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问邪气在经。其病何如。取之奈何。对曰。邪之在经。如水得风。波涌陇起。其行脉中循循然。 其中手也。时大时小。动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则内针。无令气 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市。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一作弩)之。爪而下之 。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 气以至。过而自缓(一作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 。故命曰补。○泻法。先以左手揣按得穴。以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捻针入腠理。得 穴。令病患吸气一口。针至六分。觉针沉涩。复退至三四分。再觉沉涩。更退针一豆许。仰手转针 头向病所。以手循经络。循扪至病所。气至病已。合手回针。引气过针三寸。随呼徐徐出针。勿闭 其穴。命之曰泻。○补法。先以左手揣按得穴。以右手按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捻针 入腠理。得穴。令病患呼气一口将尽。内针至八分。觉针沉紧。复退一分许。如更觉沉紧。仰手转 针头向病所。根据前循扪至病所。气至病已。随吸而疾出。针速闭其穴。命之曰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