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脉者。乖戾不和。索然无气。不与寻常诸脉相类。内经大奇论。贯列诸脉。摹写最微。苟非逐一稽研。乌 能心领神会。如心脉满大。痫螈筋挛。肝脉小急。痫螈筋挛。二条见证皆同。而脉象迥异。受病各别。其同病 异治等法。良有见乎此也。若肝脉惊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皆惊气失常。所以肝脉驰骤。气平自已。 毋治也。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言诸经之脉。皆有小急。但以按之不鼓者为瘕。若 纵之鼓指。又为火伏之象。非瘕也。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并者。六位皆然 。非见一二部也。水脉当沉。以风势鼓激则浮。浮则重按不乏。虚则按之即空。以水气内蓄。不当并见虚脉。故 死。并小弦欲惊者。以少阳生气。为阴邪所埋。故惕惕如惊。而实非惊也。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疝脉无不弦急者。观下文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则疝瘕之阴阳辨治。 可了然矣,二阴急为痫厥。厥属肾。而痫属心包也。二阳急为惊。闻水音则惕然而惊也。脾脉外鼓沉为肠。久 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病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 小沉涩为肠。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肠之脉。总以缓小为易治。坚搏为难治。外鼓沉者。言虽浮大而 根气不乏也。小搏沉者。阴邪内注而脉显阴象。不当复见虚阳外扰也。心肝二脏。水火同气。故同病者易治。脾肾同病。 为土崩水竭。故死不 治。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 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言胃脉重按则涩。浮取则大。阴血受伤而阳气失守也。心脉小坚 急。阴邪胜而上侮君主也。胃气既伤。血脉又病。故心下痞鬲。而半体偏枯也。偏枯以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为 逆。然虽逆而非不治也。如不喑舌转。非脏受病。见证虽逆。治亦易起。若喑不能言。肾气内亏。证虽不逆。治亦 难痊。若年不满二十。气血方盛之时。而见偏废之疾。此根气之夭。不出三年必死也。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 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血衄身热而脉来搏指。虚阳外脱。阴血内亡。安得不死。脉来悬钩浮。言浮而中空之 状。隐然言外。脉至如喘。名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言暴逆气浮。故脉喘喘乏力。肾气不能下守可知。脉 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言暴惊气乱。故脉至如数。而实未常数。故不须治。脉至浮合。浮合如数。 言一息十至以上。如浮波之合。后至凌前。虚疾而动无常候。是经气予不足也。脉至如火薪然。言浮数而散。 瞥瞥如羹上肥。是心精之予夺也。脉至如散叶。言飘忽无根。是肝气予虚也。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言如省问 之客。乍见欲言而迟疑不吐。故以脉塞而鼓四字体贴之。是肾气予不足也。脉至如丸泥。言指下动滑。如循薏苡子 。是胃精予不足也。脉至如横格。言坚强如横木之拒于指下。是胆气予不足也。脉至如弦缕。言弦急而强。如 转索之状。是胞精予不足也。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言指下艰涩不前。重按则不由正道而出。或 前大后细。与绵绵如泻漆之绝互发。脉至如涌泉。言寸口洪盛。如泉出穴之涌。而按之散漫。浮鼓肌中。太阳气 予不足也。脉至如颓土之状。言涩大模糊。如雨中颓土。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脉至如悬雍。悬雍者。 浮揣切之益大。重按即无。故以间下垂之肉喻之。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 之坚大急。五脏 郁热。寒热独并于肾也。脉至如丸。滑不直手。按之不可得。是大肠气予不足也。脉至如华者。言如花之虚 浮。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如上诸脉。古圣目之大奇。洵非寻常可拟。余尝反 复互参。始得其旨。前九条。咸以脉证异同。究其病之所属。如脾脉外鼓沉。及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之脉皆 仿佛。而为病迥殊。后十四条。又以指下乖异。辨诸经 之气予不足。而悉予之短期。近世但知弹石解索。雀啄屋漏。鱼翔虾游。谓之六绝。若浮合等脉。真脏七诊。 茫然不知何义。而漫治取谤者有之。多有病本濒危。药之不应。而显绝脉绝证。如病患身热脉大。服药后。忽 然微细欲绝。厥冷下利。呃逆不止者死。脉转躁疾亦死。病患厥逆下利。脉微欲绝。服药后。脉暴出者死。与 厥逆下利。本不能食。今骤能食。为除中者死。同义。又脉来忽沉忽浮。乍疏乍数。来去无次。皆不可治。经 谓不大不小。病犹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也。真脏者。独弦独钩独毛独石独代。而指下坚强。绝无和缓之 象。脏气病气。打成一片。故曰真脏。见之必死。七诊者。独小独大独疾独迟。诸部皆然。非一部两部见病脉 也。独热者。尺炬然热。独寒者。尺肤寒是也。独陷下者。诸部皆陷伏不应也。真脏悉为死候。七诊犹为病 脉。其所重全在胃气。胃主肌肉。故言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胃为五脏之本 也。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前篇汇次逆顺。此篇专辑异脉。欲人贯彻其旨。庶无轻诺许治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