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逵之着伤暑全书也。翻古人之成案。妙生心之化裁。可谓善于立言者矣。第 疫证引说不明。关系医学非小。虽以东垣之渊通。丹溪之博洽。亦随俗相沿。未有 确解。近喻嘉言先生。以通今博古之才。着开天辟地之论。扫叔和之秽。阐仲景之 奥。不剿陈言。独标新义。从来迷谬。涣然冰释。至于治法。高出千古。直发前人所未 发。谁谓今人不及古人之精乎。故附刊之。用告业医之士焉。盖天地以生物为心。 寒热温凉。四气递运。万古不易。人生其间。感触寒暑而病者。皆其起居无时。饮食 不节。气虚体弱。自行犯之。非寒暑之过也。然亦不过千百中之一二耳。若以寒暑 为杀厉之气。触之即病。则人无类久矣。岂天地生人自然之道哉。至非其时而 有其气。谓之不正之气则可。谓之疫气则非也。何也。不正之气。人感之者。有病有 不病。未可一概论也。若夫疫气。则不论富贵贫贱。老幼男女。强弱虚实。沿门阖境。 传染相同。人无得免者。此唯大兵大荒之后有之。而饥馑之年尤甚。流离满野。道 相望。或趋乡镇。或集郡邑。或聚都城。安置失所。账济寡术。九重万里。呼答无门。 三五为群。死无虚日。千百一。埋藏不深。掩盖不浓。时至春和。地气转动。浮土塌 陷。白骨暴露。血水汪洋。死气尸气。浊气秽气。随地气上升。混入苍天清净之气。而 天地生物之气。变为杀厉之气。无形无影。无声无臭。从口从鼻而入。直犯脏腑。正 气闭塞。邪气充斥。顷刻云亡。莫可救药。说文云。疫者。民皆病也。厉鬼为灾。斯名疫 耳。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先王掩骼埋。正以是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诚恐 骼秽恶之气。随天地之气升降。混合为一。有害人物。故掩埋之。此预补造化。大有 功也。盖以人在气交之中。如鱼在水。一毫渣滓。混杂不得。设川泽泼灰。池塘入油。 鱼鲜有得生者。人受疫气。何以异此。是以自古圣君贤相。参赞化育。变理阴阳。消 弭疫端于平日。捍患御灾。煮粥施药。救济疫害于临时。人无横夭。世跻雍熙。文人 解为泽及枯骨。失其旨矣。讵春月当泽及枯骨。而夏秋冬之枯骨。遂不当泽及哉。 近有好事之辈。设立坛厂。每于小儿出痘之年。购求夭亡尸骸。虽经埋痤。亦必刨 出。堆集如山。架火烧焚。烈焰张炽。腥闻于天。神人掩鼻。毒瓦斯熏蒸。恶味氤氲。流行 传染。以致婴孩生出一等怪证。似痘非痘。似疹非疹。似斑非斑。一二日间。即涉危 笃。虽有良医。莫敢措手。共相诧谔。咸谓天生异灾。不知致此之由。频年以来。冤枉 赤子。何啻数万。离城二三十里。即无此证。岂非明验与。嗟嗟。异端妖术。惑世诬民。 昧者反以为善。聚众哗之。敛财助之。此倡彼和。奔走若狂。揆之先王掩骼埋之 义。不大相乖舛耶。因序疫证而并及之。以望世之学医者。加之意焉。渔阳林起龙 北海识于补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