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气厥论篇曰∶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注 云∶肾气凝寒不能化液,大肠积水而不流通,故其疾行则肠鸣,而濯濯有声如囊裹浆而为水病也)所治葶苈丸。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患大肠头出寸余,痛苦,干则自落,落又出,名为截肠病,肠尽则死。但初觉截时,用 器盛脂麻油坐浸之,饮大麻子汁数升即愈。 〔源按〕此症为风邪客于大肠,盖风性善行,因逼迫而下,故肠头外出,然风又生燥,燥则营血不能贯润,故干而 自落,落后复迫大肠又下,故又干而落也。麻油润燥祛风,以治其外,大麻子汁驱一切恶风,而更能润内,内外兼治, 病故即安。 《奇病方》云∶有人患粪门内拖出一条,似蛇非蛇,或进或出,又安然无碍。此怪物长于直肠之间,非蛇也,乃肉 也,但伸缩如意,又似乎蛇。法当内用汤药,外用点药,自然消化矣。内用逐去杀蛇丹饭前服,二剂后,外用冰片点 之。先用木耳一两,煎汤洗之,洗后将冰片一分,研末而扫,扫尽即缩进而愈。 《怪疾奇方》云∶人有患湿热,大肠内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治以鹤虱为末,水调两半服自愈。 《肘后方》云∶有人患虫蚀肛,烂见五脏则死。以猪脂和马蹄灰,再鸡子白调涂,其毒瓦斯即能拨出也。 庚志云∶赵千山寓居天王寺,苦寸白虫为挠。医者戒云∶是痰,当止酒而以素所耽嗜。欲罢不能,一夕醉与外 舍,归以夜半,口干咽燥,仓卒无汤饮,适廊庑间有瓮水,月色下照莹然可掬,即酌而饮之,其甘如饴,连尽数盏,乃 就寝,迨晓虫出盈席,觉心腹顿宽,宿疾遂愈。一家惊异,验其所由,盖寺仆日织篦履浸红藤根水也。 又云∶蔡康积苦寸白为病,医者使之碾槟榔为末,取石榴东引根,煎调服之,先炙猪肉一大脔,置口中咽咀其津膏 而弗食言。此虫惟月三日以前其头向上,可用药,余日即头向下,虽药无益,虫闻肉香咂啖之意,故空则群争赴之,觉 胸中万箭攻攒,是其候也,然后用前药,蔡悉如之,不两刻腹中雷鸣,急登厕,虫下如倾。命仆人以杖桃拨,皆连绵成 串,几长数丈,尚蠕蠕能动,宿疾遂愈。 《幼科方》云∶有小儿初生,谷道不通,多致不救,非药可医。曾有人用银箸头烧红穿通其窍,大便始出,亦有用 玉簪通者。 陈尚古《簪云楼杂说》,乌程姚庄顾又虎,累叶簪绂,习享半郁。忽一日促家人持竹批,解裤受杖二十,后习为常, 间用稍轻辄加呵责,或反于杖杖之必重下,乃呼快心,如是数年,渐觉疼痛而止。医者闻之曰∶过嗜辛辣发物则热毒内 讧,因成奇痒,适打散不致上攻,否则患疽发背而死矣。此富贵人炯鉴也。 广陵有一田妇,泻下恶物如油,有一邻童,用纸捻蘸之,与油无二,众医莫效。孙兹九治之,用补中益气汤十 剂,及天王补心丹,服之而愈。旁问其故,曰∶惊气入大肠也,询之果因惊得此。 东垣治一人,肠下血,另作一派,其血唧出有力而远射,四散如筛,春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阳明气冲,热 毒所作也。当升阳去湿,和血脉。以陈皮二分,熟地、归身、苍术、秦艽、桂各三分,生地、丹皮、生甘草各五分,升 麻七分,炙甘草、黄各一钱,白芍一钱五分,名曰升阳去热和血汤,作一服,水四盏煎一盏,空心稍热服。 《准绳》载∶无择翁治脉痔外无形,而所下一线如箭,或点滴不已。此由脉窍中来也,用皮丸。 程仁甫治一儿,一岁之内,大便三四十日只通一次,每通时腹胀盛。此乃胎毒热结所致。用玄明粉米饮调下一钱, 三五次之后不复闭。
    葶苈丸
     葶苈(炒)泽泻椒目桑白皮木猪苓杏仁(各五钱)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葱白汤下,不拘时服,以利为度。
    逐邪杀蛇丹
     当归白芍(各一两)萝卜子(三钱)地榆(五钱)大黄(一钱) 水煎服。
    天王补心丹
     生地(四两)人参元参(炒)丹参茯神桔梗远志(炒,五钱)枣仁(炒)柏子仁(炒、研去油)天 冬(炒)麦冬(炒)当归五味子(一两) 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临卧灯心汤下一丸。
    皮丸
     皮(炙焦,一两)槐花(炒)艾叶(炒黄)猪后悬蹄垂甲(炙黄,十枚)盈尺皂角(一挺,去弦核、醋 炙黄) 为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
    补中益气汤
    (见项门)
    二陈汤
    (见目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