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乃肺胃热邪所致,初发时必咳嗽,宜清热透毒,不得止嗽。疹后咳嗽,但用贝母栝 蒌根甘草麦门冬苦桔梗玄参薄荷以清余热,消痰壅则自愈,慎勿用五味子等收敛之剂。若 多喘,喘者热邪壅于肺故也,慎勿用定喘药,惟应大剂竹叶石膏汤加西河柳两许,玄参薄 荷各二钱。如冬天寒甚痧毒为寒气郁于内,不得透出者,加蜜酒炒麻黄一剂立止。凡热势甚 者,可用白虎汤加西河柳,忌用升麻,服之必喘。若多泄泻,慎勿止泻,惟用黄连升麻干葛 甘草则泻自止。疹家不忌泻,泻则阳明之邪热 得解,是亦表里分消之义也。倘痧后泄泻及便脓血,皆由热邪内陷故也,大忌止涩,惟宜升 散,仍用升麻干葛白芍甘草黄连扁豆花,便脓血则加滑石末,必自愈。其或痧后生疮不已, 余热未尽故也,宜用金银花连翘荆芥穗玄参甘草黄连木通浓煎饮之良。 痧疹不宜根据证施治,惟当治本,本者手太阴足阳明二经之邪热也。解其邪热则诸证自退矣。 治痧疹发不出,喘嗽烦躁,闷乱狂越。 西河柳叶风干为细末,水调四钱,顿服立定,此神秘方也。
    又方
    仲醇立 蝉蜕(一钱)鼠粘子(炒研,一钱五分)荆芥穗(一钱)玄参(二钱)生甘草(一钱)麦冬(一钱 五分,去心)干葛(一钱五分)薄荷叶(一钱)知母(一钱)西河柳(五钱)竹叶(三十片)甚者, 加石膏(五钱)冬米(一撮)
    又方
    加黄芩黄连黄柏等治之。 冬月痧疹因寒不得发透,喘渴闷乱,烦躁不定,用麻黄去节,汤泡过,以蜜酒拌炒,加一 钱,或七八分于治痧药中,一服立透。药用干葛麦冬贝母前胡荆芥穗玄参西河柳甘草知母一服,而痧疹立透。 缪氏《本草经疏》 赤柽木(一名西河柳,又名观音柳,三眠柳)味甘,微咸,气温,无毒。近世有以治痧疹 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神药。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正刘守真所谓诸痛痒疮疡,皆属心 火之旨也。盖热毒炽于肺胃,则发斑疹于肌肉 间。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药正入肺胃心三经,三经毒解则邪透肌肤,而内热自消。 此皆开发升散,甘咸微温之功用也。 主治∶同石膏知母薄荷荆芥穗玄参牛蒡子麦冬竹叶连翘黄芩甘草之属,治斑疹发不 出,或虽发不透,如热甚毒炽,舌生芒刺,大渴谵语,斑色紫黑者,加入三黄石膏汤内大效。 单用及兼各药并主痧疹首尾诸证。 汪氏双池曰∶赤柽柳一名西河柳。枝叶似柏实,柳类也。生水泽旁,天将雨则木有云气 上蒸,故又名雨师。性味甘辛咸寒,能泻肺热,散瘀血,挹润泽之气以上行而宣毒,去郁麻证,用之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