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门人吴玉纯稿) 痢之见证不一,有但赤者,有但白者,有赤白兼见者,而不外乎腹痛后重。其受病之始,必由于寒,当夏 日酷暑熏蒸,贪凉食冷,寒气入于肠胃,至秋阳气内入,与之相争,腹痛后重,气之病也。由气病而致血 病,理之常也。寒则伤气,热则伤血,气血俱伤,寒热错杂,则赤白互下。此折衷之论,亦模棱之论也。河间 专主湿热,丹溪以大小肠分主气血。然湿之与热,本是对举,未可言热而忘湿。且气壮而伤于天者,郁 热居多,气弱而伤于人者,阴寒为甚。石顽张氏谓血色鲜紫者,信乎属热,若瘀晦稀淡,或如鱼脑,如紫 草汁,或如玛瑙色者,为阳虚不能制阴。此外脉症之间,辨别多端未遑枚举。诚因当世多以痢属于热, 峻用苦寒,故不惮反复详论也。继之曰,非温理其气,则血不清,理气如炉冶分金,最为捷法。明乎气为 阳,血为阴,阳可以统阴,阴不可以兼阳,气可以统血,血不可以包气。故痢之始起,白多赤少,调气为主, 误用血药,必致引邪入于血分。其后赤多白少者,虽宜活血养血,仍宜兼理其气,以和其血。此外噤口 五色诸痢,及妇人妊娠下痢,皆当以调气之法,操纵而进退之。惟实系气壮而伤于天者,其热毒直入 营分,肠胃如焚,喻氏有大黄黄连甘草法,苦寒直清其阴,不可再用芳香之品,以动其火也学人诚能 于气血之孰轻孰重,寒热之为真为假,详晰而明辨之,不但可以治痢,其于诸病之治法,可一以贯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