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起疙瘩搔破,脓水淋漓,若寒热往来者,肝经气血虚而有火也,用八珍散加丹皮、 柴胡 全大补汤。若肌肤搔如帛隔者,血气不能外荣也,用人参养荣汤。若面部搔之麻痒者,气 血 黄丸。 一口舌生疮,或咽喉作痛,若饮食喜冷,大便秘结者,实热也,用四顺清凉饮。肌热恶 热, 从下或从足起者,肾虚热也,用加减八味丸。若饮食难化,四肢逆冷者,命门火衰也,用八 味地黄丸。 一牙齿作痛,或牙龈溃烂,若喜寒恶热,属胃火,加味清胃散为主。恶寒喜热,属胃虚 ,补中益气汤为主。 一自汗盗汗。盖自汗属气虚,盗汗属血虚,自汗用补中益气汤,送六味地黄丸。盗汗用 当归 枣仁。 一唾痰或作喘,若右寸脉浮缓者,肺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加桔梗。右寸脉洪滑者,肺经 有热 洪滑迟缓者,脾热传肺也,用泻白泻黄二散。右尺脉微弱者,命门火衰而脾肺虚也,用人参 理中丸,如不应,用八味地黄丸。右寸脉洪数者,心火克肺金也,用人参平肺散,如不应,用六味地黄丸 。左寸关脉洪弦数者,心肝二经有热也,用柴胡清肝散,如不应,佐以牛黄清心丸,清其风 热,仍用六味地黄丸,以镇阳光。左尺脉数而无力者,肾虚而水泛上也,用六味地黄丸,加 五味子以滋阴。如脉微细,或手足冷,或兼喘促,急用八味地黄丸以补阳。 一舌赤裂或生芒刺,兼作渴引饮,或小便频数,不时发热,或热无定处,或足心热起者 ,乃 殁。 一口舌生疮,作渴不止,不时发热,或昼热夜止,或夜热昼静,小便频数,其热或从足 心, 以十全大补汤。若误用寒凉治火之剂,复伤脾胃,胸腹虚痞,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小便 不利,胸腹膨胀,肢体患肿,或手足俱冷者,此足三阴亏损之虚寒症也,急用加减金匮肾气 丸,亦有复生者。 一肚腹肿胀,若朝宽暮急,属阴虚;暮宽朝急,属阳虚。朝暮皆急,阴阳俱虚也。阳虚 者, 者,朝用八味地黄丸,夕用补中益气汤。若肚腹痞满,肢体肿胀,手足并冷,饮食难化,或 大便泄泻,口吸气冷者,此真阳衰败,脾肺肾虚寒不能司摄,而水泛行也,急用加减肾气丸 ,否则不救也。 一发热恶寒,若寸口脉微,名阳气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也,用补中益气汤。尺 部脉 湿热所乘,属形气虚而病气实也,当专补阳气,用补中益气汤。若发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 此血虚发热,属形病俱虚也,当专补阴血,用当归补血汤。 一发热作渴,若右寸关脉浮大而无力者,脾肺之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数而有力者, 脾肺 数而无力者,命门火衰也,用八味地黄丸。左寸关脉数而有力者,心肝之气热也,用柴胡栀 子散。数而无力者,心肝之气虚也,用六味地黄丸。尺脉数而无力者,肾经虚火也,用加减 八味丸。大凡疮愈后口渴,或先渴而患疮,或口舌生疮,或咽喉肿痛,或唇裂舌黄,目赤痰 涎上涌者,皆败症也,非此丸不能救。 一眼目昏弱,或内障黑花,属血虚神劳,用滋阴肾气丸。若视物无力,或见非常之状, 属阴 倦,或肌肤麻木,属脾肺气虚,用神效黄汤。若至夜目暗,灯下亦暗,属阳虚下陷,用决 明夜灵散。若眼暗体倦,内障耳鸣,属脾胃气虚,用益智聪明汤。盖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 受于脾土,上贯于目,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当补脾土为善。 一衄血吐血,若左寸关脉数而无力,血虚也,四物加参、术,浮而无力气虚也,补中益 气汤 无力者,肺胃虚热也,先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后用四物汤加参、苓、白术。尺脉数无力阴虚 也,用六味地黄丸。若面黄目涩眵多手麻者,脾肺虚也,用黄芍药汤。 一饮食少思,若因胃气虚而不能食,用四君子汤。若因脾气虚而不能化,用六君子汤。 大便 胃气虚热也,用五味异功散。喜冷冻饮料食,胃气实热也,用泻黄散。 一带下,因经行产后,外邪入胞,传于五脏,而致之。其色青者属于肝,用加味逍遥散 加防 散。色赤者属于心,用小柴胡汤加黄连、山栀、当归。思虑过伤者,用妙香散、六味丸。色 白者属于肺,用六味丸、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色黄者属于脾,用六味丸、六君子汤加山栀、 柴胡,不应,用归脾汤。色黑者属于肾,用六味丸。气血俱虚,用八珍汤。阳气下陷,用补 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虚痰饮,四七汤送六味丸。若病 久元气下陷,或克伐所伤,但壮脾胃升阳气为善。若拘于人之肥瘦,而用燥湿泻火之药,反 伤脾胃,为害不浅。 一二便下血,若右关脉浮数,气虚而热也,用四君子加升麻、当归。尺脉浮大或微弱, 元气 浮大,气虚也,用四君子汤加升麻、炮姜。尺脉洪数或无力者,肾虚也,用六味地黄丸。若 因房劳,伤损精气,阴虚火动,而小便下血,诸血病者,不问脉症百端,但用前丸料煎服为 善。 一泄泻在五更或侵晨,乃脾肾虚,五更服四神丸,日间服白术散,或不应,或愈而复作 ,急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以生脾土,其泻自止。 一大便不通,属脾肺亏损,大肠津液干涸,或血虚火铄,不可计其日期,饮食数多,必 待腹 通而不止,或成中痞之症。若气血虚者,用八珍汤加麻子仁。肠胃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麻 子仁。肾液不能滋润,用六味地黄丸加麻子仁。若浓味积壅,小便淋秘者,肝肾虚也,用六 味地黄丸,以滋肾水;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胃。若发热晡热,用六君子汤、加味逍遥散, 养阴血,清风热。若兼筋骨痛,先用透经解挛汤、秦艽地黄汤,后用八珍散加牡丹皮、柴胡 主之。若误服风剂而伤阴血者,用易老祛风丸,若两股或阴囊或两足,必用四生散、地黄丸 为善。若误服草乌、川乌之类,或敷巴豆、砒石等味,肌肉腐溃,反成疠症,治者审之。 一面赤搔痒,或眉毛脱落,属肺经风热,用人参消风散、桦皮散;气虚用补中益气汤, 加天 用小柴胡汤加山栀、丹皮、钩藤钩,后用加味逍遥散。凡症属肝经,血燥生风,但宜滋肾水 生肝血,则火自息风自定痒自止矣。 一遍身疙瘩,或瘾疹搔痒,此风热伤血,用羌活当归散,气虚者佐以补中益气汤加山栀 、钩 ,此风热而秘涩,用清胃散加芍药。盖肾开窍于二阴,精血不足,则大便秘塞而不通矣,须 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 一小便不利,若不渴而不利者,热在下焦血分也,用滋肾丸。渴而不利者,热在上焦气 分也,用清肺散。肾经阴虚而不利者,用六味地黄丸。热结膀胱而不利者,用五淋散。 元气虚而不能输化者,用补中益气汤。脾肺之气燥而不能化生者,用黄芩清肺饮。若转 筋便闭气喘,不问男女孕妇,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 一白浊,足三阴经主之,属浓味湿热所致者,用加味清胃散。肝肾虚热者,用六味地黄 丸为 脾气虚者,六味丸佐以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者,益气汤佐以六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