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神聪四穴。明堂一穴)
    神庭一穴
    在鼻直入发际五分。灸二七壮。至七七壮止。岐伯曰。凡欲疗风。勿 令灸 面动风等物。明堂经云。举火之时。忌热食。不宜热衣。亦云灸三壮。铜人经云。在发际 直鼻上。督脉。入发际五分。灸二七壮。至百壮。治肿气。风痫癫风。戴目上不识人。羊鸣吐 舌。角弓反张。弃衣而走。披发而行。上歌下哭。多学人言语。惊悸不得安寝。头痛。喘渴 目不可视。目泪出。鼻清涕不止。又云。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主头风目眩。
    上星一穴
    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明堂经云容豆是)。以细三棱针刺之。即宣 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可灸七壮。不宜多。若频灸。即拔气上。令目不明。忌如前。甲乙 经、热穴论注。并刺三分。铜人经云。在额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督脉气所发。治 头风。面赤肿。皮虚肿。鼻塞不闻香臭。头痛目眩。痰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 能远视。又云。针入二分。留十呼。泻五吸。针下气尽。更停针引之。得气即泻。灸亦得。 然不及针。日灸三壮至百五壮罢。须停十余日。然后更灸。故不用相续加灸满五十壮。即以 细三棱针刺头上。以宣热气。忌酒面荞麦。
    囟会一穴
    在上星后(明堂经云。上星上)一寸陷中。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 灸即 不痛。病去即痛。亦云。灸五十壮。痛即罢灸。针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若八岁以下。 不得针。缘囟门未合。刺之。不幸令人夭。素问注云。刺四分。铜人经云。在上星后一寸陷 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治目眩面肿。鼻塞不闻香臭。惊痫。戴目上不识人。若是鼻塞。灸 至四日渐退。七日顿愈。头风生白屑多睡。针之弥佳。针讫。以末盐生麻油相和。揩发根下 头风即永除。忌热面猪鱼荞麦等物。明堂经云。主头皮肿面赤。资生经。王氏云。予少刻 苦。年逾壮则脑冷。或饮酒过多。则脑疼如破。后因灸此穴。非特脑不复冷。他日酒醉。脑 亦不疼矣。凡脑疼冷者。宜灸此。
    前顶一穴
    在囟会后寸半骨陷中。亦云。在囟会上。甄权云一寸。今根据素问寸半 为定 针一分。灸三壮。至七七壮止。素问注云。刺四分。铜人经云。督脉所发。疗头风热痛。 目眩。头面赤肿。小儿惊痫。风痫癫痴。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又云。针入三分。 留七呼。泻五吸。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四方一寸以下。其头疼肿立瘥。复以盐末生 麻油揩发际下。灸亦得。忌如前法。明堂经云。在囟会后一寸。直鼻中央陷者中。治头皮肿
    百会一穴
    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半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灸七壮。止 七七 壮。凡灸头顶。不得过七壮。缘头顶皮薄。灸不宜。多针二分。得气即泻。素问注云。刺四 分。铜人经云。督脉足太阳交会于颠。上治大人小儿脱肛久不瘥。风痫中风角弓反张。羊鸣 或多哭。言语不择。发即无时。发时即死。盛即吐沫。心烦惊悸健忘。心神恍惚。疟耳 鸣耳聋。鼻塞不闻香臭。又云。疗头风头疼。目眩多睡。无心力。吃食无味。头重。饮酒 面 赤。如灸数至百五即停。三五日讫。绕四畔。以三棱针刺令出血。以井花水淋之。令气宣通 不得令向火灸。恐拔气上。令人眼暗。忌酒面猪鱼荞麦蒜齑等。资生经云。唐。秦鸣鹤针 高宗头风。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己而刺之。微出血。头痛立止。后亟取金帛 赐之。是知此穴。能治头风矣。明堂治中风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凡灸七处。亦先于百会。 北人始生子。则灸此穴。盖防他日惊风也。王氏云。予旧患心气。偶睹阴阳书有云。人身有 四穴。最急应。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因灸此穴。而心气愈。后阅灸经。此 穴果主心烦。惊悸健忘。身无力。自是间或灸之。百病皆主。不特治此数疾而已也(一名天 蒲)。
    神聪四穴
    在百会四面。各相去同身寸一寸。理头风目眩。狂乱风痫。左主如花 右 主如果。针三分。明堂经有此四穴。而铜人经无之。其穴治头风目眩。狂乱风痫。亦所不可 废者。故附入于此。
    明堂一穴
    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理头风。多鼻涕鼻塞。三日一报。针二分(铜 人经 云。针入三分)。按铜人明堂及诸家针灸经。鼻直上入发际一寸。皆云上星穴。明堂经于此 复云明堂穴。不知何所据。且附入于此。所谓疑以传疑也(今以诸经校勘上星穴是)。
    后顶一穴
    一名交冲。在百会后寸半。玉枕骨上陷者中。灸五壮。针二分。明堂 经云 四分。铜人经云针入四分。灸五壮。主风眩目KTKT。额颅上痛。亦云。针入三分。又云。 督脉气所发。治颈顶恶风寒。头偏痛。明堂经云。灸三壮。主目不明。头目眩重。西方子云 主诸阳之热。呕吐癫疾。
    强间一穴
    一名大羽。在后顶后寸半。灸七壮。针二分。亦云五壮。 铜人经云。督脉气所发。主头如针刺。不可以动。项如拔。不可左右顾视。又云。治脑 旋目 晕。头痛不可忍。烦心。呕吐涎沫。发即无时。颈项强。明堂经云。灸三壮。岐伯云。兼治 风痫病。西方子云。主癫疾。痫发狂走不得卧。
    脑户一穴
    一名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半。禁针。针令人哑。可灸七壮。 亦不 可妄灸。令人夭。明堂经云。灸令人失音。针三分。素问注云。针四分。甲乙经云。不可灸 铜人经云。一名仰风。一名会颅。是督脉足太阳之会。主目睛痛。不能远视。面赤头肿。 目黄。又铜人经云。禁针。素问明堂经乃云。针入三分。四分。亦可疑矣。何如不针为稳。 素问盖云。刺脑户。入脑立死故也。
    风府一穴
    一名舌本。在项后发际上一寸。大箸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 立下 禁灸。使人失音。针三分。铜人经云。一名舌本。督脉阳维之会。治头痛。颈急不得回顾 目眩。鼻衄。喉咽痛。狂走目妄视。又云。主头项急不可倾侧。鼻不得息。嗌痛。足不仁 明堂经云。主暴喑。不得言。多悲恐惊悸。欲自杀。目反视。又云。针四分。留三呼。又 云。舌缓。针风府。资生经云。岐伯对黄帝伤寒之问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 府诸穴。为诸阳主气也。然则风府者。因伤寒所自起也。北人皆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 以帛护其项。俗谓三角是也。王氏云。予少怯弱。春冬须数次感风。自用物护后。无此患矣 凡怯弱者。须护项后可也。
    哑门一穴
    (一作喑门)一名舌横。一名舌厌。在顶中央入发际五分宛宛中。督脉 阳维 之会。入系舌本。仰头取之。禁灸。令人哑。针三分。素问注云。在项后发际宛宛中。去风 府一寸。明堂经云。舌急不言如何治。答曰。舌急针喑门。舌缓针风府。得气即泻。可小绕 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泻尽更留针取之得气即泻。铜人经云。治颈项强。舌缓不能言 诸阳热气盛。鼻衄。血不止。头痛。头风汗不出。寒热风痉。脊强反折。螈癫疾。头重 针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