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齐州龙山者最胜。青兖淄州者亦佳。九月采用。(不止用根。故通身采。)味辛而甘 。气温而浮。气浓味薄。升也。阳也。手足太阳经本药。又行足阳明太阴二经。为肝经气分 药。(洁古更言治上焦风邪。泻肺实。其义可合为一欤。盖肺统气者也。气者水火之所合化 也。气所合化之经。手足太阳是也。至于行足阳明太阴。即以经言伤肺之义参之。经曰。夫 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坏决。经脉傍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 即此数语。可以明于合一。且了然于诸上焦见血之义矣。)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 目瞀盲。并风行周身。骨节疼痛。治上焦风邪。泻肺实。除烦满胁痛。四肢挛急。搜肝气。 通利关脉。散经络中留湿。头目中滞气。上部见血。(诸本草)身半以上用身。身半以下用 梢。为治风去湿之仙药。除上焦在表。风邪为最。兼治下焦风湿。(洁古嵩)。风药中润剂。 治一身尽痛。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辄至。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行。钱乙泻黄散。倍 用防风。乃于土中泻木也。(盖风木之邪不化。便侮其所胜而病于土。能升阳以达中土之气。 则土木各正其所司之位矣。)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 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也)病患身 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东垣) 亦入治风痹药用。若入大风疠风药中。须加杀虫活血药。不可纯任风剂。同黄芍药。 能实表止汗。同荆芥穗白芷生地地榆黄。治破伤风有神。同桔梗甘草紫苏杏仁桑白皮细辛。 解利伤风。以薄荷换紫苏。加石膏。兼除风热。用麻黄易紫苏。治风寒郁于腠理。皮肤致密 无汗。 附方破伤中风。牙关紧急。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用童便五升。煎至 四升。分二服即止。妇人崩中。用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每服一钱。以面糊酒调下。更以 面糊酒投之。累验。一方。加炒黑蒲黄等分。 〔论〕防风先辛而后甘。辛又胜于甘。谓其防上焦风邪泻肺实者。确论也。何以为手 足太阳本经药。盖风木即继寒水之后。经曰。卫出下焦。本阴中之阳气。以际于极上。而肺 统之。此所谓风升之气。即元气也。主肺表之风剂。岂得不本于首出之根蒂哉。其行足阳明 太阴者。亦缘升阳之剂。即以达中土之气。东垣谓风升之气。元气。胃气。当作一体而论。 故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行。(盖风木藉土以为用。而即能使土木不相侵者。惟此味独擅其长。) 惟其由肺以合于脾胃。故能通利五脏关脉。散经络中留湿。(以脾胃行气于三阴三阳故也) 夫肝主经络。 防风气味。皆属风升。又为肝经气分药。故风行周身。本于善行数变。而此亦随其所行 以为治也。羌活防风。通行经络。有不能不少为区别者。羌活味辛苦。苦多而辛少。防风味 辛甘。辛多而甘少。本乎地者亲下。非苦无以至地。本乎天者亲上。非辛无以至天。盖手足 太阳相表里。一水一火攸分。羌活达其气于水中。散其阴之结。防风则畅其气于火中。而散 其阳之结。(故谓除上焦风邪而泻肺实)阳结即肺实。所谓肺阳盛而肺阴虚是也。(以风邪而 云结者。阳不得阴以化也。第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故必因其气以为施治。惟类中风证。 止从阳不得阴以化。更不得阴以守之治法耳。)要知羌活非不除风。然其所治之风是湿化风。 本于阴也。防风非不行湿。然其所治之湿是风化湿。本于阳也。惟二经原表里相须。而风湿 亦相因为病。故羌活散湿以化风。时与防风合而奏散风之功。防风祛风以行湿。时与羌活协 而为除湿之助。所以用之概为风剂耳。凡人病于风。则元气即因之以病。元气病而元阴亦因 之以病。(风木为化阴之地。而风淫还以蚀阴。)故人身血之为病。类先病于元气以及元阴。 是即风化湿之证也。如本经所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见等证。是非风化湿之证欤。至 于通利五脏关脉及散经络中留滞。不与本经所主相发明欤。更如洁古主治上部见血。亦可以 前义推求之矣。(参观下羌活论自明) 缪氏云。凡南方中风及头痛。不因风寒。溏泄不因寒湿。或气升作呕。火升发嗽。盗汗 自汗。二便闭涩等病。犯之增剧。诸病血虚痉急。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咸在所忌。 〔辨治〕质实而润头节坚者良。去芦并叉头叉尾及形弯者弗用。能令人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