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时所必有者,凡七症。或有或无者,凡十七症) 初起猝发,必昏不知人。 必有痰涎壅盛。痰涎即人身津液,本随卫气布一身者也。风伤卫,则不能行津布液,于 是津液皆随宗气迸居膈中,与呼吸之气相上下,故壅于喉间也。凡风之寒者有之(此宜温), 即风之热者亦有之(此宜凉)。俗医多用热药开痰者,非也。(笏)尝治此症,投以大凉剂立开。 必有皮肤发亮。八风虽有寒热之不同,然总为阳邪。以阳邪而动卫阳,两阳相合,故发 亮。 必有短气。卫气不能行津布液,则津液皆聚膈中,而宗气之呼吸为之不利,故短气。 必有自汗。风为阳邪,不闭腠理,故自汗。汗即卫气所布之液也,风邪伤卫,不能约束 皮毛,汗孔空,故汗自出(亦有无汗者,热甚也)。 必有半身不动(详论八风)。 必有体重。两边卫气皆用则身轻,有一边不用则身重。 以上七症,初起时所必有者也。若无以上诸症,则非中风矣。 或语言蹇涩,或喑不能言。少阴为卫气出入门户,其脉上贯膈,络会厌穴(此发声之地 ,如笙之有簧也),萦于舌本,卫为风所伤,重则喑不能言,轻则蹇涩。 或大便自遗,或大便燥结。卫气间行于腑者,为三焦原气,伤重则不能约束,故自遗, 伤轻则不能传送,故闭结。常见有仅闭一二日,而大便干燥如石者,此热胜也。有闭至二十 余日 或小便遗溺,或小便癃闭。卫气唯下焦为盛,其间行于腑者为三焦,然必先从膀胱起, 故《内经》以三焦与膀胱并称。膀胱有出窍,而无入窍,凡三焦水液之注入膀胱,全凭下焦 卫气蒸渗而入,乃从小便而出。若风伤卫,则卫外之卫气(即行于经络者)皆迸入膀胱。渗 利太过,则为遗溺;不能渗利,则为癃闭。俗书谓遗溺为肾绝者,非也。尝见有遗溺而仍愈 者矣。凡小便中久澄之而有如膏发粉者,乃下焦有热,蒸铄水液,有如煎膏者然。故初出甚 清,澄久则稠。盖初出尚热,如膏之热则不凝也。澄久则冷,如膏之冷则必凝也。不可认此 为虚寒(小孩小便初出清澄,久变色如白浆,亦此义。以小孩纯阳,下焦多热也。书指为寒 ,则误 或阳事暴举。卫出下焦,即肾间动气。卫之在外者,虽为风伤,而在下焦者,反郁闭不 泄,故暴举。尝见有中风偏枯之后,反连生数子者矣。然其偏枯犹不愈者,以卫气不能行于 表也。 或阳事痿弱。此因在外卫阳已伤,挹取其下焦卫气,外泄则肾间动气不强,然其偏枯转 易愈者。昔一友患此,竟不药而偏枯愈,愈后半年,阳事复强。可知此症当缓,以俟其生发 ,不可用热药损筋。 或心悸善忘。悸,即怔忡也。卫不行津,则津停为水,水停胸下,则令人悸(详《内经 》)。 或智虑多疑。卫阳伤,则不能取决,其神不足故也。 或嗳气不食。此非不食,乃腹中不甚饥耳。卫伤一边,则三焦气化不速,不能消水谷也 。 或消谷善饥。此惟风淫于内者有之,《内经》所谓风能消谷也。昔一友患此,治以咸寒 之药,一日而偏枯僻皆愈。 或心烦不寐。卫气浮于外,与风相合,不得行于阴,则目为之不瞑(详《内经》)。 或贪眠嗜卧。此惟风入少阴者有之,仲师曰∶少阴之为病,但欲寐。 或呵欠不止。一边已伤之卫气不行于阳,但欲入于阴,一边未伤之卫气能行于阳,阳引 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呵欠。此症最多。 或头痛如箍。此邪风盛于三阳阳经也。三阳之脉皆上行于头,风性上僭,故头痛。 或背反如折。此邪风盛于太阳、督脉、阳跷也。此三脉行于背,风邪入之,则三脉皆急 。背 搦(即抽掣。中风之搐搦只一边动)。此症较重,乃风邪兼入营分,故兼见此症。专在卫分者 ,无此症也。 以上十七症,初起时或有或无者也。 凡所必有之症,乃偏枯中风之本症,无此则非矣。或有或无之症,乃因其人受邪有轻重 ,经络有虚实。人之形体起居不同,故病情亦有不同也。此皆从其初起而言之耳。若夫缠延 日久,则人情百变,病情亦百变,虽大禹神圣,亦不能铸鼎象物,穷尽怪相也。然可愈、不 可愈,尚可以约略言之,今并附数则于下。 一、偏枯日久,以致骨节之间、肌肤之内,渐生痰涎,外见浮肿者,难愈。人身生气寄 于津液,亦犹天地生气寄于水也。凡天下之无形而有形者,皆水也。《易》曰∶天一生水。试 看 体必瘦。若津液停而为痰涎,注于肢节、肌肤之间,则必始瘦而后肿。《内经》谓∶风气客 于诸经之络,迫切而为沫。又谓∶沃沫聚之则极,肌肤而为肿者是也。沃沫即痰涎也。俗书 不知此理,或指为寒湿,或指为脾虚,误矣。殊不知此症多生于热,譬如以水擦手,热则生 泡,以火炙肌,亦生水泡。可知热从风生,沃沫微聚亦如水泡而已。此因日久,卫气大耗, 一时难于复旧,故难愈。若无此,则易矣。 一、偏枯日久,手足拘挛,不能屈伸者,难愈。《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 养筋。筋虽为血所养,必得卫气以温之,而后舒卷自如。《难经》谓∶血主濡之,气主煦之 。若日久,卫衰营血耗,无以养筋,是由气分而累及血分,由浅入深,故难治。 一、偏枯日久,脉见沉细数急者,难治。凡中风之脉,必浮大而缓。考之《灵》、《素 》、 独见四时平脉者,有变见迟脉者,皆属易愈。惟变成沉细数急者,最为难愈。所以然者,以 其病已分入血分也。沉主血分,细为血少,数急为有气无血。盖脉本宗气,领营血而行,宗 气无形而悍急,营血有形而迟缓,二者相配,而后脉均。若无血,则宗气独行,故数急也。 血不足以充之,故细也。一见此脉,便是营血已伤,故难愈。凡病已入营者,为重也。 以上皆节取大概言之,尚有风痱、风懿、风痹等名,未能详及。然而中风诸义,则已括 尽无遗矣。其左瘫右痪等名目,皆立自后人,徒有其名,羌无实义。夫营卫行度,经络浅深 ,《灵》、《素》、仲师皆言之甚详,后人不知,此处探求,辄暗中摸索。或谓中风为虚,或谓 为火,或谓为痰,或谓为气,或谓为风、痰、气三者并合,或谓风、痰、火诸邪夹发,究不 能得病源实在。更有以中魔、中暑、中毒,一切混杂邪病,而分为类中、直中者,此皆源流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