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郁脉多沉弦。或结伏。又沉涩。为血郁。沉伏为气郁。沉细为湿郁。沉数为热郁。沉滑 为痰郁。气口紧盛为食郁。又忧郁则脉涩。怒郁则脉弦。思郁则脉缓。时一止。名曰结脉。 症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又云诸病皆生于郁。治之可 开。 病作矣。大抵诸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凡治气血痰火之病。必兼郁而 治之。斯无憋矣。 治经云∶木郁则达之。谓吐之。令其条达也。火郁则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郁则 夺之。谓下之。令无壅滞也。金郁则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则折之。谓抑之。 制其升达也。此治郁大法。惟火所属不同。随其经而治之。故曰火郁则发。当看何经。随其 经而治之也。丹溪云∶郁病有六。气血痰湿热食也。气郁则开之。其症胸胁痛。脉沉而涩者 是也。血郁则行之。或消之。其症必能食。便红。四肢无力。脉沉涩是也。痰郁则消而导之 。其症动则喘。寸口脉沉而滑是也。湿郁则燥之。利之。其症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阴寒则 发。脉沉细而濡是也。热郁则清之。其症目瞀。小便赤烦咳。脉沉细而数是也。食郁则消之 。其症嗳酸。腹饱不能食。左寸脉平和。右寸脉紧盛是也。假令食在气上。气升则食自降。 余仿此。凡久恶寒。亦须解郁。郁开病亦随愈。 方越鞠丸郁主方。解诸郁。清热。消痰。顺气。 苍术(宽中燥湿去芦一钱五分)、神 消食下气炒一钱)、川芎(和血顺气去芦一钱)、香附(开郁散结童便浸醋炒一钱五分)、山栀( 清热利痰降火炒一钱二分) 上作一服。水煎。或为末。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十丸。白汤送下。盖气血痰三症。多 有兼郁。而郁有六。随症加减。凡诸郁。春。宜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加吴茱萸、冬。 加吴茱萸、干姜炭。 气郁。加白术、陈皮(各八分)、木香、槟榔(各七分)、乌药(一钱)虚者。兼用四君 子汤。 血郁。加当归、白芍药(各一钱)、桃仁、红花青黛、郁金(各八分)。 虚者。兼用四君子汤。 痰郁。加南星(牛胆制)、海石、栝蒌仁(各一钱)、贝母(一钱五分)、桔梗(七分)、 白芥子(八分)痰盛者。兼用二陈汤。 湿郁。加防风、白芷、羌活、白茯苓(各八分)倍苍术。 热郁。加黄连(吴茱萸炒八分)、青黛(八分)甚者。加酒蒸大黄(二钱五分)。 食郁。加山楂、神曲(各一钱五分)、砂仁、陈皮、枳实(各八分)、针砂(一钱醋炒) 木郁。用梨芦、或瓜蒂散、吐之。吐后。以本方加白术、陈皮、白芍药(各一钱)、青皮(五分)。 火郁。本方加防风、羌活、柴胡、葛根(各八分)、升麻(五分)发之。冬月。再加麻黄 根)。 土郁。用桂枝、芍药、浓朴、陈皮、枳壳(各等分)、大黄(三钱)下之。下后。以四君 子汤,加芍药、香附、陈皮、调理。 金郁。加茯苓、泽泻(各一钱),利之。 水郁。加白术(一钱五分)、陈皮、大腹皮(各一钱)、青皮(五分)、紫苏梗(六分) 怒郁。左关脉弦。加木香、槟榔、青皮、白芍药(各等分)。 思郁。右关脉结。加白术、陈皮、石菖蒲(各一钱)、木香、沉香(各五分)。 忧郁。右寸脉短涩。加贝母(一钱五分)、陈皮、枳实、乌药、苏子(各八分)、木香、槟 寒郁。加吴茱萸、干姜(各八分)、木香、沉香(各五分)、葱白(三节)。 悲哀太甚而郁。加贝母(一钱五分)、茯神、远志、石菖蒲、木香、砂仁(各七分)。 右越鞠丸。加减方法也。须量虚实新久。斟酌用之。庶无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