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半夏(洗)半升黄芩三两黄连一两生 姜(切)四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 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 不和下利之痞,焉有不愈者乎? @@@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 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产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痛者,此为结 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注】 结胸兼阳明里实者,大陷胸汤证也;兼阳明不成实者,小陷胸汤证也。痞□兼少阳里 实证者,大柴胡汤证也;兼少阳里不成实者,半夏泻心汤证也。今伤寒五、六日,呕 而发热者,是邪传少阳之病也。既柴胡证具,乃不以柴胡和之,而以他药下之,误矣 。若柴胡证仍在者,此虽已下,尚未成逆,则当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战,然后发 热汗出而解矣。盖以下后虚中、作解之状皆如是也。若下后心下满而□痛者,此为结 胸,大陷胸汤固所宜也。若但满而不痛,此为虚热气逆之痞,即有呕而发热之少阳证 ,柴胡汤亦不中与之。法当治痞也,宜半夏泻心汤主之。 【集注】 成无己曰:若下后阳邪传里者,则结于胸中为结胸,以胸中为阳受气之分也。阴邪传 里者,则留于心下为痞,以心下为阴受气之分也。 程应旄曰:泻心虽同,而证中具呕,则功专涤饮,故以半夏名汤也,曰泻心者,言满 在心下清阳之位,热邪挟饮,尚未成实,故清热涤饮,使心下之气得通,上下自无阻 留,阴阳自然交互矣。然枢机全在于胃,故复补胃家之虚,以为之斡旋,与实热入胃 而泻其蓄满者,大相迳庭矣。痞虽虚邪,乃表气入里,寒成热矣。寒虽成热,而热非 实,故用苦寒以泻其热,兼佐辛甘以补其虚,不必攻痞而痞自散。所以一方之中,寒 热互用,若阴痞不关阳郁,即郁而亦未成热,泻心之法概可用也。 汪琥曰:少阳病误下,邪在半表半里,居阴阳之间,故有痞结证。夫人身、膈以下属 阴,膈以上属阳,少阳居清道而介乎膈之间,亦为半表半里。此可征少阳病误下,邪 气乘虚入里,而结胸痞气所由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