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脉之大体二十六种,此诊脉之纪纲也。细而论之,毫厘少差,举治必远。总而言之, 虚实,阴阳而已,两者议之,以要其中。谨于诸家脉法中,撮其机要,剪去繁芜,载其精义 浮脉之诊,浮于指下,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再再寻之,状如太过。瞥瞥然见于皮毛间 为表证,或为风,或为虚。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而数者热也。浮数之脉应 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疮疽之谓也。 洪脉之诊,似浮而大,按举之则泛泛然满三部,其状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其主血实 。疮肿论曰∶脉洪大者,疮疽之病进也。如疮疽结脓未成者宜下之,脓溃之后,脉见洪大则 难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也。 滑脉之诊,实大相兼,往来流利如珠,按之则累累然滑也。其主或为热,或为虚,此阳 脉也。疮疽之病,脓未溃者,宜内消也;脓溃之后,宜托里也。所谓始为热而终为虚也。 数脉之诊,按之则呼吸之间,动及六至,其状似滑而数也。若浮而数则表热也,沉而数 热也。又曰∶诸数为热。仲景曰∶脉数不时见则生恶疮也。又曰∶肺脉洪数则生疮也。诊诸 疮洪数者,里欲有脓结也。 散脉之诊,似浮而散,按之则散而欲去,举之则大而无力。其主气实而血虚,有表无里 肿脓溃之后,而烦痛尚未痊退者,诊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也,以其正气虚而邪气实也。又曰 ∶肢体沉重,肺脉大则毙,谓浮散者也。 芤脉之诊,似浮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其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 ,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长脉之诊,按之则洪大而长,出于本位。其主阳气有余也。伤寒得之,欲汗出自解也; 长而缓者,胃脉也,百病皆愈,谓之长则气治也。 牢脉之诊,按之则实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坚之意,若瘰瘰结肿。诊得牢脉者,不 可内消也。 实脉之诊,按举有力而类结曰实。经曰邪气胜则实,久病则虚,人得此最忌。疮疽之人 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气与脏腑俱实故也。 弦脉之诊,按之则紧而弦,其似紧者为弦,如按弦而不移,紧如内绳而转动,以此为异 脉浮弦而平,不时见则为饮为痛,主寒主虚。疮疽论曰∶弦洪相搏,外紧内热,欲发疮疽也 紧脉之诊,似弦而紧,按之如切绳而转动。其主切痛积癖也;疮肿得之,气血沉涩也, 亦主痛也。 涩脉之诊,按之则散而复来,举之则细而不足,脉涩则气涩也,亦主血虚,疮肿溃后得 之,无妨也。 短脉之诊,按举则不及本位。《内经》曰∶短则气病,以其无胃气也。诸病脉短,皆难 治也;疮肿脉短,真气短也。 细脉之诊,按之则萦萦如蜘蛛之丝而欲绝,举之如无而似有。细而微,其主元阳衰也; 疮肿之病,脉来细而沉,时直者,里虚而欲变证也。 微脉之诊,按之则软小而极微。其主虚也。真气复者生,邪气胜者危;疮肿之病,溃后 脉微而匀举自瘥也。 迟脉之诊,按举来迟,呼吸定息,方得三至,其状似缓而稍迟。痼疾得之则善,新疾得 之则正气虚惫;疮肿得之,溃后自瘥。 缓脉之诊,按举似迟,而稍驶于迟。仲景曰∶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涩,阴阳同等 缓。脉见长缓,百疾自瘳;凡诸疮肿溃后,其脉涩迟缓者皆易愈,以其脉候相应,是有胃气 沉脉之诊,举之不足,按之方见如烂绵,其主邪气在脏也。水气得之则逆,此阴脉也; 疮肿得之,邪气深也。 伏脉之诊,比沉而伏,举之则无,按之至骨,方得与沉相类,而邪气益深矣。 虚脉之诊,按之不足,迟大而软,轻举指下,豁然而空。经曰∶脉虚则血虚。血虚生寒 ,阳气不足也;疮肿脉虚,宜托里和气养血也。 软脉之诊,按之则如帛在水中,极软而沉细,亦谓之濡。其主胃气弱;疮肿得之,补虚 排脓托里。 弱脉之诊,似软而极微,来迟而似有。仲景曰∶微弱之脉,绵绵如泻漆之绝。其主血气 俱虚,形精不足;大抵疮象沉迟濡弱,皆宜托里。 促脉之诊,按之则来去数,时一止而复来。仲景曰∶阳盛则促,主热蓄于里也,下之则 和;疮肿脉促,亦急下之。 结脉之诊,按之则往来迟缓,时一止而复来。仲景曰∶阴盛则结。经曰∶促结则生,代 代脉之诊,按之则往来,动则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曰代脉也。代者气散也,诸 病见之不祥;大凡疮肿之病,脉促结者难治,而况见代脉乎! 动脉之诊,见于关上,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而动摇者是也。《脉经》曰∶阴阳相搏 谓之动。动于阳则阳气虚而发厥,动于阴则阴气虚而发热。是阳生于尺而动于寸,阴生于寸 而动于尺,不可不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