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方注。浮者风也。言不独伤于寒也。滑为里热。以滑且浮。知热不独在里也。故指 言此表有热。盖表里俱热之谓也。里有寒者。里字非对表而称。以热之里言。盖 伤寒之热。本寒因也。故谓里有寒。指热之所以然者言也。夫表里皆热。欲两偕 而解之。诚哉极其难也。譬如夏秋两届之间。燥热酷甚。非金风之荐凉。则毒暑不解也。 又注。世本作表有热。里有寒。必系传写之误。夫白虎本为治热病暑病之药。其 性大寒。安得里有寒者可服之理。详本文脉浮滑。不但无紧。且复多滑。乃阳气 盛而郁蒸。此里有热也。里热甚。必格寒于外。多厥逆身凉。而为亢害之证。此表有寒也。厥阴篇中脉 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则知此表里二字。为错误可知。当为上下更易。 周注。热病皆伤寒伏邪也。至发则但热矣。乃仲景仍以伤寒揭之者。所谓乐乐 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也。
    白虎汤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注。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生酷暑消。神于解热。莫 如白虎。知母、石膏。辛甘而寒。辛者金之味。寒者金之性。辛甘且寒。得白虎之体 焉。甘草、粳米。甘平而温。甘取其缓。温取其和。缓而且和。得伏虎之用焉。饮四物 之成汤。来白虎之嗥啸。阳气者。以天地之疾风名也。风行而虎啸者。同气相求 也。虎啸而风生者。同声相应也。风生而热解者。物理必至也。抑尝以此合大小 青龙真武而论之。四物者。四方之通神也。而以命名。盖谓化裁四时。神妙万世。 名义两符。实自然而然者也。方而若此。可谓至矣。然不明言其神。而神卒莫之 掩者。君子盛德。此其道之所以大也。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溺。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 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周注。此因中而引动伏邪齐出。三阳为病极重。腹满者。热本病也。身重难以 转侧者。湿本病也。若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溺。则是本病矣。惟热相兼。其 热势尤剧。此时倘复汗之。则津液外亡。而谵语转甚。若下之。则阴气下竭。而阳 气上脱。故额上汗而手足逆冷矣。故必仍自汗者。主以白虎。设误汗下而证如上者。加人参为无疑也。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周注。滑为邪实。何反至厥。即热深厥深之义。故特申之曰。里有热也。里热安得不用白虎汤乎。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周注。发热汗出。热本病也。今脉浮无汗。必因邪风袭表矣。岂可竟与白虎汤乎。 故必以辛凉先撤其邪。然后治热。始为无碍。假使表邪解而烦渴转甚者。明系 因邪以更耗津液。白虎汤固非解表之剂。又岂有助正之功。加人参者。益其元也。元稍益而热易清矣。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周注。燥渴且烦。为热证本病。而曰无大热者。以独背微恶寒也。背为太阳经位。 正气大虚。故微恶寒。安得不用补正之药。于本汤中乎。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 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心中懊。舌上苔滑者。栀子豉汤主之。(方见前)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 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周注。浮紧伤寒脉也。何以为热病。以其发于夏。反恶热不恶寒也。又何以独言 阳明。以夏时湿热上蒸。邪从胃发。且腹满而喘。种种皆阳明证也。然咽燥非少 阴证耶。不知阳明为从出之途。少阴其伏脏之地也。夫既阳明热病。曷又为脉 反浮紧。正以夏时肌腠本开。人本多汗。邪风袭入。致腠理反闭而无汗。故夏之 风脉。每反显冬之寒脉也。今云汗出而脉亦浮紧者。正因浮甚有力。热邪盛而 致也。若不知者。以辛热汗之。耗其津液。必至躁妄昏昧。火劫温针。燥其阴血。必 至惊扰无寐。下之必亡其阴。必至胃虚邪陷。心中懊。此皆误治。将何以救之 乎。观舌上苔滑者。则外邪尚在。以栀子解热。香豉去邪。是为合法。若渴饮水浆。 口干舌燥。知其外邪亦入。总以白虎汤为治。加人参者。以误治而津液大伤也。 设使紧脉去而浮在。发热饮水。小便不利。则其浮为虚。而热已入膀胱矣。入膀 胱者。曷不饮以四苓。而主以猪苓耶。伤寒之小便不利。结于气分。热病之小便 不利。由于血分者也。因邪郁既深。耗液日久。故必以阿胶补虚。滑石祛热。而无取于白术也。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周注。口至干。舌至燥。无津液极矣。能生津液而神速者。莫若人参。故加之。
    猪苓汤
     猪苓(一两去皮)茯苓(一两)阿胶(一两)滑石(一两碎)泽泻(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下阿胶。烊消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周注。热甚膀胱。非水能解。何者。水有止渴之功。而无祛热之力也。故用猪苓之 淡渗。与泽泻之咸寒。与五苓不异。而此易白术以阿胶者。彼属气此益血也。易 桂以滑石者。彼有表而此为消热也。然则所蓄之水去。则热消矣。润液之味投。则渴除矣。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周注。渴而小便不利。本当用猪苓汤。然汗多在所禁也。此与伤寒入腑。不令溲 数同意。盖邪出阳明。已劫其津。汗出复多。更耗其液。津液曾几。尚可下夺耶。当 以白虎加人参去其热。则小便之不利者。津回而自利矣。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 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周注。吐下后至七八日不解。知误治而热邪不为吐下少衰。反因吐下转甚。时恶风者。阳外 虚也。舌燥而烦渴。饮水至数升者。阴内亡也。舍人参白虎。将何以解其表里。补其津液耶。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周注。桂枝辛热药也。热病本汗。或疑为风。饮以此汤。不更益其热。而大汗淋漓 乎。如是则津液益伤。烦渴益甚。洪大转增。当与本汤加人参也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