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因内外分虚实。 外因邪郁经络,积热脏腑,此为有余之火;内因饮食情欲,气盛似火,此为有余 中不足,阴虚火动,乃不足之火。大要以脉弦数无力为虚火,实大有力为实火。 性暴无常主病多; 火病死人甚暴,变化无常,一动便伤元气,偏胜移害他经。《内经》病机十九条 而属火者五,刘河间推展五运为病,属肝者,诸风之火;属脾胃者,诸湿痰火;属心肺者, 诸热实火;属肾者,诸虚之火;散于各经,浮游之火;入气分,无根之火;入血分,消阴伏 火。故曰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 实火渴闭热无间, 实火内外皆热,口渴,日夜潮热,大、小便闭。 虚热有间口无何; 虚火潮热有间,口燥不渴。 泻实补虚升且降, 实火,因外感邪郁在表者,九味羌活汤;半表里,小柴胡汤;入里,大承气汤; 燥渴,白虎汤;因金石炙爆者,黄连解毒汤、防风当归饮、三黄丸、大金花丸;狂者, 黑奴丸。虚火气虚火盛,因劳倦伤胃,无力身热,宜保元汤,补中益气汤加芍药、黄柏,或四君 子汤渗之。如大病及吐泻后,身热如焚,命门脉脱,为阳衰之病,宜以辛热温养其火,则热 自退,附子理中汤、霹雳散主之。血虚火动,因伤色欲,午后发热,宜四物汤、滋阴降火 汤、加味逍遥散、肾气丸、人中白散;若肾水受伤,生地、玄参煎膏主之;相火旺甚,气从 脐下起者,正气汤、坎离丸;如气从涌泉穴起入腹者,虚极难治,四物汤加白马胫骨,降 阴火以代芩、连,或人中黄亦好。外用附子末,津调涂足心。亦有湿热郁者,饮食郁火,因 内伤生冷及饮食不化,抑遏阳气于脾土,四肢热如燎,以升散之剂发之,升阳散火汤、火郁 汤、泻阴火升阳汤。七情五志火起,宜随各经调之。大怒火起于肝,则手掉目眩,清肝汤 加龙胆草,古茱连丸;醉饱火起于胃,则痞塞肿满,泻黄散、戊己丸、单石膏丸;悲哀火起 于肺,则气上贲郁,泻白散加黄芩、葶苈,单黄芩丸,单苦参丸;房劳火动于肾,则骨蒸潮 热,大补阴丸、滋肾丸、单黄柏丸;心火,轻则烦热痛痒,单泻心汤,重则自焚面青,发躁 ,脉绝暴死,故曰五志之火,动极不治。总论虚火可补,实火可泻;轻者可降,重者从其性 而升之。君火正治,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相火反治,不可以水湿折,惟从其性 而伏之。即如实火发狂,宜三黄、硝黄正治;虚火发狂,先与姜汤,然后补阴,其火自降。 凡火盛不可猛用凉药,必酒炒过,或兼温散甘缓。又有可发汗者,风寒生冷郁也。 君相民皆静且和。 五行惟火有二,心为君火,一身之主;肾为相火,游行于身,常寄肝胆胞络三焦 之间。又膀胱为民火,亦属于肾,此皆天赋不可无者。若五志之火,则由于人,是以内伤火 多,外感火少,噫!火不妄动,动由于心。静之一字,其心中之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