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得)病(因)跌(而致)蹶。其人但能前(步而)不能(后)却。(当) 刺(肠)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人身经络。阳明行身之前。太阳行身之后。太阳伤。故不能却也。太阳之脉。下贯 内。刺之所以和利其经脉也。。足肚也。然太阳经甚多。而必刺肠者。以此穴本 属阳明。乃太阳经络所过之处。与阳明经气会合。阳承筋间。故刺之。使太阳阳明气血 相贯通利。则前后如意矣。 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盖以肿而知其为湿。动而知其为风。湿盛生痰。风从火发。 不易之理也。若)此人身体者。(风痰在膈。逼处于心肺。以致心为君主。不行其所 令。肺为相傅。不行其治节。泛泛无以制群动也。以)藜芦甘草汤主之。(方未见) 此为手臂肿动而出其方治也。手之五指。乃心肺包络大小肠三焦之所属。当根据经治 之。若臂外属三阳。臂内属三阴。须按其外内而分治之。然亦有不必分者。取手足之太 阴。以金能制木而风平。土能胜 湿而痰去。又取之阳明。以调和其肌肉之气。是为握要之法。师用藜芦甘草。大抵为风 痰之盛初起。出其涌剂也。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不能屈伸。是转筋之证也。)脉(长直而)上下行。 微(中不和而)弦。(是转筋之脉也。)转筋(痛不能忍。甚而)入腹者。(牵连少腹。 拘急而剧痛。为肝邪直攻脾脏。以)鸡屎白散主之。(是方也。取其捷于去风下气。 消积安脾。先清其内。徐以治其余也。) 此为转筋入腹而出其方治也。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为末。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凡痛连少腹。皆谓之疝。古有心疝肝疝等名。上卷有寒疝。皆是也。而此独见之 外肾睾丸肿大。因前阴之间。有狐臭之气。遂别其名为)阴狐疝气者。(其睾丸或)偏 (左。或偏右。)有小大。(病发时。则坠而下。病息时。则收而上。因发)时(息) 时(而)上下。(以)蜘蛛散主之。 此言寒湿袭阴。为阴狐疝气者。出其方治也。后人分为七疝。曰寒疝水疝筋疝血疝 气疝疝狐疝之不同。狐疝。似止七疝之一。而不知师言狐疝。以病气之腥臭。如狐之 臊。所以别上卷寒疝也。方书于时时上下句误解。遂有许多附会也。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煎)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多由寒触其正。所谓邪正相 搏。即为寒疝。寒属阴。)其脉当沉。若(病甚而卫气必结。脉更兼)弦。(兹)反洪大。 (则非正气与外邪为病。乃蛔动而气厥也。)故(于此脉。而参其吐涎心痛证。而知其 )有蛔虫。 此言蛔虫腹痛之脉也。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甘草粉蜜汤主之。 此为脏燥而为蛔痛者。出其方治也。 尤在泾云、吐涎。吐出清水也。心痛。痛如咬啮。时时上下是也。发作有时者。蛔 饱而静。则痛立止。蛔饥求食。则痛复发也。毒药。即锡粉雷丸等杀虫之药。毒药者。 折之以其所恶也。甘草粉蜜汤者。诱之以其所喜也。白粉即铅白粉。能杀三虫。而杂于 甘草白蜜之中。诱使虫食。甘味既尽。毒性旋发。而虫患乃除。此医药之巧也。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白粉(二两)白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煮如薄粥。温服一 升。瘥即止。 蛔厥者。(蛔动而手足厥冷。)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 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蛔厥者。(以)乌梅丸主之。 此为脏寒之蛔厥。而出其方治也。谨考御纂医宗金鉴注。此为脏寒之此字。当是 非字。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川椒(各 四两)附子(炮)桂枝人参黄柏(各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 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增 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