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之形,余以实情告后人,若违心装神仙,丧天良,评论必遭天诛。) 气府存气,血府存血。卫总管由气府行周身之气,故名卫总管。荣总管由血府行周身之 血, 周身气管。荣总管,体薄形细,长在卫总管之前,与卫总管相连,散布头面四肢,近皮肉长 ,即周身血管。气在气府,有出有入,出入者,呼吸也。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 灵机使气之动转也。血自血府入荣总管,由荣总管灌入周身血管,渗于管外,长肌肉也。气 管近筋骨生,内藏难见。血管近皮肉长,外露易见。气管行气,气行则动;血管盛血,静而 不动。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并非血管。如两眉棱骨后凹处,俗名两太阳,是处 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是通头面之气管。两足大指次指之端,是处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 ,是通两足之气管。两手腕横纹高骨之上,是处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是通两手之气管。 其管有粗有细,有直有曲,各人体质不同。胳膊肘下近手腕肉浓,气管外露者短。胳膊肘下 近手腕肉薄,气管外露者长。如外感中人,风入气管,其管必粗,按之出肤。寒入气管,管 中津液必凝,凝则阻塞其气,按之跳动必慢。火入气管,火气上炙,按之跳动必急。人壮邪 气胜,管中气多,按之必实大有力。人弱正气衰,管中气少,按之必虚小无力。久病无生机 之人,元气少,仅止上行头面两手,无气下行,故足面按之不动。若两手腕气管上,按之似 有似无,或细小如丝,或指下微微乱动,或按之不动,忽然一跳,皆是气将绝之时。此段言 人之气管,生平有粗细、曲直之不同。管有短长者,因手腕之肉有薄浓也。按之大小者,虚 实也。跳动之急慢者,寒火之分也。前所言明明是脉,不言脉者,因前人不知有左气门、右 气门、血府、气府、卫总管、荣总管、津门、津管、总提、遮食、珑管、出水道,在腹是何 体质,有何用处。论脏腑、包络,未定准是何物。论经络、三焦,未定准是何物。并不能指 明经络是气管、血管。论脉理,首句便言脉为血府,百骸贯通。言脉是血管,气血在内流通 ,周而复始。若以流通而论,此处血真能向彼处流,彼处当有空隙之地,有空隙之地,则是 血虚,无空隙之地,血流归于何处?古人并不知脉是气管,竟着出许多《脉诀》,立言虽多 ,论部位一人一样,并无相同者。 古人论脉二十七字,余不肯深说者,非谓古人无容足之地,恐后人对症无论脉之言,诊 脉断 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 正气虚,当与“半身不遂门”四十种气虚之症、“小儿抽风门”二十种气虚之症,互相参考 。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因,或因吐血、衄血,或溺血、便血,或破伤流血过多,或崩 漏、产后伤血过多;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后有五十种血瘀症互相参考。惟血府之血, 瘀而不活,最难分别。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 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若午 后身凉,发烧片刻,乃气虚参之症;若天明身不热,发烧止一阵,乃参附之症。不可混含 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