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刮去皮,用酥炙)八两 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注】 上气,谓咳逆上气也。面浮肿,谓面目浮肿也。肩息,谓喘也。其脉浮大不治,又加 利尤甚,谓脉证两虚,已属不治,又加利,则上喘下利,阴阳两脱,脉证相反,故曰 :尤甚也。 【集注】 徐彬曰:此言肺痈之证,元气惫者,为难治也。谓肺痈由风则风性上行,必先上气, 若兼面浮肿,肩息,气升不降也。又脉浮大,元气不能复敛,则补既不可,汗又不可 ,况内外皆逆气,非风之比,可尽汗泄乎?故云不治。加利则阳从上脱,阴从下脱, 故曰尤甚。 尤怡曰:上气,面浮肿,肩息,气但升而不降矣。脉复浮大,则阳有上越之机。脉偏 盛者,偏绝也。又加下利,是阴复从下脱矣。阴阳离决,故当不治。肩息息,摇肩也 。 @@@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注】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证肩息而喘,目突如脱之状。今脉浮大,则可知浮则为风, 大则为实,故以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外疏皮毛,内降气逆也。 【集注】 赵良曰:咳而上气,则其气之有冲而不下,可知矣;其咳之相连而不已,可知矣,此 皆属肺之胀使之也。邪入于肺则气壅,气壅则欲不喘不可得,惟喘极,故目如脱,所 以肺胀与喘之至也。脉浮邪也。兼大则邪实,而所以遗害于肺,正未有已,故必以辛 热发之,亦兼以甘寒佐之,使久合之邪,涣然冰释,岂不快乎?然久蓄之饮,何由得 泄,故特加半夏于越婢汤中,一定之法也。 尤怡曰:外邪内饮,填塞肺中,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越婢汤散邪之力多,而蠲 饮之力少,故以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者,以脉浮且大,病属阳热,故利辛寒, 不利辛热也。目如脱状者,目暗胀突,如欲脱落之状,壅气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