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 胆,亦可用。 【方解】 是方即前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也。加尿、胆者,从其类也。下咽之后,冷体既消,热 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则二气之格拒可调,上下之阴阳可通矣。 @@@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 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 白也。 【注】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中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此属少阴传邪,寒热俱有 之证也。若是少阴热而燥干,引水之渴,小便必色赤,乃少阴燥不能生津,下焦有热 也。今为少阴虚,而引水自救之渴,故小便则色白,是少阴虚冷,不能化液,下焦有 寒也。于此可知少阴病形悉具,而渴者有寒热二端之别也。 【集注】 成无己曰:欲吐不吐,心烦者,表邪传里也。若腹满痛,则属太阴,此但欲寐,则知 属少阴。五、六日邪传少阴之时,若自利不渴,寒在中焦,属太阴也;此自利而渴, 为寒在下焦,属少阴也。肾虚水燥,故渴欲引水自救。下焦虚寒,故小便色白。下利 而渴,小便色白,非里热可知矣。 方有执曰:此反复申明,晓人勿认烦渴均为热证,以致误之意。 程应旄曰:烦证不尽属少阴,故指出但欲寐来;渴证不尽属少阴,故指出小便白来。 结以下焦虚有寒,教人上病治在下也。盖上虚而无阴以济,总由下虚而无阳以温也。 二「虚」字皆由「寒」字得来。又曰:吐利而渴,与猪苓汤证同,其别在但欲寐。且 猪苓证,小便必不利而色赤饮水,与白头翁证同,彼曰:以有热故也,小便亦必不白 。 林澜曰:欲吐不吐,心烦,阳虚格越于上。但欲寐,自利,小便白,里之真寒已深。 要如此渴,与口燥舌干之渴不同。若兼腹满便闭谵语诸证,自当作阳邪传里治之。既 里虚自利小便白,其为虚寒明甚。特曰下焦者,足见阴既盛于下,阳必格于上,岂可 以烦渴而误攻其热哉! 汪琥曰:以全文观之大似热证,惟小便色白,知为真寒之证。此但欲寐与热邪不同, 其寐必不昏浊,其呼吸必促而细。曰属少阴者,以别其非阳邪之渴,乃内无津液引水 自救之渴,试以冷水饮之,必不多也。细察其小便,若色白者,此少阴虚寒之证悉具 也,非热邪可知矣。 沈明宗曰:此少阴虚寒,似乎热证之辨也。世但知四肢厥逆为虚寒证,讵知小便色白 ,乃为的验乎? 吴人驹曰:阳明之欲吐则不得寐,在少阴则但欲寐,引此以为盛虚之别。 @@@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 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 【按】 温温,当是「嗢嗢」。嗢嗢者,乃吐饮之状也。 【注】 此承上条欲吐不吐详别脉证,以明其治也。饮食入口即吐,且心中嗢嗢欲吐复不能吐 ,恶心不已,非少阴寒虚吐也,乃胸中寒实吐也。故始得之脉弦迟。弦者饮也,迟者 寒也。而手足寒者,乃胸中阳气,为寒饮所阻,不能通于四肢也。寒实在胸,当因而 越之,故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饮,但干呕有声而无物出,此为少阴寒虚之饮,非胸 中寒实之饮也,故不可吐,惟急温之,宜四逆汤或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亦可也。 【集注】 程知曰:此言少阴饮吐,为肾邪上逆,当温不当吐也。欲吐不吐,阴邪上逆之证也。 若始得病时,邪未深入,其手足但寒而不厥,脉但弦迟而不沉细,则为邪实胸中,寒 尚在表,属于阳分,当吐而不当下。吐者有物,呕则无物,两者须辨。若膈上有寒饮 ,但见干呕而不能吐出,则是阴寒上逆,当温而不当吐也。曰急温者,明不温则见厥 逆无脉诸变证也。 程应旄曰:寒在胸中,法不可下,而属实邪,但从吐法一吐,而阳气得通,吐法便是 温法。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虚寒从下而上,阻留其饮于胸中,究非胸中之病也,直 从四逆汤,急温其下可矣。 @@@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燥不得卧 寐者,死。 【注】 此发明上条,互详脉证,失于急温致变之义也。脉微细沉但欲卧,少阴寒也。当无汗 ,今反汗出不烦,乃少阴亡阳也。且自欲吐,阴寒之邪上逆,正当急温,失此不治, 因循至五、六日,加之自利,复烦燥不得卧寐者,此少阴肾中真阳扰乱,外越欲绝之 死证。此时即温之,亦无及矣。 【集注】 方有执曰:脉微沉细,但欲卧,少阴本病也。汗出而不作烦热,无阳也。欲吐,经中 之邪不退也。自利,藏病进也。更复烦躁不得卧寐者,阳欲绝而扰乱不宁也。 程应旄曰:今时论治者,不至于恶寒蜷卧,四肢逆冷等证叠见,则不敢温,不知证已 到此,温之何及?况诸证有至死不一见者,则盍于本论中之要旨,一一申详之:少阴 病,脉必沉而微细,论中首揭此,盖已示人以可温之脉矣。少阴病但欲卧,论中又已 示人以可温之证矣。汗出在阳经不可温,在少阴宜急温,论中又切示人以亡阳之故矣 。况复有不烦自欲吐,阴邪上逆之证乎?则真武、四逆,诚不啻三年之艾矣。乃不知 预为绸缪,延缓至五、六日,前欲吐,今且利矣;前不烦,今烦且躁矣;前欲卧,今 不得卧矣,阳虚扰乱,阴盛转加,焉有不死者乎? @@@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 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注】 论中心下有水气,发热有汗,烦渴引饮,小便不利者,属太阳中风,五苓散证也。发 热无汗,干呕不渴,小便不利者,属太阳伤寒,小青龙汤证也。今少阴病,二、三日 不已,至四、五日腹痛下利,阴寒深矣,设小便利,是纯寒而无水,乃附子汤证也。 今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此为阴寒兼有水气之证:故水寒之气,外攻于表,则四肢沉 重疼痛;内盛于里,则腹痛自利也;水气停于上焦胸肺,则咳喘而不能卧;停于中焦 胃府,则呕而或下利;停于下焦膀胱,则小便不利,而或少腹满。种种诸证,总不外 乎阴寒之水,而不用五苓者,以非表热之饮也;不用小青龙者,以非表寒之饮也。故 惟主以真武汤,温寒以制水也。 【集注】 喻昌曰:太阳篇中,厥逆筋惕肉□而亡阳,用真武矣。兹少阴之水湿上逆,仍用真武 以镇摄之,可见太阳膀胱与少阴肾,一藏一府,同为寒水。府邪为阳邪,藉用麻桂为 青龙;藏邪为阴邪,藉用附子为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