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丹溪)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 得变化。(医鉴)故有病久而生郁者。亦有郁久而生病者。或服药杂乱而成者。
    内因
     郁乃滞而不通之义。或七情之抑遏。或寒暑之交侵。而为九气怫郁之候。或雨雪之浸淫。或酒食之积聚。 而为留饮湿郁之候。(汇补)其因有六。气血湿热痰食是也。然气郁则生湿。湿郁则成热。热郁则成痰。痰郁 而血不行。血郁而食不化。六者。又相因也。(丹溪)
    外症
     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痰郁胸满喘促。起卧倦怠。血郁能食肢倦。溺淋便赤。食郁嗳酸作胀。恶食痞硬。 湿郁关节重痛。首如物蒙。遇阴则甚。热郁目蒙溺涩。口干烦躁。遇暖便发。(戴氏)
    五脏郁症
     有本气自郁而生病者。心郁昏昧健忘。肝郁胁胀嗳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 能久立。胆郁口苦晡热。怔忡不宁。(汇补)
    七情郁症
     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膈。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女子则经闭堕胎。带下崩中。可 见百病兼郁如此。(何氏)
    脉法
     郁脉多沉。在上见于寸。在中见于关。在下见于尺。又郁脉或结或促或代。盖血气食积痰饮。一有留滞于 其间。脉必因之而止矣。(脉经)
    总治
     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汇补)
    郁宜调中
     治郁之法。多以调中为要者。无他。盖脾胃居中。心肺在上。肾肝处下。四脏所受之邪。过于中者。中气常先 受之。况乎饮食不节。寒暑不调。停痰积饮。而脾胃亦先受伤。所以中焦致郁恒多也。治宜开发运动。鼓舞 中州。则三阴三阳之郁。不攻自解矣。(汇补)
    郁分五行
     五行之理。木性条达。火性发扬。土性冲和。金性清肃。水性流通。一有怫郁。失其性矣。(滑氏)故木郁达之。火 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内经)
    木郁治法
     胁胀满。目赤暴痛。此木郁也。治宜达之。达者。通畅之义。如怒动肝气。火因上炎。治以苦寒辛散而不愈 者。则用升发之品。加厥阴报使之药以从治之。又如久风入中为飧泄。及清气在下为飧泄者。则用轻扬 之剂举而升之。又如木实为病。脉弦而急。用降气苦寒不愈者。则吐以提之。使木气舒畅。则痛自止。此皆 达之之法也。
    火郁治法
     咳嗽痰喘。风疹潮热。此火郁也。治宜发之。发者。汗之也。升举之也。如腠理外闭。邪热怫郁。则解表取汗以 散之。又如生冷抑遏。火郁于内。非苦寒降沉之剂可治。则用升浮之品。佐以甘温。顺其性而从治之。势穷 则止。此皆发之之义也。
    土郁治法
     食滞中焦。痰凝脾藏。热壅肠胃。皆土郁也。治宜夺之。夺者。攻下也。劫而衰之也。如邪热入胃。用咸寒以攻 下之。如中满腹胀。湿热内甚。其人壮实者。则亦攻下之。其或势甚而不能顿除者。则劫夺其势而使之衰。 又如湿热为痢。非轻剂可已。或行或通。以致其平。皆夺之之义也。
    金郁治法
     癃闭气喘。胀满不眠。皆金郁也。治宜泄之。泄者。渗泄而利小便。疏通其气也。如肺受火烁。化令不行。致水 源郁而渗道闭者。宜清肃金化。滋以利之。又如肺气郁。胸满仰息不得卧下。非利肺气不足以疏通之。 此皆泄之之法也。
    水郁治法
     水肿胀满。二便阻隔。皆水郁也。治宜折之。折者。制御之也。伐而挫之也。渐杀其势也。如胀满之病。水气浸 淫而渗道以塞。乃土弱不能制水。当实脾土。资运化。使能制水而不敢泛滥。则渗道自通。或病势方锐。非 上法所能遽制。则用泄水之药。伐而挫之。或动大便。或利小水。或发表汗。三法酌举迭用。以渐平之。此皆 折之之义也。
    调气总法
     五郁之治。各有其法。然邪气之客。正气必损。故必调平正气。以复其常于治郁之后。苟调其气而尚未平 复。则当益其所不胜以制之。如木郁不已。当清肺金。火郁不已。当滋肾水。水郁不已。当补脾土。金郁不已。 当引火归源。土郁不已。当养肝调气。此皆以其所畏而治之。即过者折之之理也。(汇补)
    用药
     主以二陈汤。加香附、抚芎。如湿郁。加苍术、白芷。热郁。加黄芩、山栀。痰郁。加枳实、贝母。血郁。加桃仁、 红花。食郁。加山楂、麦芽。气郁。加枳、朴、乌药、木香。盖气血痰食之病。多有兼郁者。故必以开郁药佐之。古方 越鞠丸。是得治法之要也。(汇补)若夫思虑成郁。用归脾汤。恚怒成郁。用逍遥散。俱加山栀。盖郁则气涩血耗。故用 当归随参补血。白芍随术解郁。复用炒黑山栀。取其味清气浮。能升能降。以解五脏热。益少阴血。若不早 治。劳瘵之由也。(入门)
    【附失精脱营】
     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病从内生。其先富后贫而病。曰失精。先贵后贱而病。曰脱营。外 症身渐瘦。无精神。(钱氏)又有郁结在脾。不思饮食。午后发热。酉戌时退。或烦闷渴呕。或坐卧如痴。喜向暗 处。妇人经少。男子溺涩。皆郁病也。更有失名利之士。有志恢图。过于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 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因而内热。亦郁病也。宜归脾汤随症调之。(入门)
    郁症选方
     越鞠丸(丹溪)一名芎术丸。统治诸郁。 香附苍术抚芎(各二两)山栀神曲(各一两半) 为末。水泛成丸。如绿豆大。白汤下百粒。 气郁汤治郁怒。气滞胸膈不行。胀满嗳气作酸。 香附苍术橘红半夏(各一钱半)贝母茯苓抚芎山栀苏子甘草木香槟榔(各五分) 水煎。加姜五片。如胁膈痛。此血滞也。参血郁汤。 湿郁汤治湿气熏蒸。身重倦卧疼痛。天阴则发。 苍术(三钱)白术香附橘红羌活独活抚芎半夏浓朴茯苓(各一钱)生姜(三片)甘草(五 分) 水煎服。 血郁汤治挫闷跌仆。身有痛处。胸膈不宽。大便黑色。 香附(二钱)丹皮苏木山楂桃仁赤曲穿山甲降香通草麦芽(各一钱)红花(七分) 水酒煎。入姜汁半盏。和匀服。 火郁汤治火郁于中。四肢发热。五心烦闷。皮肤尽赤。 连翘薄荷黄芩山栀干葛柴胡升麻芍药 水煎服。 保和丸治食郁吞酸。腹满噫臭。身热便硬。(方见伤食) 润下丸治痰郁肠胃。脉滑而沉。变生百病。 南星(一两)半夏(三两)黄芩黄连(各一两)橘红(五钱)白矾(三两) 姜汁竹沥和丸。 逍遥散(方见火症)归脾汤(方见中风)二陈汤(方见痰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