜温胆汤,或二陈汤加参、术、红花。痰火甚者,以痰药吐之、下之,后用越鞠丸调理。 有志养阴神自充。 平人上纳下化,水谷滋沛身中,阴气自生。如失名利之士,有志恢图,过于劳倦 ,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热,热熏胸中则内热。宜养阴降火,三白 汤,加陈皮、苍术、川芎、山栀、香附、枳壳、甘草,煎熟入姜汁少许,热服以散其郁;加 当 归、黄柏、沙参,或玄参以养其阴;痰,加贝母;夏,加麦门冬;冬,加补骨脂。盖当归随 参补血 ,白芍随二术除郁。因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中,多因血虚而得之,故用炒黑山栀解五脏 结,益少阴血。若不早治,复恣酒色,痨瘵之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