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恒德治一妇。年五十余。身材瘦小。得大便燥结不通。饮食少进。小腹作痛。虞诊之 六脉皆沉伏而结涩。作血虚治。用四物汤加桃仁、麻仁煨大黄等药。数服不通。反加满闷 与东垣枳实导滞丸及备急丸等药。下咽片时即吐出。盖胃气虚而不能久留性速之药耳。遂 以备急丸。外用黄蜡包之。又以细针穿一窍。令服三丸。盖以腊匮者制其不犯胃气。故得出 幽门。达大小肠也。明日下燥屎一升许。继以四物汤加减。煎吞润肠丸。如此调理月余。得 大便如常。饮食进而安。 一男子因出痘。大便秘结不通。儿医云。便实为佳兆。自病至痘疮愈后。不如厕者凡二 十五日。肛门连大肠痛甚。叫号声彻四邻。用皂角末及蜜煎导法。内服大小承气汤。及枳实 导滞丸、备急丸。皆不效。计无所出。虞曰。此痘疮余毒郁热。结滞于大小肠之间而然。以 香油一大盏令饮。自朝至暮亦不效。乃令婢者口含香油。以小竹筒一个套入肛门。以油吹入 过半时许。病者自云。其油入肠内。如蚯蚓渐渐上行。再过片时许。下黑粪一二升。困睡 而安。 薛立斋治一妇。年七十三。痰喘内热。大便不通。两月不寐。脉洪大。重按微细。此属 肝肺肾亏损。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三十余剂。计所进饮食百余碗。腹始痞闷。乃以 猪胆汁导而通之。用十全大补调理而安。若间前药。饮食不进。诸证复作。 汪石山治一妇。因改醮。乘轿劳倦。加以忧惧。成婚之际。遂病小腹胀痛。大小便秘结 不通。医以硝、黄三下之。随通随闭。病增胸膈胃腕胀痛。自汗食少。汪诊之。脉皆濡细近 快。心脉颇大。右脉觉弱。汪曰。此劳倦忧惧伤脾也。盖脾失健运之职。故气滞不行。以致 秘结。今用硝、黄。但利血而不能利气。遂用人参二钱。归身一钱五分。陈皮、枳壳、黄芩 各七分。煎服而愈。 李时珍曰。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 药。则腻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予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 郁。日吐酸涎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 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 牛末。以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觉肠结。一服即瘥。亦不妨食。且复精爽。盖牵 牛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高果哉治温相国体仁。初谢政归乌程。患大便燥结不通。胸膈塞闷而不食。肾脉沉小而 无神。以枳壳五钱。苁蓉二两。洗净。水煎服即效。后又秘结。以当归、生首乌。大剂煎服 遂全愈。 李士材治少宰蒋恬庵。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结。腹中胀闷。服大黄一钱。通后复结 李曰。肾气衰少。津液不充。误行疏利。是助其燥矣。以六味汤加人乳一钟。白蜜五钱。 三剂后即通。十日而康复矣。 文学顾以贞素有风疾。大便秘结。经年不愈。士材曰。此名风秘。治风先治血。乃大法 也。用十全大补汤。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风、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月以后。永不患 矣。 张景岳治朱翰林太夫人。年近七旬。于五月时。偶因一跌。即致寒热。医为之滋阴清火 用生地、芍药、丹皮、黄芩、知母之属。其势日甚。张诊之。见其六脉无力。虽头面上身 有热。而口则不渴。且足冷至股。乃曰。此阴虚受邪。非跌之为病。实阴证也。遂以理阴煎 加人参、柴胡。二剂而热退。日进粥食二三碗。而大便以半月不通。腹且渐胀。群议燥结为 火。复欲用清凉等剂。张谓如此之脉。如此之年。如此之足冷。若再一清火。其原必败。不 可为矣。经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正此谓也。仍以前药。更加姜、附。倍用人参、当 归。数剂而便即通。胀即退。日渐撤消矣。 震按花溪峻药急攻。妙在腊包穿窍。而香油解毒。妙在上饮下吹。薛案汪案之用补。轻 重不同。高公李公之用润。淡浓微别。李时珍之牵牛、皂荚。疏通迥异硝、黄。张景岳之姜 附、参、归。辛热远殊寒滑。精华既录。浅陋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