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四)初冬病热旬日,舌黄口渴,胸满背痛自汗。此内有伏暑,外感新寒,用双解 法。 石膏(五钱消暑止汗)苏叶(一钱)羌活(一钱,疏肌逐邪)黄芩(一钱,退热)花粉 (一 钱,止渴)橘红(一钱,宽胸)栝蒌(二钱,清热消烦)浓朴(一钱三分,除满)甘草(三 分和中) 又两服,诸症皆退,尚有余热。 川斛地骨皮青蒿知母丹皮橘皮甘草 曹(十七)左脉弦细,右弦大而数,日夜发热,头痛不休,频喜饮啜,而不消水。正属 劳倦内伤,壮火食气,用景岳四阴煎。若因头痛作外感,脉弦数喜饮作寒热,或用小柴胡和 解, 危矣哉! 生地(四钱)麦冬(二钱)党参(一钱五分)于术(一钱五分)归身(一钱五分)广皮 (一钱)丹皮(一钱)青蒿(一钱)炙草(四分) 又前方四服热解,略有头痛,入暮微发寒热,自汗盗汗。虚象毕露,当补营卫,补 中益气去升、麻,加生地三钱,浮小麦钱半,四帖痊愈。 庄(三四)发热十日,神昏谵语,唇焦口臭,烦躁呻吟,脉反沉细。此热邪已入血分, 症非轻浅,拟桃仁承气下之。 大黄(三钱)芒硝(一钱)桃仁(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知母(一钱五分)滑石 (二钱)甘草(四分)石膏(一两) 服下旋即如圊,数回解下燥粪两块,浊秽甚多,热退神清,舌苔退淡。古称阳症见阴脉 者死 ,未尽然也。盖邪气结于阳明,血无不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热结不交,其脉多现 沉细阴脉,此段与古人翻案。学人审之,余热未尽,只消清养胃阴。 鲜生地鲜石斛知母麦冬花粉甘草 费(三十)畏寒身热,脉虚肢软,舌苔白滑,属脾虚不能护表,补中益气去升、麻,加 桂枝四帖愈。 陆(三六)身热吐蛔,咳痰面清淡,脉浮洪而数。此脾虚发热,非时疫也。(因多时疫 。)误 投攻下,几乎不免,数日来全不纳谷,胸前胀满,岂是小恙?急宜扶助脾胃,观其转旋。 党参生于术黄归身熟地麦冬茯苓橘皮炙草煨姜 五服热退神复,稍能应对,咳痰未能尽除。当属补力未到,前方去地、冬,加苡仁、半 夏、苏子,十服而愈。 柏(四一)发热恶食,口苦便赤,脉细盗汗,劳伤血分。 生地归身白芍丹皮麦冬青蒿地骨皮 四服愈。 沈(五十)发热不休,日轻夜重,神昏谵语,两脉细数。若为温疟,全无少阳现症,面 色清 淡,不似邪滞之容。倘辨不确,作热邪治,投小白汤。(即小柴胡合白虎汤,能治温疟。) 何异鸩毒哉!此为血虚发热,其谵语乃肝燥所致,但服此方,即明予言不谬矣。八珍汤去川 芎,加黄、枸杞、五味子、龙眼肉,一剂知二剂已。 周(二六)发热如伤寒,全不纳食,右脉不起,左三部浮大而软,观其形痿气微,必属 劳倦伤脾;既带外感,终是轻枝薄叶,治病专贵求本,仿李东垣法,庶可挽回。 党参黄蒸冬术归身生地麦冬橘皮青蒿柴胡炙草姜枣 又脉起而调,神爽能纳,惟入暮微发寒热,咳嗽。此营卫虚损,久病宜用温补。 熟地黄党参蒸冬术归身枸杞柴胡桂枝炙草 杨(二三)外感祛,头痛畏风除,其热未解,胸闷不纳,形弱气乏,病邪半入于里。 柴胡防风升麻黄芩半夏橘皮北沙参甘草姜皮 两服痊愈。 查氏(四十)前投消导开郁,胸前胀痛愈,畏风除;惟身热,纳食欲呕。此肝 火上逆,胃气不降所致。 半夏橘红郁金丹皮麦冬白芍茯苓山栀黄芩 两服痊愈。 陆(十七)两脉浮大,不时发热盗汗,证属劳倦,虽当伏天亢炎,终宜补益;稍带暑邪 ,岂可轻投!故辨证最贵明确。 党参黄归身蒸冬术生地黄橘皮炒谷芽炙草 四服痊愈。 安儿(十三)暮秋患发热、畏风、嗳腐,脉弦数,投以消导解肌清热,两服无效∶其夜半 稍缓 ,余无休时,全不思纳。改投柴、葛、石膏、黄芩、知母,两和表里,得汗旋退旋复,出入 数剂,加至石膏两余,终不去病。因诊脉紧而甚数,且七八日不大便,解肌清里不愈,必须 下之,用大承气汤,解下燥粪一块,继浊秽甚多,身热即减。至明朝起,寒战似疟,傍午热 尤甚。予思汗下之后,其病不除,由营卫二气不和,宜清淡之品;况且咳呛,即以竹叶五十 片,薄荷一钱五分,甘草三分,白粳米百粒,煎服两帖。热轻寒重,脉带虚形,色惨淡,舌 苔少而不渴,小便不热,见火无赤大之象,乃当其未寒前,一时许服。 半夏党参广皮归身黄柴胡升麻防风葛根炙草大枣生姜 此方意在补脾胃,消痰涎,彻其卫阳,使不内陷。其日寒来甚微,热只二时许,口和思 纳,又下日,以黄当归建中汤,加半夏、橘皮,服后不知病之去向矣。 沈(三二)发热吐蛔,口燥而渴,舌心红亮,脉右弱左弦,全不纳食。此外受风寒,内 伤暑热,不是轻证,用双解法。 柴胡葛根知母黄芩白芍花粉楂肉橘皮甘草 一服热退渴止,脉和能纳。惟合眼汗即大泄,此胃家有虚热,津液不得下输,宜和营法 。 生地归身白芍黄麦冬北沙参枣仁茯神炙草浮小麦 如此双感重症,两服痊愈,可见药贵对症。虽临危之疾,大气未绝,亦可应手取效也。 仲景云∶一剂知二剂已。信不我斯?所以感症投剂,至三帖后不见效验,错路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