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暑必自汗背寒。面垢。或口热烦闷。或头疼发热。神思倦怠殊甚。所谓暑伤气。而不 伤形。是也。但身体不痛。与感风寒异。宜香薷饮。六和汤。香薷汤。 呕而渴者。浸冷香薷汤。或五苓散。兼吞消暑丸。呕不止者。枇杷叶散。去茅根。吞来 复丹。呕而痰。却暑散。吞消暑丸。或小半夏茯苓汤。或消暑饮。 泻而渴者。生料平胃散。和生料五苓散各半帖。名胃苓饮。间进来复丹。此丹本非治 泻之药。惟施之暑泻则宜。然泻甚亦不可用。泻定仍渴。春泽汤。或缩脾饮。伤暑心头痞闷 人皆谓暑毒攻心。不知有暑即有痰。痞闷者痰为之也。 盛暑涂中。仓卒无水。渴甚。急嚼葱头二寸许。抵饮水二升。 泻而复痛。有积者。生料五苓散。藿香正气饮。匀各半帖。若泻虽无积。其腹痛甚。生 料 五苓散。加木香七分。或六和汤。加木香半钱。或不加木香。止与二药。煎熟去滓。调下苏 合香丸。 又有不渴而腹干痛者。六和汤煎熟。调苏合香丸尤宜。 泻而发热者。胃苓饮。泻而发渴者。胃苓饮。兼进缩脾饮。泻渴兼作未透者。汤化苏合 香丸。 吞来复丹。或研来复丹作末。白汤调下。已透者。香薷饮。感冒外发热者。六 和汤、香薷汤、香薷饮。身热烦者。五苓散。或香薷汤。加黄连一钱。热而汗多。畏风甚者 生料五苓散。热而渴者。五苓散。兼进缩脾饮。 暑气攻里。热不解。心烦口干。辰砂五苓散。或香薷饮。加黄连一钱。若大渴不止。辰 砂五苓散。吞酒煮黄连丸。 暑气攻里。腹内刺痛。小便不通。生料五苓散。加木香七分。 冒暑饮酒。引暑入肠内。酒热与暑气相并。发热大渴。小便不利。其色如血。生料五苓 散去官桂。加黄连一钱。五苓散去桂。吞酒煮黄连丸。 暑气入肠胃。而小便艰涩不通者加味香薷饮。仍佐以三黄丸。 暑气入心。身烦热而肿者。宜辰砂五苓散。或香薷饮。加黄连一钱。 伤暑而伤食者。其人头疼背寒。自汗发热。畏食恶心。噫酸臭气。胸膈痞满。六和汤、 倍砂仁。 若因暑渴。饮食冷物。致内伤生冷。外伤暑气。亦宜此药。暑偏要入心者。心属南方离 火。 暑气所入。各从其类。小肠为心之腑。利心经暑毒。使由小肠中出。五苓散。利小便。为治 暑上剂也。 有伤于暑。因而露卧。又为冷气所入。其人感暑复感冷。自汗怯风。身疼头痛去衣则凛 着 衣则烦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并宜六和汤。内加扁豆砂仁。一方用藿香一方用紫苏。正治已 感于 暑。而复外感于风寒。或内伤生冷。以藿香紫苏。兼能解表。砂仁扁豆。兼能温中。然感暑 又感冷。亦有无汗者。只宜前药。若加以感风。则断然多汗。审是此证。宜生料五苓散。内 用桂枝为佳。市井中多有病。往往日间冒热经营。夜间开窗眠卧。欲取清凉。失盖不觉。用 药所当详审。有此证而发潮热。似疟。犹未成疟者。六和汤。养胃汤。各半帖。相和煎。有 此证而鼻流清涕。或鼻孔热气时出。六和汤加川芎半钱。羌活七分。 有因伤暑。遂极饮以冷水。致暑毒留结心胸。精神昏愦。语音不出。煎香薷汤。化苏合 香丸服。 有因伤暑。用水沃面。或入水洗浴。暑湿相搏。自汗发热。身重。小便不利。宜五苓散 伤暑而大汗不止。甚则真元耗散。宜急收其汗生料五苓散倍官桂。或加黄如术之数。 此亦古法也。伤暑自汗。手足厥冷者。煎六和汤。调苏合香丸。 伤暑自汗。手足时自搐搦者。谓之暑风。缘已伤于暑。毛孔开。而又邪风乘之。宜香薷 饮。或香薷汤。并可加羌活一钱。痰盛者。六和汤半帖。和星香散半帖。 暑月身痒如针刺。间有赤肿处。亦名暑风。末子六和汤。和消风散。酒调服。暑风而加 以吐泻兼作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帖。加全蝎三个。 有毒暑客于上焦。胸膈痞塞。汤药至口即出。不能过关。或上气喘急。六和汤浸冷。调 入麝香少许。 伏暑烦渴而多热痰者。于消暑丸中。每两入黄连末二钱。名黄连消暑丸。或二陈汤。或 小半 夏茯苓汤。并可加黄连一钱。暑气久而不解。遂成伏暑。内外俱热。烦躁自汗。大渴喜冷。 宜 香薷饮加黄连一钱。继进白虎汤。若服药不愈者。暑毒深入。结热在里。谵语烦渴。罔顾去 近衣。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当作热病治。可于伤寒阳明证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