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躁。是养 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汗下各得其宜。然后宜治其在经。虽 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虽合汗下。亦不可过也。仲景 云。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气。亡阴则损形。故经言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 初谓表里不和须汗下之。表里已和。是宜治之在经也。其中腑者。面颜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 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也。其病多易治。其中脏者 。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知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也。其病则难治。 经曰。六腑不和。留结为痈。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外无留结为痈。内无九窍不通。知必在经也。 初证既定。宜以大药养之。当须按时令而调阴阳。安脏腑而和荣卫。少有不愈者也。风中腑者。先 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如忽中脏。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表里证已定。别无变 端。故以大药和而治之。大抵中腑者多着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虽中腑者多兼中脏之证。至于舌 强失音。久服大药。能自愈也。有中风湿者。夏月多有之。其证身重如山。不能转侧。宜服除风胜 湿去热之剂。如 不可。则用针灸治之。今其六经续命汤治法。
    【小续命汤】
    通治八风五痹痿厥等疾。以一岁为总。六经为别。春夏加石膏、知母、黄芩 。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药。又于六经别药内。随证细分加减。自古名医。不能越此。 麻黄(去节)人参(去芦)黄芩(去腐)芍药 甘草(炙)川芎杏仁(去皮尖。炒)防己 官桂(各一两)防风(一两半)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十一味。除附子、杏仁外。为粗末。后入二味和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 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 凡治中风。不审六经之形证加减。虽治与不治无异也。内经云。腠理开则淅然寒。闭则热而闷。知 暴中风邪。宜先以加减续命汤药证治之。若中风无汗恶寒。麻黄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麻黄、防风、杏仁一倍。宜针太阳经至阴、出血、昆仑、举跷。中风有汗恶风。桂枝 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桂枝、芍药、杏仁一倍。宜针风府。以上二证。皆太阳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热不 恶寒。白虎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石膏(二两)。知母(二两)。甘草(一两)。 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葛根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葛根(二两)。桂枝黄芩各一倍。宜针陷谷、刺厉兑。针陷谷者。去阳明之贼邪。刺 厉兑者。泻阳 明之实热。以上二证。皆阳明经中风也。 中风无汗身凉。附子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附子一倍。干姜加(二两)。甘草加(三两)。宜针隐白。去太阴之贼邪。此一证。 太阴经中风也。 中风有汗无热。桂枝附子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桂枝、附子、甘草一倍。宜针太溪。此一证。少阴经中风也。 凡中风无此四经六证混淆。系于少阴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宜羌活连翘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羌活(四两)。连翘(六两) 上古之续命。混淆无别。今立分经治疗。又分各经针刺。无不愈也。治法厥阴之井大敦。刺以通 其经。少 阳之经绝骨。灸以引其热。此通经引热。是针灸同象。治法之大体也。
    【大秦艽汤】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是知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 足不能运动。舌 强不能语言。宜此药养血而筋自荣也。 秦艽石膏(各二两)甘草川芎 当归芍药羌活独活 防风黄芩白术白芷 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细辛(半两) 上十六味。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如遇天阴。加生姜七片 煎。如心下痞。每服一两加枳实一钱煎。此秋冬药。如春夏。加知母一两。凡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 。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三化汤导之。
    【三化汤】
     浓朴(姜制)大黄枳实羌活(各等分) 上四味咀。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以微利则已。若内邪已除。外邪已 尽。当服愈风汤。以行中道。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愈风汤加减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 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乃常治之法也。久之清浊自分。荣卫自和矣。
    【羌活愈风汤】
    疗肾肝虚。筋骨弱。语言难。精神昏愦。是中风湿热内弱者。是为风热体 重也。或瘦而臂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或恐而健忘。喜以多思。思忘之道。皆精不足也。故心 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是以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 羌活甘草(炙)防风防己黄蔓荆子川芎独活 细辛枳壳麻黄(去根)地骨皮人参知母甘菊薄荷(去枝) 白芷枸杞子当归杜仲(炒)秦艽柴胡半夏(泡)浓朴(姜制) 前胡熟地黄(二十六味。各二两)白茯苓黄芩(各三两)生地黄苍术石膏 芍药(各四两)桂枝(一两) 上三十三味。重七十五两。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遇天阴。加生 姜三片。煎。空心一服。临卧再煎渣服。俱要食远。空心咽下二丹丸。为之重剂。临卧咽下四白丸 。为之轻剂。立其法。是动以安神。静以清肺。○假令一气而微汗。用愈风汤三两、加麻黄一两。 匀作四服。每服加生姜五七片。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则佳。○如一旬之通利。用愈风汤三两。 加大黄一两。亦匀作四服。每服生姜五七片。临卧煎服。得利为度。此药常服之。不可失于四时之 辅。○如望春大寒之后。本方中加半夏、人参、柴胡各二两。木通四两。谓迎而夺少阳之气也。○ 如望夏谷雨之后。本方中加石膏、黄芩、知母各二 两。谓迎而夺阳明之气也。○如季夏之月。本方中加防己。白术、茯苓各二两。谓胜脾土之湿也。 ○如初秋大暑之后。本方中加浓朴一两、藿香一两、桂一两。谓迎而夺太阴之气也。如望冬霜降之 后。本方中加附子、官桂各一两。当归二两。谓胜少阴之气也。○如得春气候减冬所加药。四时加 减类此。虽立此四时加减。更宜临病之际。审病之虚实。土地之所宜。邪气之多少。此药具七情六 欲四气。无使五脏偏胜。及不动于荣卫。如风秘服之则永不结燥。久泻服之能自调适。初觉风气。 能便服此药。及新方中天麻丸各一料。相为表里。治未病之圣药也。○若已病者。更宜常服。无问 男女、老幼、小儿风痫。急慢惊风。皆可服之。神效。如解利四时伤寒。隋四时加减法服之。果如 圣矣。
    【四白丹】
    能清肺气。养魄。谓中风者多昏冒。气不清利也。 白术砂仁白茯苓香附 防风川芎甘草人参(各半两) 白芷(一两)羌活独活薄荷(各二钱半) 藿香白檀香(各一钱半)知母细辛(各二钱) 甜竹叶(二两)麝香(一钱。另研)龙脑(另研)牛黄(各半钱。另研) 上二十味为末。蜜丸每两作十丸。临卧嚼一丸。分五七次细嚼之。煎愈风汤咽下。能上清肺气 。下强骨髓。
    【二丹丸】
    治健忘、养神、定志、和血。内以安神。外华腠理。 丹参天门冬熟地黄(各一两半)甘草 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各一两)人参远志(去心) 朱砂(各半两研末为衣。气宜保命集内有)菖蒲(一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煎愈风汤送下。常服 安神定志。此治之法。一药安神。一药清肺。故清中清者。归肺以助天真。清中浊者。坚强骨髓。 浊中之清者。荣养于神。浊中之浊者。荣华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