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滑者多痰。脉滑大为痰火。寸口洪滑为痰。右寸浮滑而疾为痰嗽。两关洪滑而细为胃 中湿痰。宜下之。左寸关弦滑为痰厥头痛。关脉滑大者。膈中有痰。宜吐之。病患诸药不效。 两关脉。或伏或大者。痰也。按经云。浮滑为风痰。沉滑为痰气。紧滑为寒痰。或结或伏为 郁痰。又曰痰饮。又脉弦甚者饮也。脉浮滑而紧为痰嗽。病患眼皮及眼下如灰烟黑者痰也。 症按丹溪云∶有热痰。食积痰。风痰。老痰。寒痰。郁痰之异。又云∶诸病寻痰火。痰火生 异症。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王节斋云∶痰属湿。乃津液所化。因风寒湿热之感 。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浊液。变为痰也。或吐咯上出。或凝滞胸膈。或留聚肠胃。或客 于脉络四肢。随气升降。遍身上下。无处不到。但有新久轻重之殊耳。新而轻者。形色清白 稀薄。气味亦淡。久而重者。黄浊稠粘凝结。咳之难出。渐成恶味。宜详辨之。 治按节斋云∶痰生于脾胃。宜实脾燥湿为主。又曰痰随气而升。宜顺气为先。分导次之。 盖气升属火。故顺气在于降火。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 则软之。食积痰则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中气虚者。因中气以运之。若攻之太重 。则胃气虚而痰愈甚矣。用者详之。 方二陈汤痰主方。总治一身之痰。如要上行。加引上药。如要下行。加引下药。 陈皮(和脾、消痰、温中,去白、一钱五分)。 白茯苓(利窍、行湿、和中,去皮、一钱二分)。 半夏(燥湿、除痰、温中、姜制、一钱二分)。 甘草(和中、泻火、炙、三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煎。不拘时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春月。宜加川芎、夏。加黄连、秋。加知母、冬。加生姜。 热痰。加青黛、黄连、栝蒌仁、枳实(各等分) 湿痰。加黄芩、苍术、白术、枳实、香附、倍半夏(余各等分)。 酒痰。加青黛、栝蒌仁、葛粉、苍术、黄连、扁豆(各等分)。 食积痰。加白术、枳实、山楂、神曲、白豆蔻仁(各等分)。 风痰。加南星、白附子、僵蚕、皂角、天麻(各等分)、竹沥、姜汁。 顽痰。加海石、栝蒌仁、香附、青礞石(金色)、或煎或丸。 寒痰。加白术(一钱五分)、姜汁(半盏)、枳壳、南星、白附子(各八分)、僵蚕、牙皂 (各五分)。 郁痰。加苍术、川芎、香附、栝蒌仁、海石(各等分)。 痰厥头痛。加川芎(七分)、石膏(一钱五分)、倍半夏。 痰因火逆上。降火为先。加白术(一钱五分)、枳实(一钱)、黄芩、黄连(各八分)、软 石膏(一钱五分) 血虚有痰。加天门冬、麦门冬、知母、当归、香附、栝蒌仁(各等分)、竹沥(一盏)、姜 汗(半盏)、带血者。再加黄芩、白芍药、桑白皮(各八分) 眩晕嘈杂者。火动其痰也。加栀子、黄芩、黄连、白术(各一钱) 脾虚。宜补中气以运痰。加人参、白术、白芍药、神曲、麦芽(各等分)、兼升提。 内伤挟痰。加人参、白术、当归、黄、白芍药(各等分)、兼竹沥(一盏)、姜汁(半盏)、传 送。 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加海石、栝蒌仁、杏仁、桔梗、连翘、香附、玄明 粉(各等分)、竹沥、姜汁(各半盏) 痰在胁下。加白芥子、贝母、青皮(各等分)、竹沥、姜汁(各半盏) 风嗽。加川芎(七分)、细辛、五味(各五分)、款冬花、贝母(各一钱) 寒嗽。加杏仁、麻黄、旋复花、贝母、桔梗(各等分)。 痰嗽。加桑白皮、杏仁、贝母、栝蒌仁(各一钱)、五味子(五分) 热嗽。加桑白皮、地骨皮、天门冬、黄芩、贝母(各等分) 嗽而胁肋痛。加枳壳、桔梗、香附、青黛、白芥子(各等分) 伤风咳嗽生痰。加黄芩、前胡、紫苏、桔梗、川芎、白芷(各等分)。 食郁有痰。加南星、香附、黄连、枳实(各等分)。 中脘停痰不下。作呕。加砂仁、黄连、枳实(各八分)、姜汁(半盏)。 头眩。加川芎、白芷、天麻(各八分)。 寒热往来。属痰。加黄芩(八分)、柴胡(一钱)。 呕逆属寒。加丁香、砂仁(各七分)、姜汁(一盏)属。加黄连、姜汁、竹沥。 脾胃不和。加白术、白扁豆、砂仁(各等分)。 心下怔忡。属痰。加麦门冬、枳实、竹茹(各等分)。 脾黄。加白术、浓朴、苍术(各一钱)、草果(七分)。 胃脘有热。吞醋吐酸水。加黄连、吴茱萸(炒)、白扁豆、白术(各一钱)、浓朴、苍术、 (各八分)、青皮(五分)、砂仁(五分)。 诸心痛。并胃脘痛。加白芍药(醋炒)、香附、黑干姜、苍术、浓朴(各等分)、桂(少许) 肥人嘈杂。加抚芎、苍术、白术、栀子(各等分)。 闻食气即呕。加砂仁、白术(各八分)、青皮(五分)。 鼻塞声重。加麻黄、杏仁、桔梗、桂枝(少)。 湿症兼痰。加酒芩、羌活、苍术(各等分)。 痰流注。胸背腰胁作痛。加南星、苍术、白术、川芎、当归、羌活(各八分)。 湿痰成痿。加苍术、白术、黄芩、黄柏(各等分)。 便浊属痰。加黄柏、苍术、白术(各八分)、升麻(三分)、柴胡(五分)。 赤浊。再加白芍药、木通(各八分)。 小便不通。本方加香附、木通、煎服。探吐即通。 妇人脾痛后。二便不通。此痰隔气聚所致。加木通(一钱五分)煎服。再服探吐。 关格寒在上。热在下。有痰。本方探吐之。 项强。微动则痛。加酒洗黄芩、羌活、红花(各八分)。 颈下生核。属痰。加连翘、桔梗、柴胡、贝母、牛蒡子、青皮(各等分)。 臂下有核。作痛。加连翘、川芎、皂角刺、防风、黄芩(各八分)、苍术(一钱)、白芷( 经水过期。色淡者。痰多也。加川芎(各一钱)腹痛。再加白芍药(一钱)、阿胶(八 分)、艾叶(七分)、官桂(五分)。 孕妇恶阻。本方用半夏曲,加砂仁(七粒)、青皮(五分)。 血运。因气血俱虚。痰火流上。作运。加芎、归、参、术、天麻、荆芥穗(各等分)。 气虚有痰。加参术(各一钱)、竹沥(一盏)、姜汁(半盏)。 气实有痰。加香附、枳壳、枳实(各一钱)、荆沥(一盏)、姜汁(半盏)。 血虚有痰。加当归、天门冬、知母、栝娄仁、香附(童便制各一钱)。 血实热有痰。加黄芩、白芍药、桑白皮(各一钱)俱用竹沥姜汁。 脾虚者。宜补中益气以运痰。加参、术、归、(各一钱)、白芍药(八分)、升麻(三 分)、柴胡(五分)。 痰在脾里膜外。或四肢经络之中。俱加贝母、白芥子(各一钱)、竹沥(一盏)、韭汁、姜 汁(各半盏)、以开之。 小儿惊风多痰。加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僵蚕、牙皂、薄荷(各七分)、姜汁、竹沥 (共一盏)。 小儿尾骨痛。有痰。加知母、黄柏、泽泻(各八分)、前胡(五分)、木香(三分)。 中脘痰火吐酸水。加黄连、吴萸(炒钱)、青皮(六分)、白术(一钱二分)、干姜(三分 )。 痰膈。加贝母、香附、黄连、吴萸(炒一钱)、木香(五分)、扁豆(八分)、芦根汁( 二盏)、竹沥(一盏)、姜汁(半盏)。 痰流注经络。臂膊腰腿作痛。加南星、苍术、乌药(各一钱)、羌活、木香(各七分)、当归、白术(各一钱五分)、 白芥子(八分) 诸痰火。加贝母、黄芩、黄连、白术、枳实(各等分)、或煎或丸。 痰火郁于喉内。作痛。加贝母、黄芩、黄连、山豆根、玄参、桔梗(各等分)、甘草(生三分) 痰火妄行。迷塞心窍。身热狂言。如见鬼神者。加黄芩、黄连、枳实(各一钱)、石膏( 二钱)甚者。加大黄(三五钱)、下之。 诸痫症。加黄连、南星、川芎、白附子(各一钱)、雄黄、辰砂(各五分为末、后放入) 哮喘。加麻黄(一钱五分)、杏仁(一钱)、桔梗、桑白皮(各七分)、贝母(一钱二分)、 石膏(二钱五分)。 诸疟。皆属于痰。俗云∶无痰不作疟。加柴胡、青皮(各一钱)、常山(一钱二分)、草果 (七分)、乌梅(五个)。 作呕。加藿香、扁豆、生姜(各等分)。 吞酸。加黄连、吴萸(炒一钱)、枳实(八分)。 头风。加川芎、当归、天麻、荆芥穗、防风(各等分)。 眉骨痛。属痰。兼火。加黄芩、白芷、蔓荆子(各等分)。 中风痰涎。牙关紧急。加南星、白附子、天麻防风(各一钱)、竹沥、姜汁、皂角(七分)、中痰 痰厥。加当归、白附子(各一钱)、桂枝、牙皂、干姜(炒黑各五分)、竹沥、姜汁、葱汁(各一盏)。 上二陈汤加减方法也。须量病患虚实。斟酌用之。庶无差忒。用者宜致思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