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所集杂病为次,《脉诀举要》为主,兼采《正传》、《权舆》权度补之,附温暑内伤。 中风脉浮,滑兼痰气;其或沉滑,勿以风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虚;扶危治痰,风未可疏;浮迟者吉, 急疾者殂。 若风废瘫痪,脾缓者不治。《快捷方式》云∶风疾脾缓空费力,痨疾心数命难存。 中寒紧涩,阴阳俱盛,法当无汗,有汗伤命。 阳紧,寒在上焦作吐;阴紧,寒在下焦自利;阴阳俱紧,上下皆受寒也,法当无汗,反自汗者,亡阳不治。 伤风之脉,阳浮阴弱,邪在六经,或弦而数。 阳浮,卫中风也;阴弱,荣气弱也。邪在六经者俱弦。 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洪芤迟,体状无余。 脉虚而微弱,或浮大而散,或隐不见,微弱隐状,皆虚类也。 暑热病剧,阴阳盛极,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汗后躁大,死期可刻。 得汗后,脉躁大者固死;入里七八日来,脉不躁数而涩小者,亦死。 温脉无名,随见诸经,未汗宜强,虚缓伤生。 温脉随各脏腑所见而治。未汗脉强急者生,虚缓者死;已汗表证不退,脉强急者死,或入里腹痛甚、下利 者死。 温脉濡缓,或兼涩小,入里缓沉,浮缓在表,若缓而弦,风湿相搅。 浮缓在表,沉缓在里,或弦缓,或浮缓,风湿相搏也。 脉紧而涩,或浮而弦,或芤而虚,是为燥证。 涩主燥,风燥兼浮而弦,血燥兼芤而虚。 虚火数浮,实火沉大,随其所见,细数为害。 脉浮洪数无力为虚火,脉沉实大有力为实火。如洪数见左寸心火,右寸肺火,左关肝火,右关脾火,两尺为 肾经命门火。 内伤劳役,豁大不禁;若损胃气,隐而难寻。内伤饮食,滑疾浮沉;内伤劳食,数大涩浸。右关缓紧, 寒湿相寻;右关数缓,湿热兼临;数又微代,伤食感淫。 心脉变见于气口,肝木亦挟心火之势而来迫肺金,故大如急数,为无力不禁耳。内伤轻者,右关沉滑;内 伤重者,气口浮滑。右寸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涩者,肺之本脉,代者,元气不相接续,此饮食失节, 劳役过甚,大虚之脉也。右关脾脉数中显缓,且倍于各脏,此劳役轻,而伤饮食湿热重也。数多燥热,缓多湿 热。若脾脉大数,时微缓一代者,饮食不节,寒温失所也。 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涩弱难治,其或沉滑,气兼痰饮。 滑者多血少气,涩者少血多气。尺脉涩坚,血实气虚;尺脉细微,气血俱虚;脉细代者 气衰;绝者,气欲绝;伏涩难治,几于欲绝也。 诸证失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大凡失血,脉贵沉细,设见浮大,后必难治。 脉得诸涩濡弱为亡血。脉浮面白色薄者,里虚亡血。脉夹轻轻、尺中独浮、目睛晕黄者为衄血。或沉弦而 虚、面白短气、目瞑、小腹满者,因劳衄血。太阳脉大而浮者,衄吐血。如悬钩搏手,或沉弦者,衄血。肺脉 弦急者,咳而唾血。脉浮弱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肠下脓血。脉弦绝则死,滑大则生。血温身 热者死。脉极虚芤迟为亡血失精。 偏弦为饮,或沉弦滑,或结涩伏,痰饮中节。 痰饮脉皆弦而兼微沉滑,惟肺饮有喘不弦。若双弦者,乃寒饮也。或大下后善虚,若浮弦大实者,膈有 稠痰宜吐。久得结脉,或涩或伏者,痰饮胶固于中,阻滞节上脉道故也。 郁脉皆沉,血芤气涩,湿郁缓沉,热乃数极。痰郁滑弦,滑紧因食,郁甚则滞,或结代促。 六郁脉皆兼沉,甚则伏,又甚则结促代。惟有胃气可治,在上则见于寸,在中则见于关,在下则见于尺, 左右亦然。 平脉弦大,劳损而虚;大而无力,阳衰易扶;数而无力,阴火难除;寸弱上损,浮大里枯;尺寸俱微, 五劳之躯。血羸左濡,气怯右推,左右微小,气血无余。痨瘵脉数,或涩细如,潮汗咳血,肉脱者殂。 凡曰虚损,因虚而有伤损也。虚劳者,因虚而不禁劳,因劳而愈虚也。痨瘵者,劳之极也,即五劳六极也。 痨者,牢也,言其病已牢痼而不可解也。诸虚脉多寸关弦大而尺微涩,有火则尺亦大。大者,正气虚而邪盛; 弦者,中寒也。若大而无力者,阳气虚也;大数无力者,阴血虚也;左右微小者,必成痼冷。痨症骨蒸潮热, 盗汗,咳嗽见血,或泄不泄,惟肉脱甚,脉数细而涩者死。古云∶微数不成病,不名劳。 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头晕眩。风浮寒紧,湿细暑虚,痰弦而滑,瘀芤而涩。数大火邪,虚 大久极,先理气痰,次随症脉。头痛阳弦,浮风紧寒,热必洪数,湿细而坚。气虚头痛,虽弦带涩,痰厥则滑, 肾厥坚实。 六经脉症同伤寒,见病机诀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皆易除。 眼本火病,心肝数洪,右寸关见,相火上冲。 左寸脉洪数,心火炎也;关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关俱弦洪,肝木挟相火之势,而来侮所不胜之金,而 制己所胜之土也。 耳病肾虚,迟濡其脉,浮大为风,洪动火贼。沉涩气凝,数实热塞,此久聋者,专于肾责。暴病浮洪,两 尺相同,或两尺数,阴虚火冲。 若左寸洪数,心火炎也;两尺洪数,相火炎也,其人必梦遗,耳鸣,或聋。 右寸洪数,鼻衄鼻;左寸浮缓,鼻涕风邪。 鼻流清涕。 口舌生疮,脉洪疾速;若见脉虚,中气不足。 经曰∶左寸洪数心热,右寸浮数肺热。左关弦数而虚,胆虚甚;洪而实肝热。右关沉实,脾胃有实热, 兼洪数者口疮,或为木舌、重舌。脉虚者,为中气不足。 齿痛肾虚,尺濡而大,火炎尺洪,疏摇豁坏。右寸关数,或洪而弦,此属肠胃,风热多涎。 尺洪大而虚者,肾虚;齿痛动摇疏豁者,相火上炎也;右寸关洪数,或弦而洪者,肠胃中有风热也。 痛风沉弦,肝肾被湿。少阴弱浮,风血掣急。或涩而小,酒后风袭。 寸沉而弦,沉则主骨,弦则主筋,沉则为肾,弦则为肝,汗出入水,因水伤心,故历节痛 而黄汗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则疼痛如掣。或尺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 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 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三脉乃备。 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脉浮而濡,属气虚, 关前得之麻在上体,关后得之麻在下体。 斑疹沉伏,或散或无;阳浮而数,火见于躯;阴实而大,热蒸在肤。 滑伯仁曰∶脉者血之波澜。故发斑者血散于皮肤,故脉伏;火盛于表,故阳脉浮数;下焦实热,故阴脉实大。 咳嗽所因,浮风紧寒,数热细湿,房劳涩难。右关微濡,饮食伤脾;左关弦短,肝极劳疲。肺脉浮短,咳 嗽与期,五脏之嗽,各视本部。浮紧虚寒,沉数实热;洪滑多痰,弦涩少血。形盛脉细,不足以息,沉小伏匿, 皆是厄脉,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证内脉,参考称停。 外症肌瘦肉脱,发热作泄,内脉沉急者必死。 霍乱吐泻,滑而不匀,或微而涩,代伏惊人。热多洪滑,弦滑食论。 右关滑为霍乱吐泻,脉涩结代伏,虽因痰食阻滞,不可遽断以死。然亦但可乍时一见,渐滑大为吉。故诀云∶ 霍乱之候脉微迟,气少不语大难医。脉弦甚者亦死。洪滑者,热;弦滑者,膈有宿食留饮,宜吐。 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阳微阴弦,或短又数。紧实便难,滑实痰积。心痹引背,脉微而大,寸沉而迟,关紧 数锐。 阳微虚在上焦,所以胸痹痛。心痛者,脉阴弦故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痹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 关上小紧而数。 腹痛关脉,紧小急速,或动而弦,甚则沉伏。弦食滑痰,尺紧脐腹。心腹痛脉,沉细是福,浮大弦长,命不 可复。 脉细小紧急速,中腹刺痛。尺脉紧实,脐及小腹痛者,宜利。若尺脉伏者,小腹痛有瘕疝。 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微虚乏,弦迟宜温,紧小下夺,弦浮吐之,弦紧汗发。亦有死者,脉 散且歇。 疟虽病久虚极,脉微似乎不弦,然必于虚数之中见弦,但不搏手耳。凡汗吐下,脉弦而小紧,与肌肉相得久持 之至者宜下;弦迟者宜温;弦紧者宜发汗针灸;浮大者宜吐;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此汗吐下法, 推之百病皆然。 痢脉多滑,按之虚绝,尺微无阴,涩则少血,沉细者生,洪弦死诀。 肠下痢,虽忌身热,亦忌厥冷。 痞满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虚,微涩衰劣。 胸痞多有痰火,故寸滑且大。右关弦迟或伏者,肝乘脾虚生涎,气郁不舒。微反在上,涩反在下者,气血 虚也。微则气衰多烦,涩则血少多厥。 湿脉自沉,沉迟寒侵,沉数火热,沉虚滑脱。暑温缓弱,多在夏月。 微小者生,浮弦者死,犯五虚症者亦死。 吞酸脉形,多弦而滑。或沉而迟,胸有寒饮;或数而洪,膈有痰热。 时吐酸水,欲成反胃。 五疸实热,脉必洪数。其或微涩,证属虚弱。 因阳明经内蓄热,或因渴饮水,或自汗浴水,或失饥伤饱,或醉饱房室发黄者,其脉多沉;因暴热浴冷, 酒后当风,其脉多浮。大抵酒疸沉弦或细,久为黑疸。趺阳脉迟,食不敢饱,或紧数者胃热消谷。挟寒则食罢 反饱,名谷疸。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脾伤。凡黄候寸口脉,近掌无脉、口鼻黑色者不治。 水肿之证,有阴有阳,阴脉沉迟,其色青白,不渴而泻,小便清涩。脉或沉数,色赤而黄,燥粪赤溺,兼 渴为阳,沉细必死,浮大无妨。 阳脉必见阳证,阴脉必见阴证。沉细水愈盛而不可制,浮大则心火生土,而水可制矣。 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弱阴寒,浮为虚胀,紧则中实。浮大可生,虚小危急。 以关为主。 遗精白浊,当验于尺,结芤动紧,二证之的。微涩精伤,洪数火逼,亦有心虚,左寸短小,脉迟可生, 急疾便夭。 急知虚浮,时时遗精者死。 腰痛之脉,必沉而弦,沉为气滞,弦(大)损肾元。或浮而紧,风寒所缠,湿伤濡细,实闪挫然。涩为瘀血, 滑痰火煎,或引背痛,沉滑易痊。 尺脉沉,腰背痛,时时失精,食少,脉沉滑而迟者,可治。 疝脉弦急,积聚所酿,察其何部,肝为本脏。心滑肺沉,风疝浮荡,关浮而迟,风虚之恙。阳急为瘕,阴 急疝状。沉迟浮涩,疝瘕寒痛,痛甚则伏,或细或动。牢急者生,弱急者丧。 疝本肝经,弦则卫气不行而恶寒,紧急则不欲食,弦紧相搏则为寒疝。趺阳脉浮而迟,浮为风虚,迟为寒 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心胃脉滑则病心风疝,太阳脉浮则病肾风疝,少阳脉浮则病肝风疝。 香港脚之脉,浮弦为风,濡湿迟寒,热数且洪。紧则因怒,散则忧冲,细乃悲过,结为气攻。两尺不应,医 必无功。 左尺不应难痊,寸口无常不治。 消渴肝病,心滑而微,或紧洪数,阳盛阴惫。血虚濡散,劳则浮迟,短浮莫治,数大难医。 浮则卫虚,短则荣竭,故不治也;数大火炎,亦不治也。但叔和又云∶消渴脉数大者活,虚小命殂须努力。 何耶?盖初起数大而不坚实者,火犹可状。虚小即浮短也,会其意,亦不相反。 燥结之脉,沉伏勿疑。热结沉数,虚结沉迟。若是风燥,右尺浮肥。 老人虚人便结,脉雀啄者不治。 两胁疼痛,脉必双弦。紧细弦者,多怒气偏;沉涩而急,痰瘀之愆。 双弦者,肝气有余。肝脉急而胁下有气支满,引小腹而痛,时小便难,苦目眩头痛,腰背重,足冷,妇 人月水不来,时无时有。沉濡涩散,其色泽者,当病溢饮,多饮水而涎溢入肌肤肠外;或兼搏手坚急,面色不泽 者,瘀血也。或因坠堕使然。 淋病之脉,细数何妨?少阴微者,气闭膀胱。女人见之,阴中生疮。大实易愈,虚涩其亡。 大而实者生,虚细而涩者死。 小便不通,浮弦而涩。芤则便红,数则黄赤,便难为癃,实见左尺。 小便不利难来者为癃闭,乃膀胱热极,故脉实也。 五积属阴,沉伏附骨,肝弦心芤,肾沉急滑,脾实且长,肺浮喘卒。六聚结沉,痼则浮结。又有瘕, 其脉多弦,弦急瘕疾,弦细坚,沉重中散,食成癖。左转沉重,气胸前;若是肉,右转横旋。积聚瘕, 紧则痛缠,虚弱者死,实强可痊。 脉沉伏而细,在寸,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在关上,积在脐傍;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 积在小肠。尺微,积在气冲。脉出在右,积在右;脉出在左,积在左;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也。 肝积脉弦而细,肺积脉浮而毛,肾积脉沉而急滑,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脾积脉实而长、食则多吐。 《内经》论赤脉之至也,喘而坚,有积在中,名心痹,得之思虑,白脉喘而浮,有积在胸,名肺 痹,得之醉而使内。喘,谓脉至如卒喘状也。青脉长而左右弹手,有积气在心下支,名肝痹,得之寒湿,与 疝同。黄脉大而虚,有积在腹中,名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 与阴,名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积,脉左转而沉重者气,积在胸中。脉右转 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也。转者横也,脉转而横,主腹有积,或在胁下,积聚脉亦大同。故《难经》曰∶ 结微则积微,结甚则积甚。脉伏结者为积聚,浮结者为痼疾。如积聚脉不结伏,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者 死。 中毒洪大,细微必倾,尺寸数紧,钗直吐仍,此患蛊毒,急救难停。 钗直者,脉直如钗也。 喘急脉沉,肺胀停水,气逆填胸,脉必伏取。沉而实滑,身温易愈,身冷脉浮,尺涩难补。 手足温暖,脉静滑者生;身冷,脉浮涩者死。 嘈杂嗳气,审右寸关,紧滑可治,弦急则难。两寸弦滑,留饮胸间,脉横在寸,有积上拦。 右寸关脉紧而滑,常也,右关弦急欲作反胃者,难治。寸脉横者,膈有横积也。 呕吐无他,寸紧滑数,微数血虚,单浮胃薄,芤则有瘀,最忌涩弱。 脉阳紧阴数,其人食已则吐,紧小多寒,滑数痰火。微数血虚,令胸中冷。关浮胃虚,呕而嗳气不食, 恐怖即死。芤带紧者有瘀逆,脉紧涩小弱,自汗者死。 呃逆甚危,浮缓乃宜;弦急必死,结代促微。 弦急,木克土也。结代促微,元气衰也。 反胃噎膈,寸紧尺涩;紧芤或弦,虚寒之厄;关沉有痰,浮涩脾积;弱大气虚,涩小血弱;若涩而沉, 七情所搏。 寸紧胸满不食,尺涩故反胃也。紧芤或迟者,胃寒也。弦者,胃虚也。关脉沉大,有痰也。浮涩脾不磨食, 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脉紧涩者难治。 脉弦直,或沉细些,汗后欲解,脉泼如蛇,伏坚尚可,伏弦伤嗟。 脉来,按之筑筑然而弦,直上直下,或沉细迟。若发汗后,脉泼泼然如蛇,暴腹胀大。为欲解。如脉 反伏弦者必死。 癫痫之脉,阳浮阴沉,数热滑痰,狂发于心。惊风肝痫,弦急可寻,浮病腑浅,沉病脏深。 阳证脉必浮长,阴证脉必沉细。虚弦为惊为风痫;沉数为热,滑疾为痰。脉滑大为病在腑则易治,脉 沉涩入脏者难治。叔和云∶恍惚之病定癫狂,其脉实牢保安吉;寸关尺部沉细时,如此未闻人救得。所谓实牢, 即滑大也。 祟脉无常,乍短乍长,大小促结,皆痰为殃。遁尸脉紧,与证相妨。 邪祟脉,长短大小促结无常。凡五尸、鬼邪、遁疰病症,与脉全不相应也。 惊悸怔忡,寸动而弱,寸紧胃浮,悸病仍作。饮食痰火,伏动滑搏,浮微弦濡,忧惊过却,健忘神亏, 心虚浮薄。 寸口动而弱,动为惊,弱为悸。寸口脉紧,趺阳脉浮,胃气虚,是以惊悸,趺阳脉微而浮,浮为胃气虚, 微则不能食,此恐惧之脉,忧迫所致也。 喉痹之脉,两寸洪溢,上盛下虚,脉忌微伏。 尺脉微伏者死,实滑者生。 汗脉浮虚,或濡或涩,自汗在寸,盗汗在尺。 男女平人脉虚弱微细者,必有盗汗。 痿因肺燥,脉多浮弱,寸口若沉,发汗则错。足痛或软,专审于尺,滑疾洪缓,或沉而弱。 《脉经》曰∶脉浮弱,其人欲咳不得咳,咳则出涎而肺干,小便不利。寸口脉不出,反 为发汗,多唾唇燥,小便反难,大便如烂瓜豚膏,皆因误汗伤津液,以致肺燥也。 厥证数端,沉细为寒;沉伏而数,为热所干;脉喘为气,浮实痰顽;气弱微甚,大则血悭;寸大沉滑, 身冷必难。 卒厥尸厥,寸口沉大而滑,不知人,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温和,汗自出,为入腑而后自愈。 尺沉而滑,恐是虫伤;紧急莫治,虚小何妨? 尺脉沉滑者,寸白虫;洪大者,蛔虫。 求嗣之脉,专责于尺;右尺偏旺,火动好色;左尺偏旺,阴虚非福;惟沉滑匀,易为生息。微涩精清, 兼迟冷极;若见微濡,入房无力。女不好生,亦尺脉涩。 沉滑者不可妄药,反燥精血。火旺者降火,阴虚者补阴,两尺俱微者,阴阳两补。精冷宜热药温中壮阳, 精清宜温药补脾补精,精射无力入子宫者补气。女人尺脉微涩者绝产。 老喜反脉, 男年八八喜尺旺,女年七七喜寸旺。 常细濡涩, 濡,气虚;涩,血虚。细濡涩多寿,弦紧洪多病。 滑大气痰, 甚则带歇。 风热紧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