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阴热亢极而成阴毒者。金匮云。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 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主之。活人用本方加桂枝。名阴毒甘 草汤。 复有阴寒极盛而成阴毒者。自是两种。不可混也。惟阴寒至极。反大热躁渴。四肢 厥逆。脉沉细而疾。或尺部短而寸口大。额上手背冷。汗不止。或因入房而后着 寒。或内伤生冷而犯房室。内既伏阴。复加外寒。积寒伏于下。微阳消于上。遂成 阴盛格阳。阳气上脱之候。后五六日。胸前发出红斑。其色淡。其点小。是为阴斑。 虽盛夏宜附子理中汤。甚至身重眼睛疼。额冷汗出。呕哕呃逆。或爪甲青。或腹 绞痛。或面赤足冷厥逆。躁渴不欲饮。身发青黑色斑。目鼻灰色。舌黑而卷。茎与 囊俱缩。脉沉细而迟。或伏而不出。或疾至七八至而不可数者。急用葱饼于脐 上熨之。随用附子散。或人参三白汤。合四逆汤。熨后服汤已。手足不和暖者不治。 刘守真曰。世俗所言阴毒。皆阳热亢极。蓄热深于内。身表似有阴寒。此特指仲景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阴热亢极之证。若后世所言阴寒极盛之阴毒。非用 回阳退阴之药。内温正气。逼邪外出。乌能起死回生耶。 王安道曰。阴阳二毒。与阴阳二证迥异。仲景书虽有阴毒之名。其所叙证。不过面 目青。身如被杖。咽喉痛而已。并不言阴寒极盛之证也。沉所治之方。不过升麻、 甘草、当归、鳖甲而已。并不用大温大热之药。故知仲景所谓阴毒。非阴寒之病。 乃是感天地恶毒之气。入于阴经。故名阴毒。而非纯阴冱寒。可用热药之比也。 赵以德曰。按古方书谓阳毒者。阳气独盛。阴气暴衰。内外皆阳。故成阳毒。阴毒者。 阴气独盛。阳气大衰。内外皆阴。故成阴毒。二者或伤寒初得。便有是证。或服药 后变而成者。阳毒治以寒凉。阴毒治以温热。药剂如冰炭之异。何仲景以一方 治之乎。且治阴毒去雄黄、蜀椒。则反去其温热者矣。岂非一皆热毒伤于阴阳 二经乎。在阳经络。则面赤如锦纹。唾脓血。在阴经络。则面青身如被杖。此皆阴 阳水火动静之本象也。其曰七日不可治者。阴阳之津气血液。皆消减矣。伤寒 七日。经气已尽。而此加之以毒。至七日不惟消灭其阴。且火抑亦自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