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明
    (一名泪孔)∶目内。《明堂》云∶内头外一分,宛宛中。手足太阳 、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 会。针一分半,留三呼。雀目者,可久留针,然后速出针。禁灸。 主目远视不明,恶风泪出,憎寒头痛,目眩内赤痛,KTKT无见,痒,淫肤白翳 ,大攀睛肉,侵睛雀目,瞳子生瘴,小儿疳眼,大人气眼冷泪。 按东垣曰∶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起者 ,刺睛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然睛明刺一分半,攒竹刺一分三分,为适浅深之宜。今 医家刺攒竹,卧针直抵睛明,不补不泻,而又久留针,非古人意也。
    攒竹
    (一名始光,一名员柱,一名光明)∶两眉头陷中。《素注》针二分,留六呼 ,灸三壮。《铜人》禁灸,针一分,留三呼,泻 三吸,徐徐出针。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 分,出血,灸一壮。 主目KTKT,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瞳子痒,目瞢,眼中赤痛及睑动不得卧,颊痛 ,面痛,尸厥癫邪,神狂鬼魅,风眩,嚏。
    眉冲
    ∶直眉头上神庭、曲差之间。针三分,禁灸。 主五痫,头痛,鼻塞。
    曲差
    ∶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铜人》针二分,灸三壮。 主目不明,鼽衄,鼻塞,鼻疮,心烦满,汗不出,头顶痛,项肿,身体烦热。
    五处
    ∶侠上星旁一寸五分。《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灸 主脊强反折,螈癫疾,头风热,目眩,目不明,目上戴不识人。
    承光
    ∶五处后一寸五分。《铜人》针三分,禁灸。 主风眩头痛,呕吐心烦,鼻塞不闻香臭,口,鼻多清涕,目生白翳。
    通天
    ∶承光后一寸五分。《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颈项转侧难,瘿气,鼻衄、鼻疮、鼻窒,鼻多清涕,头旋,尸厥、口、喘息、头 重、暂起僵仆、瘿瘤。
    络却
    (一名强阳、一名脑盖)∶通天后一寸五分。《素注》刺三分,留五呼,《 铜人》灸三壮。 主头旋耳鸣,狂走螈,恍惚不休,腹胀,青盲内障,目无所见。
    玉枕
    ∶络却后一寸五分,侠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二寸。《铜人 》灸三壮,针三分,留三呼。 主目痛如脱,不能远视,内连系急,头风痛不可忍。鼻窒不闻。
    天柱
    ∶侠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明堂》 针二分,留三呼, 泻五吸。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壮。《下经》灸三壮。《素注》针二分,留六呼。 主足不任身体,肩背痛欲折。目瞑视,头旋脑痛,头风,鼻不知香臭,脑重如脱, 顶如拔,项强不可回顾。
    大杼
    ∶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陷中,正坐取之,督脉别络,手 。《难经》曰∶骨会大杼。疏曰∶骨病治此,袁氏曰∶肩能负重,以骨会大杼也。《铜人》 针五分,灸七壮。《明堂》禁灸。《下经》、《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资生》 主膝痛不可屈伸,伤寒汗不出,腰脊痛,胸中郁郁,热甚不已,头风振寒,项强不可俯 仰,疟,头旋,劳气咳嗽,身热目眩,腹痛,僵仆不能久立,烦满里急,身不安,筋挛 东垣曰∶五脏气乱,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
    风门
    (一名热府)∶二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 。《明堂》灸五壮。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灸五壮。 主发背痈疽,身热,上气喘气,咳逆胸背痛,风劳呕吐,多嚏,鼻鼽出清涕,伤寒头项 强,目瞑,胸中热,卧不安。
    肺俞
    ∶第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千金》对乳引绳度之。甄权以搭 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正坐取之。《甲乙》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甄权灸百壮。《明下》 灸三壮。《素问》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主瘿气,黄胆,劳瘵,口舌干,劳热上气,腰脊强痛,寒热喘满,虚烦,传尸骨蒸,肺 痿咳嗽,肉痛皮痒,呕吐,支满不嗜食,狂走欲自杀,背偻,肺中风,偃卧,胸满短气,瞀 闷汗出,百毒病,食后吐水,小儿龟背。 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太阳肺俞、
    厥阴俞
    (一名厥俞)∶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 三分,灸七壮。 主咳逆牙痛,心痛,胸满呕吐,留结烦闷。 或曰∶脏腑皆有俞在背,独心包络无俞,何也?曰∶厥阴俞即心包络俞也。
    心俞
    ∶五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三分,留七呼, 得气即泻,不可 灸。《明堂》灸三壮。《资生》云∶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岂可妄针。《千金》言∶中 风心急,灸心俞百壮,当权其缓急可也。 主偏风半身不遂,心气乱恍惚,心中风,偃卧不得倾侧,汗出唇赤,狂走发痫,语悲 泣,心胸闷乱,咳吐血,黄胆,鼻衄,目目昏,呕吐不下食,健忘,小儿心气不足,数岁
    督俞
    ∶六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灸三壮。 主寒热心痛,腹痛,雷鸣气逆。
    鬲俞
    ∶七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难经》曰∶血会鬲俞。 盖上则心俞,心生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故鬲俞为血会。又足太阳多血,血乃水之象也。 《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刺中鬲,皆为伤中,其病难愈,不过一岁必死 主心痛,周痹、吐食翻胃,骨蒸,四肢怠惰,嗜卧,癖,咳逆,呕吐,鬲胃寒痰,食 饮不下,热病汗不出,身重常温。不能食,食则心痛,身痛肿胀,胁腹满,自汗盗汗。
    肝俞
    ∶九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经曰∶东风伤于春,病在 分,留六呼,灸三壮。《明堂》灸七壮。《素问》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欠。 主多怒,黄胆,鼻酸,热病后目暗泪出,目眩,气短咳血,目上视,咳逆,口干,寒 疝,筋寒,热痉,筋急相引,转筋入腹将死。 《千金》云∶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肋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戴上,目眩循 眉头,惊狂,鼽衄,起则目KTKT,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小腹痛,唾血短气,热病 瘥后,食五辛目暗,肝中风,踞坐不得低头,绕两目连额上色微青。积聚痞痛。
    胆俞
    ∶十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 》针三分。《下经》灸五壮。《素问》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主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胀,口苦舌干,咽痛干呕吐,骨蒸劳热食不下,目黄。 按《资生经》所载,崔知悌平取四花穴,上二穴是鬲俞,下二穴是胆俞,四穴主血,故 取此以治劳瘵。后世误以四花为斜取,非也。
    脾俞
    ∶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三分,留七 呼,灸三壮。《明 主腹胀,引胸背痛,多食身瘦,癖积聚,胁下满,泄利,痰疟寒热,水肿气胀引脊痛 ,黄胆,善欠,不嗜食。
    胃俞
    ∶十二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三分,留七呼 ,灸随年为壮。 《明堂》灸三壮。《下经》灸七壮。 主霍乱,胃寒,腹胀而鸣,翻胃呕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 脊痛筋挛,小儿羸瘦,不生肌肤。 东垣曰∶中湿者,治在胃俞。
    三焦俞
    ∶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留七 堂》针三分,灸五壮。主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伤寒头痛,饮食吐逆,肩背 急,腰脊强不得俯仰,水谷不化,泄注下利,腹胀肠鸣,目眩头痛。
    肾俞
    ∶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前与脐平,正坐取之。《铜人》针 三分,留七呼,灸 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心腹满胀急,两胁满引小腹急痛,胀热,小便 淋,目视KTKT,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梦泄,肾中风,踞坐而腰痛,消渴,五劳七 伤,虚惫,脚膝拘急,腰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食多羸瘦,面黄黑,肠鸣,膝中四肢 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女人积冷气成劳,乘经交接羸瘦,寒热往来。
    气海俞
    ∶十五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五壮。主腰痛痔漏。
    大肠俞
    ∶十六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铜人》针三分,留 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腹中气胀,绕脐切痛,多食身瘦,肠鸣,大小便不利,洞泄食 东垣云∶中燥治在大肠俞。
    关元俞
    ∶十七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 主风劳腰痛,泄痢,虚胀,小便难,妇人瘕聚诸疾。
    小肠俞
    ∶十八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铜人》针三分,留六 主膀胱、三焦津液少,大、小肠寒热,小便赤不利,淋沥遗溺,小腹胀满,痛,泄 利脓血。五色赤痢下重,肿痛。脚肿。五痔,头痛,虚乏消渴,口干不可忍,妇人带下。
    膀胱俞
    ∶十九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铜人》针三分,留 六呼,灸三壮。《明 主风劳脊急强。小便赤黄,遗溺,阴生疮。少气,胫寒拘急,不得屈伸,腹满,大便难 ,泄利腹痛,脚膝无力,女子瘕聚。
    中膂俞
    (一名脊内俞)∶二十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侠脊伸起肉,伏而 取之。《铜人》针三分,留十呼, 灸三壮。《明堂》云∶腰痛侠脊里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至此穴痛,皆宜灸。 主肾虚消渴,腰脊强不得俯仰,肠冷赤白痢,疝痛,汗不出,腹胀胁痛。
    白环俞
    ∶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一云∶挺伏地,端身, 两手相重支额,纵 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素注》针五分,得气则先泻,泻讫多补之,不宜灸。《明堂》 主手足不仁,腰脊痛,疝痛,大小便不利,腰髋疼,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痛,不 得久卧,劳损虚风,腰背不便,筋挛臂缩,虚热闭塞。
    上
    ∶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侠脊陷中。足太阳、少阳之络。《铜人》针三分 主大小便不利,呕逆,膝冷痛,鼻衄,寒热疟,阴挺出,妇人白沥,绝嗣。 大理赵卿患偏风,不能起跪,甄权针上、环跳、阳陵泉、巨虚下廉,即能起跪。 八总治腰痛。
    次
    ∶第二空侠脊陷中。《铜人》针三分,灸七壮。 主小便赤淋,腰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 心下坚胀,疝气下坠,足清气痛,肠鸣注泻,偏风,妇人赤白带下。
    中
    ∶三空侠脊陷中。足厥阴、少阳所结之会。《铜人》针二分,留十呼,灸 主大小便不利,腹胀下利,五劳七伤六极,大便难,小便淋沥,飧泄,妇人绝子带下,
    下
    ∶四空侠脊陷中。《铜人》针二分,留十呼,灸三壮。 主大小便不利,肠鸣注泻,寒湿内伤,大便下血,腰不得转,痛引卵。女子下苍汁不禁 ,中痛引小腹急痛。
    会阳
    (一名利机)∶阴尾尻骨两旁。《铜人》针八分,灸五壮。 主腹寒,热气冷气,泄泻,肠癖下血,阳气虚乏,阴汗湿,久痔。
    附分
    ∶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手足太阳之会。 《铜人》针三分。《素注》刺八分,灸五壮。 主肘不仁,肩背拘急,风冷客于腠理,颈痛不得回顾。
    魄户
    ∶直附分下,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得 气即泻,又宜久 主背膊痛,虚劳肺痿,三尸走疰,项强急不得回顾,喘息咳逆,呕吐烦满。
    膏肓俞
    ∶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相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间,正坐屈脊, 伸两手,以臂着 膝前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毋令摇动取之。《铜人》灸百壮,多至五百壮。 当觉气下砻砻然似水流之状,亦当有所下,若无停痰宿饮,则无所下也。如病患已困,不能 正坐 ,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 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实下。 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传尸骨蒸,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痰病。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使医缓(秦医名缓)为之,未至。公梦疾 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 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浓 为之礼而归之。 孙思邈曰∶时人拙,不能得此穴,所以宿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疾无不愈 按此二穴,世皆以为起死回生之妙穴,殊不知病有浅深,而医有难易,浅者针灸,可保 十全,深者亦未易为力。扁鹊云∶病有六不治。经云∶色脉不顺而莫针也。肓,鬲也,心下 为膏。又曰∶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又曰∶膏,连心脂膏也。人年二旬后,方可灸此二穴, 仍灸三里二穴,引火气下行,以固其本。若未出幼而灸之,恐火气盛,上焦作热。每见医家 不分老少,又多不针泻三里,以致虚火上炎,是不经口授而妄作也。岂能瘳其疾哉!患者灸 此,必针三里或气海,更清心绝欲,参阅前后各经调摄,何患乎疾之不瘳也!
    神堂
    ∶五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 《铜人》针三分,灸五壮。《明堂》灸三壮。《素注》针五分。 主腰背脊强急不可俯仰,洒淅寒热,胸满气逆上攻,时噎。
    
    ∶肩膊内廉,侠六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以手重按,病患言 ∶“”,应手。《素注》针七分。《铜人》针六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二七壮,止百壮。《明堂》灸 主大风汗不出,劳损不得卧,温疟寒疟,背闷气满,腹胀气眩,胸中痛引腰背,腋拘胁 痛,目眩,目痛,鼻衄,喘逆,臂膊内廉痛,不得俯仰,小儿食时头痛,五心热。
    鬲关
    ∶七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正坐开臂取之。 《铜人》针五分,灸三壮。 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大便不节,小便黄。
    魂门
    ∶九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三 主尸厥走疰,胸背连心痛,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
    阳纲
    ∶十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阔肩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三壮 主肠鸣腹痛,饮食不下,小便赤涩,腹胀身热,大便不节,泄痢赤黄,不嗜食,怠惰。
    意舍
    ∶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五十壮 至百壮。《明堂》灸五十壮。《下经》灸七壮。《素注》灸 主腹满虚胀,大便滑泄,小便赤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消渴,身热目黄。
    胃仓
    ∶十二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五十壮 主腹满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痛不得俯仰。
    肓门
    ∶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铜人》灸三十壮,针五 主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疾。
    志室
    ∶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铜人》针九分,灸三 壮。《明堂》灸七壮。 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 逆,两胁急痛,霍乱。
    胞肓
    ∶十九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五 七壮。《明堂》灸三七壮。《甲乙》灸三壮。 主腰脊急痛,食不消,腹坚急,肠鸣,淋沥,不得大小便,癃闭下肿。
    秩边
    ∶二十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伏取之。《铜人》针五分。《明堂》 灸三壮,针三分。 主五痔发肿,小便赤,腰痛。
    承扶
    (一名肉,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尻臀下阴股上纹中。又曰∶尻臀下 陷纹中。《铜人》针七分,灸三壮。 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尻臀肿,大便难,阴胞有寒,小便不利。
    殷门
    ∶肉下六寸。《铜人》针七分。 主腰脊不可俯仰,举重,恶血,泄注,外股肿。
    浮
    ∶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铜人》针五分,灸三壮。 主霍乱转筋,小肠热,大肠结,胫外筋急,髀枢不仁,小便热,大便坚。
    委阳
    ∶承扶下一尺六寸,穴在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中外廉两筋间,三 焦下辅俞,足太 阳之别络。《素注》针七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腋下肿痛,胸满膨膨,筋急身热。飞尸遁疰,痿厥不仁。小便淋沥。
    委中
    (一名血)∶中央约纹动脉陷中。令人面挺伏地,卧取之。足太阳膀 胱脉所入为合土。《素注》针五分,留七呼。《铜人》针八分,留三呼,泻七吸。《甲 乙》针五分,禁灸。《素问》刺委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主膝痛及拇指,腰侠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小腹坚满,风痹,髀枢痛,可 出血,痼疹皆愈。伤寒四肢热,热病汗不出,取其经血立愈。 委中者,血也。大风发眉堕落,刺之出血。
    合阳
    ∶膝约纹下三寸。《铜人》针六分,灸五壮。 主腰脊强引腹痛,阴股热,酸肿,步履难,寒疝阴偏痛,女子崩中带下。
    承筋
    (一名肠,一名直肠)∶肠中央陷中,胫后从脚跟上七寸。《铜人》 主腰背拘急,大便秘,腋肿,痔疮,胫痹不仁,酸,脚急跟痛,腰痛,鼻鼽衄,
    承山
    (一名鱼腹,一名肉柱,一名肠山)∶锐肠下分肉间陷中,一云腿肚下分 肉间。《针经》云∶取穴须用两手高托,按壁上 ,两足指离地,用足大趾尖竖起,上看足锐肠下分肉间。《铜人》灸五壮,针七分 。《明堂》针八分,得气即泻,速出针,灸不及针,止六七壮 。《下经》灸五壮。 主大便不通,转筋,痔肿,战栗不能立,香港脚膝肿,胫酸脚跟痛,筋急痛,霍乱,急 食不通,伤寒水结。
    飞扬
    (一名厥阳)∶外踝骨上七寸。足太阳络脉,别走少阴。《铜人》针 三分,灸三壮。《明堂》灸五壮。 主痔肿痛,体重起坐不能,步履不收,脚酸肿,战栗不能久立坐,足趾不能屈 伸,目眩痛,历节风,逆气,癫疾,寒疟。实则鼽窒,头背痛,泻之;虚则鼽衄,补之。
    附阳
    ∶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之间。阳跷脉隙。《铜人》针五分, 灸三壮,留七呼。《素注》针六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灸五 主霍乱转筋,腰痛不能久立,坐不能起,髀枢股痛,痿厥,风痹不仁,头重痛 ,时有寒热,四肢不举。
    昆仑
    ∶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膀胱脉所行为经火 。《素注》针五分,留十呼。《铜人》针三分,灸三壮。妊妇刺之落胎。 主腰尻香港脚,足肿不得履地,鼽衄,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满 ,腰脊内引痛,伛偻,阴肿痛,目眩痛如脱,疟多汗,心痛与背相接,妇人孕难,胞衣 不出,小儿发痫螈。
    仆参
    (一名安邪)∶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阳跷之本。《铜人》针三分 ,灸七壮。《明堂》灸三壮。 主足痿,失履不收,足跟痛不得履地,霍乱转筋,吐逆,尸厥癫痫,狂言见鬼,香港脚膝
    申脉
    (即阳跷)∶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 软骨,其穴居中。阳跷脉所出。《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风眩。腰脚痛,酸不能久立,如在舟中。劳极。冷气逆气,腰髋冷痹,脚膝屈 伸难,妇人血气痛。 洁古曰∶痫病昼发,灸阳跷。
    金门
    (一名梁关)∶外踝下少后,丘墟后,申脉前,足太阳,阳 维别属。《铜人》针一分,灸三壮。炷如小麦大。 主霍乱转筋,尸厥癫痫,暴疝,膝酸,身战不能久立。小儿张口摇头,身反折。
    京骨
    ∶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按而得之,小指本节后大骨名京骨, 阳脉所过为原,膀胱虚实皆拔之。《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明堂》五壮。 主头痛如破,腰痛不可屈伸,身后侧痛,目内赤烂。白翳侠内起,目反白 ,目眩。发疟寒热,喜惊,不饮食,筋挛,足,髀枢痛,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伛偻, 鼻鼽不止,心痛。
    束骨
    ∶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中。足太阳脉所注为俞木。膀胱实泻 之。《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留五呼。 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如结,如裂,耳聋,恶风寒,头囟项痛,目眩身热 ,目黄泪出,肌肉动,项强不可回顾,目内赤烂,肠,泄,痔,疟,癫狂,发背,痈 疽,背生疔疮。
    通谷
    ∶足小趾外侧本节前陷中。足太阳脉所溜为荥水。《铜人》针二分,留 主头重目眩,善惊,引鼽衄,项痛,目KTKT,留饮胸满,食不化,失欠。 东垣曰∶胃气下溜,五脏气乱,在于头,取天柱、大杼;不知,深取通谷、束骨。
    至阴
    ∶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阳脉所出为井金。膀胱虚补之。《铜 人》针二分,灸三壮。《素注》针一分,留五呼。 主目生翳,鼻塞头重,风寒从足小趾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处,转筋,寒疟,汗不 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失精,目痛,大痛。 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r膀胱腑图\pG-G63.bmp\r \r足太阳膀胱经\pG-G63a.bm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