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眉冲二穴)
    曲差二穴
    在神庭两旁寸半入发际。针三分。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 发。治心中烦满。汗不出。头项痛。身体烦热。目视不明。针入二分。灸三壮。
    五处二穴
    在上星两旁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经云。灸五壮。铜 人经 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不明。头风目眩螈。目戴上不识人。西方子云。在头上去上星 傍一寸。主脊强反折。癫疾。头痛。又云。在头督脉傍。去上星二寸半。主风痹闷。
    承光二穴
    在五处后寸半。针三分。禁灸。明堂经云。在五处后二寸。素问注云 一 寸。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鼻塞不闻香臭。口。鼻多清涕。风眩。头痛欲呕吐。 心烦。目生白膜。忌如前法。
    通天二穴
    在承光后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 发。 治颈项转侧难。鼻塞闷。偏风口。鼻多清涕。衄血。头重。又云。主项痛。暂起仆僵。喘 息不利。衄。有疮。
    络却二穴
    一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寸半。灸三壮。素问注云。刺三分。 留五 呼。西方子云。主癫疾作。呕吐。狂走。螈。恍惚不乐。腹胀满不得息。暂起僵仆。铜人 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青风内瘴。目无所见。头旋耳鸣。
    玉枕二穴
    在络却后寸半。明堂经云。在络却后七分半。侠脑户。脑户在强间后 一寸 半。傍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发际上三寸。灸三壮。主头重如石。目痛如脱。不能远视。铜 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脑风疼痛。不可忍者。又云。主目内连系急痛。头寒多汗。耳聋 鼻塞。西方子云。失枕。头重项痛。风眩头半寒痛。项如拔不可左右顾。目上插。卒起僵仆 恶见风寒。汗不出。凄厥恶寒脑风。明堂经又云。针三分。素问注云。留三呼。甲乙经云。 针二分。资生经云。铜人经云。玉枕在络却后一寸半。明堂上下经皆云。七分半。若以铜人 为误。则足太阳穴亦同。若以明堂为误。不应上下经皆误也。小本明堂亦同。王氏按素问注 云。玉枕在络却后七分。则与明堂经之七分半相去不远矣。固当从素问为准。然而玉枕二穴 既夹脑户矣。不应止七分则止于脑盖也。铜人之一寸半。盖有说焉。识者当有以辨之(今以 诸经校勘在络却后寸半者是)。
    天柱二穴
    在夹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一云在宛宛中)。针五分。得气即泻。明 堂经 云。二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壮。下经云灸三壮。素问注云。刺二 分。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针二分。主头风。目如脱。项如拔。项疼急重。先泻而后 补之。灸亦得。然不及针。忌如前法。明堂经云。主项痛急强。左右不可颜。头痛目不明。 目泪出。鼻不知香臭。风眩卒暴痫眩。狂言不休。目上视。烦满汗不出。足不仁。身肩背痛 欲折。头旋脑痛。
    眉冲二穴
    一名小竹。当两眉头直上入发际是。疗目疾五般痫。头痛鼻塞不通。 针三 分。明堂上经有眉冲穴。而铜人经云无之。理目五般痫。头痛鼻塞等。疾所不可废者。其穴 与曲差相近。故附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